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6096|回复: 0

月出皎兮 ── 中秋话「月」

[复制链接]

265

主题

987

回帖

5556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5556
发表于 2023-10-1 22: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文/智真(明慧之窗记者夏映莲编辑)

每逢中秋来临,皓月当空,万里共皎洁,此时赏月谈月便成为人们历久不衰的话题。让我们在中秋月下品味古诗的意境,看看哪位诗人笔下的月亮,最能让您感佩共鸣、回归心灵的故乡?

中国历代咏月诗文佳句可谓俯拾皆是,不胜枚举,月亮这一意象成为人们抒怀言志的载体,有著丰富而深刻的意蕴:或表达对理想的追求,或寄托美好的祝福,或倾诉旷达潇洒的胸襟,或是藉以抒发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大唐的月光
在众多的咏月诗词中,写咏月诗词最多的非诗仙李白莫属。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千姿百态。他写山上月:「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月夜江行寄崔宗之》)写景如画,宛若仙境。有时月亮透过藤萝窥见,则又令人心清气爽:「闲窥石镜清我心,绿萝开处悬明月。」(《庐山谣》)

另有水上月,望去又别是一种迷蒙缥缈,李白喜欢月下泛舟,用他自己的说法叫作「泛月」─「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送魏万还王屋》)描写出月夜泛舟镜湖,水清岩翠,月照湖上,如印镜中,秀色不可形容,人游其中,如入月宫,舟行如在空中,飘飘欲仙。

李白常把月亮当作亲密无间的朋友。言志时写:「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送友时写明月「与人万里长相随」;思友时「绿萝秋月夜,相忆在鸣琴」;下山时「山月随人归」;乘船时「登舟望秋月」。

诗人有「邀月」─「琴弹松里风,杯劝天上月」;有「待月」─「扫石待归月,开池涨寒流」;有「步月」─「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有「舞月」─「手舞石上月,膝横花间琴」;有「问月」─「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明月如镜飞升,穿透烟纱般的云雾,清辉焕发,广照宫阙的美景……。

唐代韦庄以明月寄托祝福,如他在《送日本国僧敬龙归》中写道:「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船风」,日本的敬龙和尚到访唐朝,学成归国,诗人为他送行时表达了自己的美好祝愿:让清风明月伴随著您上路,一帆风顺地回到您的家乡。

东晋的素月
同是一轮明月,在诗人不同的心境中,便有不同的诗意。晋代陶渊明写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田园居》),将隐逸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画面中。诗人不与社会黑暗势力同流合污,回归自然,月夜荷锄归来的形相是何等洒脱!

2.jpg


中国历代咏月诗文佳句俯拾皆是,月亮成为人们抒怀言志的载体。(《中秋帖》,公有领域)
他在《杂诗》中写的「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每一句都是一幅精美的画面,月光之下,万里河山一片宁静祥和、浩荡辽阔,也体现出其淡泊明志、隐逸的仙心。


大宋的明月
月明风清的夜晚给人以澄净、恬淡的氛围。宋代苏轼笔下的明月意趣无穷:「画檐初挂弯弯月」,是新月;「银汉无声转玉盘」,是满月;写春夜之月,有「淡月朦胧」;写秋末之月,有「清夜无尘,月色如银」。泛舟望月,「一江明月碧琉璃」;幽静之夜,「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武衍写的「弄月吹箫过石湖,冷香摇荡碧芙蕖。」(《秋夕清泛》)描绘出秋月玲珑,风送荷香,诗人船头吹箫观月别有一番意趣。辛弃疾写的「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太常引》),写中秋圆月似金波,似飞镜。「转」而「磨」,既见其升起之动势,又见其明光耀眼,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诗人追求光明澄澈之境。宋代邵雍写的《清夜吟》:「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描写出月亮正走到天心、微风正吹拂著水面时,那种清美的感觉、欣怡的境界,难以言喻,有多少人能体会到呢?诗人心灵之高洁与冰清玉壶般的明月融为一体,表达出一种「天人合一」的意境。

杨万里的《好事近》:「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艳,看十五十六。」此词中的「诚斋」、「万花川谷」是词人的书斋、花园名,花的芬芳、竹的正直、玉的坚贞,而月光朗照下的斋、竹、园不正是词人超凡脱俗的精神世界的窗口吗?

结语
明月跨越时空,亘古不变,阅尽人间变幻,是历史的见证和永恒无限的象征。白居易写道「天地迢迢自久长,白兔赤乌相趁走」,李白写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诗人感叹宇宙的无限和人生的短暂,油然升起对道和永恒之境的追求。

圆月被视为团圆的象征,当月行中天,光照天涯,四海共睹,此时人们怎不思念故乡、亲友及家乡的一切?人们把思念、祝福、问候寄托于明月。唐代杜甫写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露无夜不白,但感在今夜,故曰露从今夜白;月无处不明,但心在故乡,故曰月是故乡明。

白居易写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描写出人们彼此互相牵念的心情。李白写的《望月有怀》:「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由风景转入心境,表达了月夜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月亮在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古人诗中,明月是故乡,是亲人,她无声地连接起远隔千山万水的思念;明月是岁月,是历史,是无所不至的时空;明月是光明,寄托著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关联文章】
[color=var(--text-color)]中秋话月
【延伸阅读・专辑】
[color=var(--text-color)]古代诗人修炼故事

[color=var(--text-color)]独酌花间酒 沉醉李白诗境中

[color=var(--text-color)]传统故事广播
(本文主图来源:明慧之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4-29 04:4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