中共二十大主席台闭幕式上发生的那一幕,即前总书记胡锦涛遭他的继任习近平强令架走的惊悚剧,仍然在海内外发酵。针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海内外流传多种版本的解读。而其中一个版本,也是企图占上风的版本,是把焦点锁定胡春华,声称:胡锦涛质疑,是因为名单中少了胡春华。
果真如此?首先需要弄清楚,胡锦涛当日质疑的名单到底是什么?当日是二十大闭幕日,10月22日,大会“选举”中央委员会,而非政治局委员。而在当天的中央委员会名单中,团派人物胡春华在列,但李克强和汪洋遭除名(在习派偷换名单后)。
依照会规和常识,二十大闭幕日当天摆在胡锦涛面前的,只能是即将表决的中央委员会名单,而绝不可能是政治局委员名单(第二天才会产生)。故而,胡锦涛质疑的,绝非胡春华是否在中央委员会名单上;他质疑或要求核对的是:李克强和汪洋是否在中央委员会名单上。而习近平和习派害怕的正是这个。
胡锦涛多次要求查看或核对名单,先是要查看放在他自己面前的红色文件夹,遭栗战书阻止;继而要取看习近平面前的红色文件夹,遭习近平用手压住;最后要从特工手上取看红色文件夹(栗战书递给特工的),遭特工举手扬开。而就在那一瞬间,文件夹散开,清晰可见是中央委员会名单。众多中外媒体拍下了镜头。一眼望去,长长的名单,绝非二十几人的政治局委员名单,而确是多达两百多人、罗列数页纸的中央委员会名单。
胡锦涛之所以有此质疑,很显然,依照党内定制,中共高层与政治老人达成共识:二十大权力重组,政治局常委会维持派系平衡,习派、团派、江派各有人马。这也是各派在无法阻止习近平连任的情况下,所能坚持的最起码底线。
但是,习派却在最后关头偷换了名单,让李克强和汪洋的名字从中央委员会的名单上消失,公然作假、作弊、做票,胆大包天,瞒天过海,临时提交另一份名单,交由习近平“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挑选”的约2300名党代表“表决”,企图蒙混过关,来个神不知鬼不觉。习近平、王沪宁、栗战书等人赌定,就算团派现场发现舞弊,也难以发作,且为时已晚,难以翻盘;因为,谁都付不起公开翻脸的代价;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因为,在公开的大会上,生米已经做成熟饭。
习派不曾料到,作为政治老人的代表、前最高领导人胡锦涛却坚持要查看和核对名单。栗战书出手阻止,王沪宁从旁惊呼(“不要把它翻开!”),仍无法阻止,眼看阴谋几乎败露、破产,习近平情急之下,悍然叫来特工,下令将胡锦涛强行架离会场,上演霸王硬上弓,把舞弊进行到底。当天的主席台上,只有栗战书、王沪宁、习近平三人毫无顾忌地活跃,其他人均呆坐。这三人的连环配套演出,定是习派提前准备的紧急预案之一,只是他们不曾料到,或者不愿意见到,紧急预案真的会派上用场。
二十大主席台的这一幕,以舞弊和政变载入中共党史。如何善后?习派开始放风,散布有利于他们的讯息。最先,他们放风说:胡锦涛患有帕金森综合症,当日病发,故而被扶出会场休息。然而,整个情节显然对不上号。就在中外媒体的镜头下,胡锦涛遭特工强行抱起、强行推拉、强行快速架离,而现场并无一人出言表达关切,尽都显出惊骇恐惧状。
此说不灵,习派或亲习派随后又放风,声称:胡锦涛眼看自己的儿子胡海峰不在中央委员会的名单上,因而发怒。以此说企图矮化胡锦涛,仿佛他是为一家之私。但这种解释破绽太大,试想,胡海峰仅仅是一个地级市委书记,曾被习近平赞为“高风亮节”的胡锦涛怎可能指望儿子突然升为中央委员?
于是,习派继续放风,锁定胡春华,让外界误以为,胡锦涛质疑,仅仅因为发现胡春华不在名单上。然而,时间顺序和会议程序颠倒,当日,胡春华的名字就在中央委员会名单上。至于胡春华“落选”政治局,是在次日,即10月23日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由头天炮制的、主要由习派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选举”产生的所谓政治局。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