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丹巴嘉绒藏区,当地人会告诉你,“嘉绒”即“女王的河谷”,这里古时
是东女国,国王是个丹巴美女。历史上神秘消亡的东女国故都遗址就在丹巴中
路乡。
尘封不住的女国遗风
前年秋天,我深入横断山脉雅砻江走婚大峡谷采风,在发现古老神秘的母
系氏族“走婚部落”的同时,也发现了许多女国文化遗风。比如,在雅砻江流
域和大渡河流域迄今仍流行多种走婚习俗:爬房子、钻帐篷、顶毪衫、抢手帕
等等。
婚姻形式除对偶婚外,还存在一妻多夫、一夫多妻、母系单系家庭,另
外,从妇居的家庭也很普遍。这些婚姻形式和家庭组成,无不是以女性为中
心。
这些地域至今还保存了众多的女国时期古碉建筑。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这
一带的女人多是美人胚子,她们喜欢盘发髻,着长裙,衣饰古典华美,气质优
雅端庄,充满古韵意味,一如从历史中款款走来。
这些女国文化的遗风古韵,隐然暗示着史籍中记载的东女国。在雅砻江流
域和大渡河流域,迄今保留的女性崇拜文化与东女国有何渊源?抑或是一脉相
承?历史上神秘消失的东女国故都在哪里?曾经艳压群臣地位显赫的女王居所
而今安在?
这一连串的联想与追问,让我感到莫名的兴奋和惊奇,也深感沉淀在横断
山脉高原中人文历史的厚重。于是,这两年间,我行走在雅砻江流域和大渡河
流域的山山水水间,流连在古风扑面的村村寨寨中,想走近那个神秘的古国,
撩开女人天下的那张神秘面纱。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女儿国”的传闻。《西游记》第54回曾描写过一个大
名鼎鼎的“西梁女国”。翻开玄奘亲撰的《大唐西域记》卷四,
发现他记录一个“大雪山中”的“东女国”(也叫“苏伐剌拿瞿呾罗
国”),玄奘称此国“世以女为王,因以女称国”。史籍记载,在南北朝至唐,
青藏高原上有两个以女性为中心的女权国家,西部的称西女国,东部的称东女
国。
《旧唐书》记载:“东女国,西羌之别种……俗以女为王。
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白狼夷。其境东西九日
行,南北二十日行,有大小八十余城,其王所居名康延川,中有弱水南流,用
牛皮为船以渡……”
据藏学专家任新建所著《西域黄金》中观点,茂州即今四川茂县、汶川一
带,雅州即今四川雅安,白狼夷即今四川理塘一带,罗女蛮则是今四川西昌一
带。以当时马道行程计算,东女国中心应在丹巴一带。
记载中,在东女国,国王与官吏皆女子,国内的男人,不能从政,仅任征
战与种田之役。因女子少而贵,且位高权重,故为多夫制,女王则侍男者众。
当时东女国4万余户,散布在山谷间八十余座聚邑中,所居之处均筑“重屋”,
即碉房;民众住六层以下,唯女王居九层。可见,东女国擅建高碉且建筑水平
高超,女王则高高在上。东女国还有女子服饰尚青及男子赭面之俗。即以青
(黑)色为美。
或许由于当时东女国没有自己的文字,这段历史的记录少而零散,到唐天
宝元年后已无记述。
女性掌权、女性崇拜、多夫制、无固定性伴的走婚、尚青、居碉楼等等的
东女国文化元素,在雅砻江流域和大渡河流域影响至今。今丹巴女子服饰传承
了东女国“尚青”服饰,丹巴境内现存古碉楼343座,丹巴民居碉房楼顶的“煨
桑”塔是女性生殖崇拜的象征。这种种的东女国文化遗存,是否说明东女国故
都就在丹巴?丹巴古碉群是否就是故都遗址?
当我走进丹巴采风,寻觅东女国的流风遗韵,历史的涛声与眼前的现实交
织成斑斓的梦境,铺天而来。
在梭坡乡莫洛村村支书长命家的露台,长命指着屋前的三座古碉楼介绍
说,这三座均是寨碉,用作防御战事,及寨族活动之场所。除寨碉外,还有家
碉。传说五角以上的碉楼均为女人所设计。
长命支书说,过去梭坡乡习俗是家中女人为大。孩子跟母系家庭。男子晚
上“顶毪衫”到女子家过夜,夜聚晨离。
“顶毪衫”是当地走婚习俗,即是一到晚上,几个男子相约,头顶一件毪
衫(披风)遮脸,到女子聚集的碉房对歌求爱,直唱到三更半夜,女子们唱累
了,倒睡在锅庄旁。这时,男子进屋找到自己心仪的女子,若是女子也心仪该
男子,就会让位允许男子躺在自己身边谈情说爱,情到浓时,男子则可带走女
子,到女子屋内过夜,行夫妻之实,天亮男子必须回自己母亲家。长命的老婆
就是“顶毪衫”结识而成的。
在中路乡,笔者住进了丹巴县文化馆馆长桑丹家——一座有700多年历史的古碉
楼。桑丹馆长介绍说,在唐代,吐蕃人和唐人就把居住在墨尔多神山周围的部
族称为“嘉莫查瓦绒”,“嘉莫”是指女王,“查瓦绒”是指河谷,合起来意
即为女王的河谷。后人将嘉莫查“瓦绒”简称为“嘉绒”。而发源于丹巴的大
渡河,当地话叫“嘉莫欧曲”,意为女王的汗水和泪水汇成的河流,即女王之
河。嘉绒藏族自古至今都信奉墨尔多神山,“墨”在藏语中一般指女性,也就
是说,墨尔多是女神山,是女权崇拜的象征。
中路乡每年五月,全寨人在古寨碉下,为年满17岁的女孩子举行盛大隆重
的成人礼,全寨男女老幼会前来祝贺、献上哈达,然后载歌载舞同庆。而男孩
子就没有这种礼遇了。
桑丹馆长继续说,丹巴女子服饰无论多么华丽,其主色调一定是黑色的,
保留了宫廷古韵。丹巴“锅庄”舞曲调为拉拉调,带有浓重的宫廷音乐韵味。
即使是婚恋,也保留了古老的“顶毪衫”、“爬房子”、“抢头帕”走婚习
俗。巴底乡至今还有“爬房子”的婚俗,即男子晚上徒手爬墙翻进相好的女子
房内约会。在布科村,男子看上女子,就抢夺女子头帕示爱。现在很多家庭是
大女儿当家,男子则要嫁进女家,财产由女儿继承,家中由母亲掌权。
桑丹馆长带我参观中路乡发掘的旧石器遗址和石棺葬群。他说,这些遗址
说明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中路乡现存古碉楼193座,三面临水,地势险
要,易守难攻,前有墨尔多神山护佑,后有梭坡乡土地储备,山上泉水长流不
息,山下有大、小金川汇合成大渡河南流。中路乡无论在地理位置,还是战争
防御条件,都是古时冷兵器时代应对频繁战乱的绝好建都之址。这一切,都与
史料记载的东女国女王居所相吻合,东女国故都在丹巴中路乡应无疑。
桑丹馆长还告诉笔者,听祖辈老人说,中路乡过去有温泉,传说东女国女
王爱泡热水塘,泡澡时有众男侍奉。女王还爱吃唯有中路乡出产的高山香梨,
并将梨花放进温泉香熏,女王因此天姿国色,国内女子皆仿效,东女国美女如
云。民间流传东女国因美色招致亡国。
丹巴宣传部卫林部长则对笔者有另外一番陈述。在公元七世纪时,吐蕃王
朝拓疆扩土,直逼唐朝疆域,东女国应是此时被吐蕃吞并。只是当时吐蕃无暇
顾及东女国,实仍由女王代管。
另外,吐蕃征服东女国时,女王曾投靠唐朝,唐皇划地归女王,但条件是
由女王之子为王。吐蕃知晓后,将女国收归吐蕃,女王携旧部仓促逃往金川谷
地隐居。女国可能就此消亡。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专家万建忠教授介绍,与唐朝的子嗣制相比,
东女国是完全不同的王位传承制度,她们不想放弃自身的文化传统,接受男权
社会的控制,逃亡隐居,失去居所,文化逐渐遗落。
因此,在道孚、雅江两县结合部、鲜水河大峡谷沿岸的扎坝和位于西藏东
部的昌都,也还保留着女国特征,都是典型的女性中心社会。这些地方,女性
不仅掌握着家庭的大权,而且也是家庭劳动的主要劳动力。
然而,东女国是女性国家而不是母系氏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是早期原始
社会,但东女国却是独特的世界上少有的由女人全面管理的国家。因此东女国
是一种文化,其内涵和当今社会中的女性主义有些相似。
万建忠教授说,母系氏族是人类在生产力还不发达的时候所必经的一个社
会阶段,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母系社会逐渐被父系社会所取代。但是,如
今在一些生产力不很发达的地区,因为与外界交流几乎隔绝,这种母系社会有
可能得以保存。如泸沽湖摩梭人和丹巴“美人谷”这样的部落具有鲜明的母系
文化特征,只属于“母系制家庭的遗留”。另外一种深层的社会心理因素,保
持母系氏族制度,表明了对祖先的一种认同,人类始祖是从女性开始的。
从藏史《贤者喜宴》《西藏王臣记》《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可以查找到吐蕃
以前子从母姓的历史记述,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诸峰全是女神,遍布藏区的大
地之神(即十二丹玛)也是女神。
曾一首藏族民歌向春季女神发出了这样的请求:“春季的庄稼女神啊/请赐
给我们土水风火吧/我这藏红花呀/正要扎下根啦”。当人们拜倒在女神足下的
时候,也许已经隐约透露出藏民族对其史前母系时代的集体追忆,更容易让人
在想象中去浮现逝去不见踪影的“东女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