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697|回复: 0

苏东坡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 28字道尽人生三大境界

[复制链接]

439

主题

1784

回帖

9627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9627
发表于 2022-12-16 20: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希望之声

(编辑:郭晓)
1.jpg
苏东坡塑像(网络图片)

禅,并不是得道高僧的专利,也不是让普通人望尘莫及的天外世界。禅其实并不神秘,而是和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被任何一个人拥有。禅是一团天边卷舒的白云;是深山里的一湾汩汩清流。禅是对大自然一草一木的喜悦。禅是圣者心中的感悟,是禅者悠然的生活。禅是梵语的音译,原来的意思是“安静的沉思”。正是有了历代禅师的“安静的沉思”,才有了那浩如烟海的智慧的禅语。这些禅语给了热闹的现代人一个沉思的瞬间,给了疲惫的现代人一个心灵的依托。苏东坡一生不但喜欢和高僧交往,而且自己也参禅悟道。

2.jpg

苏东坡(网络图片)

林语堂曾用“天真的小孩”来形容苏东坡,人生最大的率真不过就是能虽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却总能像孩子蹒跚学步一样摔倒了再爬起来。这样看透世情的苏轼,将对人生的种种思考都写进了他的诗词作品中。下面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苏轼在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首《庐山烟雨》,全诗言简意赅,富含哲理,短短28个字道尽人生三大境界。《庐山烟雨》——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此时64岁的苏轼经过数次被贬已是风烛老人,多年参禅的他对人生也有了更深的感悟。

全诗的大意是:庐山的烟雨、钱塘江的潮汐,都是值得一去之景,要是此生不去,定会遗憾终身。可当真的到了庐山下、钱塘江前,看到这烟雨蒙蒙、潮水涌动,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到了最后它们只是庐山烟雨浙江潮。这首七绝共四句,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一模一样,这也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全诗化用的是唐代青原惟信禅师曾说过的一段话,在诗中高僧将人生分成三大境界:第一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第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其三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诗人将如此高深的禅语用通俗易懂的诗句描述出来。


3.jpg

庐山景色(网络图片)

“庐山烟雨”和“浙江潮”分别是山和水,在去之前人们被这山水吸引。此时的山不过就是山,水不过就是水,这是第一境。久而久之,这份一定要前往的心愿就成了一份执念,等到了山水前,这山和水早就不是自然的山水,不过是执念的达成。这时人或许会有得到后的满足,或许会有现象和想象不一的失望,种种思绪让人们失去了欣赏山水的初心,这就是第二境界。对于多数人来说只能到这种境界,最后一境是返璞归真。有些人汲汲营营了一辈子,最后才恍然发现一切不过是虚幻,“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只是我们已不复当年的纯真。


大多数人困在第二境界,只有少数人能够达到第三境界,而北宋的大文豪苏轼便是其中之一。苏轼这种临终绝笔,没有他一贯的豪放之气,也没有其擅长的婉约之风,但却写尽了人生真谛。这一生,我们常常会这样那样的执着,或是人,或是物,看不开,放不下,所以才会陷入无穷无尽的痛苦。没有追求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但若因此生出了执着,那么痛苦也将如影随形。这世间万物不过就是过眼云烟罢了。要懂得看淡放下,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责任编辑:李静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2 22: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