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贞观政要阐述 君道 五
太宗李世民亲手书写诏书回答魏徵说:“
反复观看爱卿所進奏的表文,诚所谓竭诚尽忠啊,言辞穷尽道理,恳切之至,来回翻阅,忘记困倦,常常到半夜。若不是爱卿体谅国家治理的心情深切,竭诚开导,辅佐君王的忠义之心深重,怎么能提出这些修身治国的良策,以匡正我的不足啊。”
朕听说晋武帝自从平灭吴国之后,就骄纵奢侈起来,不再注意留心于治理政事。
何曾退朝后对他的儿子何劭说:“我每每见到君王不谈论国家治理、不谋划长远之策,只是说一些自己平常的话,就想,这不是将天下传留给子孙能够使他们长安久治的作为,你们这一生还可以避免灾难。”然后又指着他的孙子们说:“他们必然会遭遇祸乱而死。”到他的孙子何绥的时候,果然被人滥用刑罚所杀。
前面的史书都赞美他,说他有先见之明。朕则不以为然,我说何曾他为臣不忠,他的罪很大啊。
何曾身为朝廷大臣,上朝时应当思考着竭尽诚心忠义,退朝时应当思考着弥补君王的过失,要成就君王的美德,纠正君王的过错,这就是所说的共同治理国家天下啊。
何曾官至三公,位在群臣之上,名誉尊贵,权力重大,应当直言正谏君王,论说治国大道,匡扶时政,才是忠臣之所为。
可是他却退朝后私下自说,上朝时不去直言進谏,以此为明智,不是很荒唐谬误吗!
如果国家有危亡的祸患而不去拯救扶正,那重用他为朝廷大臣又有什么用呢?
爱卿之所陈言上表,使朕知道了自己的过失不足,定当将其常放于桌案上头,以此常自警戒,作为处事的规戒。
如此,必然希望能收获金秋硕果,使其既能善始也能善终,不使天下安宁,大臣贤明,独自兴盛于以往过去,现在我们君臣相得,如鱼如水,也必能成就盛世于当今。
回复嘉谋良策有些晚了,请爱卿犯颜极谏,不要有所隐藏避讳,朕将虚怀静心,敬听德音。”
贞观十五年,太宗对侍臣说:“守天下是难还是容易?”
魏徵应对说:“非常的艰难啊。”
太宗说:“任用贤明才能之士,接受直言進谏就可以了,为什么说非常艰难呢?”
魏徵说:“纵观自古以来历代帝王,在其忧患的时候,则能够任用贤能,接受直谏。待到其安乐的时候,往往心怀宽缓怠慢。依仗安乐而想要宽缓怠慢,谏言者就会心怀恐惧,不敢直言進谏,致使朝政日益衰落,渐渐造成危难重重,最后达到灭亡的境地。圣人之所以居安思危,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安乐的时候而能够警戒自己,难道不是很难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