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0469|回复: 0

高耀洁医生为何伟大?

[复制链接]

7600

主题

234

回帖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82085
发表于 2023-12-13 04: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regent 于 2023-12-13 04:09 编辑

12月11日,高耀洁老人在美国纽约去世,享年95岁。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桂希恩、高耀洁是2000年初上网、看报纸就知晓并尊敬的名字。但是,他们的事迹毕竟已过去近20年,况且我认为缅怀一个人是很私人的事,不用太张扬,但没想到,在老人去世后,不知哪来的一些苍蝇在那里嗡嗡叫,发表类似于“一分为二”“晚节不保”之类的奇谈怪论。

这些人大概是认为,高耀洁晚年出走美国,让中国很没面子,尤其是她还发表了一些文章或观点,被人利用了。我对高耀洁晚年在外讲了些什么,略知一二,但没有兴趣全面查阅,因为我认为高耀洁自有她独特的人生经历,她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你可以选择信或者不信,她在其它领域的一家之言,既不影响对过去历史的书写,也不干涉中国现在的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可指摘的?

高耀洁老人终其一生是个医生,我们更应该关注她为中国防艾事业所做的巨大贡献,所推动的社会进步,就这些事迹来说,高耀洁堪称伟大,其精神足够光耀千古。
高耀洁是一个少有的集合了仁慈、无私、智慧、勇敢与毅力的人,其事迹和高尚品格,确实如星辰照耀苍茫大地。

高耀洁的事迹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用智慧和勇敢揭示了中原大地“艾滋病传播是血祸”这一真相,二是用无上的悲悯心和毅力去做防艾和艾滋病患者救助工作,直接或间接挽救了生命,安抚了遗孤。

谈论高耀洁的工作,诚然会触及当时社会的一些阴暗面,但实际上也见证了中国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进步。比如,1995年中央及地方政府及时关闭了泛滥成灾的血站,随后又严厉打击了地下血站,这是阻断“血祸”的最重要一步;高耀洁不仅得到了众多媒体的报道和肯定,其工作甚至也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重视;央视还将她入选为“2003年感动中国人物”,极大传播了她的事迹;高耀洁在防艾宣传工作中,也得到了很多社会个人和机构的支持,这些都是促进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我们应当公允看待。

高耀洁所做的一切,首先在于其仁慈和无私。

2004年,高耀洁接受《新闻周刊》采访时,记者问她“是什么力量支持您去面对这项事业?”

高耀洁说:“你看到墙上的对联了没有——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尽管目前我经济上,在精神都很困顿,但这不会让我停步。我出身很苦,又一直和社会底层人士接触,看不得别人受罪。何况,救死扶伤是一个医生的天职。”

普通人也会“看不得别人受罪”,但可能会选择逃避不看,但高耀洁选择了和他们共命运,和他们站在一起,这是何等的慈悲。

高耀洁为了防艾宣传和救助艾滋病患者,倾尽个人所有。她和老伴都有足够的退休金,原本可以安享晚年,但是她把积蓄、退休金、讲课费以及社会捐助和各种奖金累计几十万元全部用于防艾救助工作,她所挽救的生命,无一不是陌生人,而与此同时,她自己家徒四壁,仅有的家具斑驳老旧,个人生活极其简朴,
常年不添置新鞋、不买新衣。

这种视陌生人为手足,无私奉献的精神,有几人能做到?


有很多人问,高耀洁为什么一定要跑到国外去领奖呢?

高耀洁说:如果能去领奖,可以获得国外的一些资金支持,钱对于河南的艾滋病人来说太重要了。
何其的光明磊落!这种坦荡岂是阴险小人能理解的?
图片
△高耀洁看见学生衣服上有破洞,为他缝补(摄影:林海音)

与此同时,高耀洁还具有一个知识分子的敏锐、英雄般的勇敢和无畏之心。

1996年4月7日,河南某医院接诊了一位42岁的疑难女患者,邀请高耀洁教授前去会诊。最后查明,这是一位艾滋病患者,曾经因子宫肌瘤手术进行输血而感染了艾滋病毒,21天后,患者去世。这位患者输的是血库中的血,高耀洁敏锐地意识到事态的严峻。

为了揭开“血祸”的真相,高耀洁深入走访疫区,收集了大量患者的病例,和他们建立联系,全国很多艾滋病患者写信给她,她都分类建册。这些材料是她揭示“血祸”最有力的证据。在多位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在媒体的强力报道下,“河南多地是艾滋病疫情重灾区”以及“因卖血而导致艾滋病传播”的真相终于掩盖不住了。

但是,这一切来之不易。高耀洁本身是一个体制内退休医生,地方政府有很多办法阻挠她的工作。当地卫生系统官员来警告她不要接受记者采访,单位领导也来劝说,不希望她去国外领奖,因为这会让“家丑外扬”,影响当地官员升迁,但是高耀洁不为所动。

高耀洁一生坎坷,备受磨难,wen ge时一次批斗时被打伤,她的胃被切除了五分之四,她还患有心肌缺血、慢性结肠炎等疾病。她在退休以后用十余年时间投身于防艾救助工作,凭借的是悬壶济世的信念和惊人的毅力。

防艾宣传是项非常特殊的工作,它无法靠某个行政命令就一下解决了,它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触达和交流,要克制种种无知和偏见。

起初,高耀洁的工作并不被人理解,她背着自筹资金印刷的防治艾滋病、性病的资料去火车站、汽车站散发,不少人都避之不及,将资料扔在地上。但是,随着她的坚持,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进来,她的真诚和善良也被艾滋病患者所看见,有患者写信给她,临终前想见她一面。

图片
她为这份事业所付出的最大代价,也许是亲情的丧失。儿子不理解,小女儿受她影响丢了工作,远走它乡,大女儿病重了也没有时间照顾。

2007年,为了阻止高耀洁出去领奖,地方官员“动员”其儿子来说情,她的儿子跪在母亲面前,一连磕了三个响头,求她不要去外国领奖。但是,高耀洁心志已定,不愿向外界撒谎称病。
及至晚年,高耀洁老人日思夜想魂归故园,但已不可能。这是她个人的选择,还是时代给予她的归宿?

无论你怎么看待她的一生,你都不能不承认,她没有私心,对这片土地,对这片土上的人民,只有深沉的爱。

她说,“我已经不知道为了艾滋病患者流了多少眼泪,也不知道陪着他们流了多少眼泪。”

本文参考了《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等媒体报道;图片来自网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2 21:5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