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7314|回复: 0

日本学者公布600年前三封遗书,专家:难怪朱元璋不打日本

[复制链接]

276

主题

987

回帖

5679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5679
发表于 2023-10-14 21: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朱元璋(网络图片)


【希望之声】(编辑:郭晓)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继汉高祖刘邦之后又一个平民出身的开国皇帝,他一生都在腥风血雨的斗争中度过,所以他的人生座右铭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元顺帝、陈友谅、张士诚乃至胡惟庸、李善长、蓝玉等,凡是触怒他龙鳞的人都难逃一死。但是有这么一个国家,要和大明“相逢贺兰山前,聊以博戏”,朱元璋虽气的咬牙切齿却无可奈何,甚至将其列为不征之国,这个国家就是日本。朱元璋为何不攻打日本,背后有何隐情?上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公布了三封600年前的遗书,解开了这一个历史谜案。

2.jpg


朱元璋以铁血著称(网络图片)

史书记载,“倭人攻金夏州,杀红军据其州者,即奏遣人往赏赉而抚安之”,这就相当于朝廷与倭寇勾结共同扼杀红巾军。加之历史上,元朝就有倭寇经常骚扰沿海地区,所以朱元璋对日本没有好感。为此,朱元璋有诗《倭扇行》,最后两句云,“君臣跣足语蛙鸣,肆志跳梁于天宪,今知一挥掌握中,异日倭奴必此变”。意思是,日本君臣平时光着脚,说话像青蛙叫,日本倭寇后患无穷。明朝建立之初,日本不仅一点动静都没有,而且还“乘中国未定,寇掠沿海”,后来倭寇又勾结张士诚、方国珍等残部,导致“滨海之地,无岁不受其害”。

于是,朱元璋就派杨载出使日本,让日本称臣纳贡,收回倭寇,不然就打。当时日本处于南北朝时期,收到国书的是南朝征西大将军怀良亲王(后醍醐天皇的皇子),此人看了国书之后,就连杀使团中的5人,扣留杨载三个月后放回。不仅如此,日本人还写了一首诗打脸朱元璋,《答大明皇帝问日本风俗诗》: 国比中原国,人同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银瓮储清酒,金刀脍素鳞。年年二三月,桃李自阳春。意思就是说日本继承了汉唐遗风,极尽自我赞美。

3.jpg


怀良亲王(网络图片)

一直以来,朱元璋以“驱逐蒙元,恢复中华”为大功,结果却被这样一首诗打脸,是可忍、孰不可忍!史书曰:“帝恶其不恭,绝其贡献,示欲征之意。”然而思前想后,朱元璋还是忍了,决定外交斡旋。于是隔了一年,朱元璋派赵秩出使日本,国书又给了怀良亲王。这一次,怀良亲王遣使来到南京拜见朱元璋。只是通过这一次见面,朱元璋了解到怀良亲王只是一地方势力,根本代表不了日本。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再次遣使送国书给“日本国王”。结果,国书被怀良亲王扣留,还是没能交给北朝的日本国王。



当然面对战争威胁,怀良亲王回了一封国书:顺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相逢贺兰山前,聊以博戏,臣何惧哉!朱元璋看后虽然很生气,但也没有办法。史书载,“帝得表愠甚,终鉴蒙古之辙,不加兵也”。忽必烈二次征讨日本,都因“神风”而损兵折将,所以朱元璋吸取教训,决定不动兵。朱元璋之所以放过日本,这是史书上给出的直接原因。然而1988年,日本一位学者公布了一个叫祖来的僧人所写的三封遗书。朱元璋派赵秩出使日本,虽然怀良亲王依然桀骜不驯,但还是派人来华,有窥探明朝、收集情报之意,其中一个就是祖来。

据日本史书记载,祖来和尚三次来华,当然中国史书上只记载了一次。祖来在华多方了解,最终写了三封书信给怀良亲王。在这些书信中,祖来讲述了朱元璋对日本人厌恶的态度,认为很可能攻打日本,但也指出攻打日本会面临四大问题。一,忽必烈攻日失败的教训犹在眼前;二,明朝水师不行,连海盗都不能剿灭,更遑论远征日本;三,日本孤悬海外,对明朝没什么用;四,蒙古残余势力才是明朝最大敌人,明朝战略重心在北方。客观的说,这四点还是比较符合当时的历史,因此朱元璋就很难打一场极为冒险的战争。


4.jpg


倭寇侵扰(网络图片)

朱元璋放过日本,看似屈辱,实质展现了朱元璋宽广的胸怀,不因一己之怒而置国家于险地,海上远征日本,胜负不在掌握之中。不过,朱元璋不打,不代表没有动作,最典型的就是实行了“海禁”,把日本列为“不庭之国”,永远不准日本来中国贸易,并把这写入了传给后世子孙万世不变的《皇明祖训》中,正是在这一本《祖训》中,日本还被列入了永不攻打的十五国之一。到朱棣登基后,第二年日本便主动献上国书,称臣朝贡,两个国家又重新归好。

之所以如此,原因就在于朱元璋的贸易制裁,后来日本有一记载,“唐(指明)船归朝,宣德钱到来”,一语道破真相。只可惜好景不长,致明朝中后期,中国东南沿海的民众多次受到倭寇的侵扰。

责任编辑:李静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7 05:1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