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6239|回复: 0

活色生香满庭芳 恽寿平的牡丹花(上)

[复制链接]

84

主题

732

回帖

2919

积分

金牌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2919
发表于 2023-10-31 20: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大纪元

作者:郑行之

1.jpg
清 恽寿平《牡丹》(公有领域)

讲究风格的、能感动人的绘画作品,往往令观者“一见钟情”,清代花鸟画大师恽寿平所画的没骨画就是其中翘楚。

中国的绘画中有一种很特别的画法,所谓的“没骨法”。一般传统工笔画,是先以线条勾勒物体的轮廓,而后敷色填彩;“没骨法”则是以蘸了颜料的毛笔直接挥洒,把对象物的形体、块面结构大笔描绘出来。这两种不同的技法各显其能,也各谱不同的美学路径。

画得好的没骨花鸟画会产生一种“澄净润泽”、“清新典雅”的灵秀感。因为它能予人这种正向的感受,所以当完美的“没骨花鸟画”横空出世时,立刻就能掳获许许多多人的心。

2.jpg
清 恽寿平《牡丹》局部。(公有领域)
生平小记
恽寿平(1633年-1690年),清代著名画家,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初名格,字寿平,号南田,又号云溪外史。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齐名,是“清初六大家”之一。

恽寿平出身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家中三代不是为官就是为学,家学渊源。因此,他从小便受到很好的教养与熏陶。他才华洋溢,八岁即能咏莲成句,也显现出极高的艺术天赋。
3.jpg


清 恽寿平画像。(公有领域)
著名戏剧家袁枚编了一个剧本《鹫峰缘》,写的就是恽寿平早年的遭遇。那时正逢明清两朝更迭,处处战乱,少年时代的恽寿平被迫过着流离颠沛的生活。15岁时就随父参与抗清,兵败后与父失散,幸而被总督陈锦夫妇收留,免遭俘虏之苦。后来陈锦遇刺身亡,寿平扶灵北归时,不意在灵隐寺与父重逢,留寺为僧,几年后回乡。

回乡后,恽寿平以卖画为生,开始时画山水,笔墨清峭;后来结识了王翚,才转画花卉。他的花鸟画清润明丽,自成一格,时人称“恽派”、“常州派”。

明朝灭亡后,恽寿平以讲学为业,学问、气节皆受到时人推崇。受父亲影响,恽寿平终身不参加科举考试,不愿当官,只以卖画为生,画风雅澹清逸,开一代风气。

清康熙28年(1689)岁末,恽寿平到杭州卖画,并购得坟地两处,预计迁葬其父于此,以了平生愿。因急于筹款,抱病作画,在返回常州次日卒于白云渡瓯香馆。

恽寿平生前视功名利禄如草芥,晚年时贫病交加,死时连棺木也置不起,最后由好友王翚出资安葬。一代宗师,就此终结一生。

4.jpg


清 恽寿平《牡丹》。(公有领域)
没骨花 活色生香
对没骨花卉而言,用水、用色和用粉,都十分重要。

用水得当,能使色彩变得鲜活、层次丰富,感觉灵动。其次是用色,没骨花卉是“以色为上”,用色要用得好,在于把色处理得像水墨般高雅、轻逸。用粉时,粉的浓、淡、厚、薄也非常重要。粉与水、色交融得当,色调之间的过渡和变化会很自然;如用粉不当,色彩会浑浊,彩度降低,或是变得浓艳华靡,那就没半点灵气了。

关于水、色、粉等着色技法,恽寿平体会颇深,他说:“渲染极难,画至着色,如兼金入爐,重加锻炼。”所以他以“粉笔带脂,点后复以染笔足之”(注1)的技法,以及别开生面的“色染水晕”(注2)之法,交互运用,非达“活色生香”的境地不可,因为唯有达到如此逼真程度,才能让观者仿佛闻到了自然气息,感受到满庭芳香。

古云“画如其人”,画作能体现画家的气质、禀赋、修养、品味和境界。恽寿平为了要让画中花卉带出花香的气息,有意识地设色明丽,用色鲜洁纯净。又因他人品高尚,胸怀磊落,如光风霁月……凡此种种都能反映到画作中。所以他画的牡丹别有一种他人所不能企及的清澄明朗、高雅脱俗,缘由就在于此吧!@*(待续)

5.jpg


清 恽寿平《牡丹》扇页。(公有领域)
注:

1. 点染粉笔带脂,点后复以染笔足之:没骨法的上色方法之一。此法是点、染同用的着色法。大概步骤是:先调好颜色(如:白粉),接着在笔尖沾上另一颜色(如:胭脂红),然后从花的尖瓣中染入,如果第一次没有染匀和,便再做第二次补染。然后再从花的瓣根染出。如此反复敷染,直至达到“活色生香”的境地。

2. 色染水晕:没骨法的上色方法之一。
意即,在色中用水,色与水交互暈染,使得色与水浑然一体,不仅可表现出花卉的颜色,而且给人以质感、光感、动态感。@*#

责任编辑:李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4 01:2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