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1475|回复: 0

贞观政要阐述 政体 一

[复制链接]

86

主题

2

回帖

992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992
发表于 2022-12-16 20: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贞观政要阐述 政体 一

贞观之初,太宗对萧瑀说:“朕从小喜欢弓箭,自以为尽知弓箭之性能与运用的奥妙。近来得到了十几张非常好的弓,以此拿给制作弓箭的工匠看。工匠看了之后说,这些弓都不是用优良的木材制作而成的好弓。朕心中不解,于是询问其原因,工匠说,原木材的木心不正,那么原木材就会生长出很多斜的脉理,用这样的木材制作而成的弓,虽然非常强劲但是射出去的箭就会不直,所以说这些弓都不是良材好弓啊。朕听了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朕以武功平定天下,所使用过的弓箭很多了,却还不能深知弓箭性能的奥妙。
何况朕得天下的时间还很短,对于为政治国之理的认识,还不如对弓箭了解的深,对弓箭的认识尚且有失误、有不足,又何况是治理天下的道理呢?”
自这以后太宗下诏书,命令京都内五品以上的官员,轮流值宿中书内省,以便随时召见。
太宗每次召见官员时,都要敬赐座位与他们倾心相谈,仔细询问外面的事情,务必知道百姓的疾苦与利害,以及朝廷施政与教化的得失。

贞观元年,太宗对黄门侍郎王珪说:“中书省所出的诏书敕令,门下省多有不同的意见,或者说他们都有错误失当之处而相互纠正。当初设置中书省、门下省,本来就是为了相互防备可能出现的过失和错误。人们的意见,常常会有不同,所以彼此之间会有所肯定,也会有所否定,本来都是为了办好公事。
有的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短处,厌恶别人评说自己的过失,因为彼此之间政事的是非评论,而含恨怨怒于人。
有的人为了苟且偷安避免发生个人私怨,于是相互顾惜情面,明知对政事的处理不正,却也随和施行。
如此只是因为难于违背一个官员的小小情面,却顿时酿成了万民百姓的大祸患,这实在是亡国之弊政,你们必须特别注意在这方面的防范啊。
隋朝时内外的官员们,处理政事时,依顺权势,迟疑不决,模棱两可,互不得罪,以致酿成祸害,致使天下大乱,人们大多都不能深思其中的道理。当时都认为灾难祸患不会殃及自身,当面顺从背后议论,不把这些会酿成的危难祸患当回事儿。待到后来大乱一起的时候,家与国统统破败丧失,虽然有脱身的人,纵然没有遭受刑罚屠戮之苦,也都是遭受种种辛苦危难,也仅仅是幸免一死罢了,甚至是深受当时的社会舆论所贬斥罪责。
所以诸位爱卿一定要灭除私情,遵循公义,坚守正直之道,各种事情都要相互诚心开导规戒,不要人云亦云,上下盲目随和,一个说辞。”

贞观二年,太宗询问王珪说:“近代各王朝的君臣治理国家,大多都不如古代,是什么原因呢?”
王珪应对说:“古代的帝王为政治国,其意志都崇尚内心的清净,以百姓之心为心。
近代王朝的许多君臣却是一味的去损害百姓的利益以满足自己的私欲,所以其所任用的大臣,大多都不是精通儒家经典和六艺之术的经术之士。
汉朝所选拔任用的宰相,每个都是至少要精通一门儒家经典,朝廷如果遇有疑难的事情,都是要引述经史、阐明义理,以此来断决疑难、决定事情,所以人人都明白礼义教化之道,使国家的治理能达到太平盛世。
近代则是重武轻文,或者专用刑法来治理国家,致使儒家礼义的推行受到了严重的损失,民间的淳朴之风也因此遭到了很大的破坏。”
太宗听后非常认可王珪的论述。
从此以后,天下官员中有学识优良,并懂得政治治理的人,多被進升官位品阶,累次加以迁升提拔,给予重用。

贞观三年,太宗对侍从大臣们说:“中书省、门下省,是朝廷重要的职权官署。都是选拔很有才能的人而担任其官职,委托担负的责任实在很重大啊。
诏书敕令中,如有不妥当、不便利的地方,都必须提出谏议、坚持正见。
近来觉的你们只是迎合旨意、顺从上情,唯唯诺诺、轻率的通过,竟然没有一言一语的直言進谏,这怎么是符合道理的呢?
如果只是签署诏书敕令,颁发文书,那谁不会做?
又何必劳神费力的去选拔人才,重用以朝廷命官,委托以国家重任呢?
从今以后,诏书敕令中怀疑有不妥当、不便利的地方,必须直言進谏、坚持正见,不得妄有畏惧之心,明知有错误也沉默不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3 08:4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