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11刚过,双12又来。中国的电商们打造出一个又一个所谓的“消费节”来刺激人们的购买欲,俨然已经成为中国社会风俗的一部分。看着周围人的兴奋劲,我也不禁打开淘宝看看要不要趁着打折添置点什么,然而不久还是失望地放下了手机。一方面各种促销活动像什么跨店满减、叠加优惠之类的让人算得精疲力尽,另一方面还是对商品质量的担忧。中国的小商品确实品种丰富应有尽有,但总让人觉得缺了点什么。为什么很多人买点小东西也要到处比较,阅读几乎所有的用户评论特别是差评把自己弄得心力憔悴?就是因为他们从根本上对这些商品的品质充满了不信任感。
在海外有生活体验的朋友可能不少都喜欢逛大型连锁超市、中高端商场、老牌百货商店。这些地方的购物体验与淘宝之类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价格或许稍贵,但买得放心,质量有标准,售后有保证。同时海外还有大量的各类知名品牌,他们的商标往往就是品质的保证,给人一种买他们家的货不会有错的感觉。比如耐克阿迪的体育用品,丰田的汽车等等。相比较下,中国商品(不包括为海外品牌代工的产品)就缺乏如此有号召力的品牌。倒不是说没有知名品牌,只是中国这些名牌中有谁的产品是非常值得信赖的呢?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商品最大的竞争力至今仍然只是价格。而维持价格优势的原因除了低廉的人力成本,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对品质的妥协,甚至偷工减料压低物料成本。
什么是偷工减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任何产品要想在市场中长期立足,对成本的控制管理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更新换代中采用新的材料和技术降低人工和物料成本也是常态,但成本的降低绝不应以品质为代价。大客机的机身材料从早期笨重的钢板逐步改进为轻盈的钛合金,再到廉价的铝合金,直到今天的碳纤维骨架,重量和成本不断降低,但强度更高,续航能力更强。笔记本电脑愈发轻薄,价格更低但算力更强。这种成本的降低来自于实实在在的研发投资和技术进步,而这正是偷工减料者所缺乏的。
中国大量劣质产品压缩成本的方式是极为粗旷的。散发着异味的塑料产品和包装,掉色缩水的布料,布满毛刺和不平整焊缝的金属制品……如今如此粗制滥造的商品已不再是市场主流,“精明”的商家们懂得保持产品光鲜的外表而在顾客看不见的地方减少成本。比如电子产品使用更细的导线,更小的电容,虽然对正常使用影响不大,但影响安全和产品寿命。特别是安全方面,产品设计通常为了安全都在材料指标上留有余量,而这就成了偷工减料的重灾区。众多建筑领域的爆料指出在中国工程中普遍使用低于设计要求的细钢筋和低标号水泥。这样的房屋日常使用不会有什么异常,但是一旦遇到地震、严重积雪等极限环境,那后果就是无数生命的损失。
以上作弊方式都是直接或间接影响了用户体验,大家容易理解。但更多的偷工减料方式作用在设计和生产环节,这个就不容易被普通消费者认识了。也许大家都接触过一些中国商品,它们品质不差,用料也实在,但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廉太多。它们是如何做到如此低成本的呢?很多时候不仅仅是人工便宜这一条可以解释的了的。
中国的劳动法对中国企业形同虚设大家都知道。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劳动法除了保护劳动者不被欠薪、依法休假等权益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生产安全保障。我亲眼看到过一些国内的中小工厂,厂房内粉尘飘扬,尖锐的边角料随处堆放,机器线路散乱在过道中,找不到一个灭火器,也没有显著的逃生通道标识。工人们在这样肮脏且充满噪音的环境中工作,没有隔音耳塞,没有口罩,没有安全帽,没有护目镜,没有铁头安全鞋,唯一的防护用品只有手上那副不防火、不妨烫更不防割的普通粗纱布手套而已。即使以中国自己的国家标准也完全不达标的企业不仅有,甚至是常态。除此之外还有废水废气乱排乱放的问题。大家可能不了解乱排乱放并不是化工厂的专利,几乎所有的生产企业都会产生废液或废气,比如食品工厂清洗原料后的含菌脏水,金属加工使用过的含机油、润滑剂、表面活性剂(类似肥皂)的废水,甚至用于机器冷却后产生的高温废水,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地下或河流中都会制造生态灾难。中国各个城市广泛在城郊兴建的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空气中总是弥漫着一股工厂独特的气味(类似香蕉水等),溪水河流也总是五颜六色,充塞着工业垃圾。而这些都是中国货廉价的代价。
普通人更加缺乏认识的偷工方式是对知识产权的剽窃。知识产权的范围也不仅仅是著作权、商标、专利这些狭隘的范围,商业模式、创新的观点等也都包含在内。中国的商业步行街上常常有这样的现象:一家新店开张,以新颖商品和特色服务而迅速蹿红。没过几天同类型的店铺就在街上一字排开,接下来就是打价格战争夺客源,品质劣化,批量倒闭。不出一年街上就恢复了原样,好像这家现象级新店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海外有一类众筹网站帮助个人将他们的发明或新点子商业化。方式是个人将自己打算推出的商品放在网上进行预售,若是达到了一定的预售额度那就投产,否则就把预收款退还买家。可是很多人发现自己的发明还没筹得足够的资金,同样的商品就已经以远低于自己的价格在网上出售了!原来义乌的老板们专门雇了一帮懂外语的员工天天盯着这些网站寻找新产品的点子。
许多国人对这种“抄作业”行为有一种迷之骄傲,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但这本质上还是偷工减料,偷的是研发的“工”,减去的是研发资金和试错成本的“料”,典型的损人利己行为。不尊重知识产权对市场的繁荣发展是有极大阻碍的,因为发明创造者拿不到应有的回报,那谁去继续发明继续创新呢?海外的电子游戏市场大小商家可以很好的共存,大商家主打画面精良质量稳定,小厂或个人开发的游戏主打设计独特玩法新颖。可是在中国小厂和个人游戏开发者几乎不可能成功。就算有了好的想法,投资者的一句话就把他们顶了回去:“你的想法如果被腾讯抄去了怎么办?”
回到本文标题——偷工减料的中国特色。其实无论哪种偷工减料的方式都不是中国独有的,国外的厂商也没那么洁白无瑕奉公守法。中国特色体现在哪里呢?关键是政府的态度。中共政府一贯对中国企业的偷工减料行为采取默许、纵容甚至鼓励的态度,而且政府自身的组织模式和对社会的管理方式也尽显偷工减料的本色。
中国的商品质量问题,那些政府主持的工程恰恰是重灾区。特别是校舍,在国外都是按照避难所的标准来修建,可是在中国总是地震中第一时间倒塌的建筑。汶川地震的重大教训还不能让这帮官员醒悟,今年还在北方地区连续出现学校体育馆被雪压塌的悲剧。中国的市政工程都是只重外表,看不见的尤其是安全相关日常用不到的部分能省则省。京城首善之区高楼林立现代化气息十足,却至今搞不好排水系统。有人开车撞倒了路边的消防栓,却发现根本没和水管相连。
是政府无能没有监督好那些施工队吗?当然不是,多大的地震也没听说震塌过哪座政府大楼。本世纪初我在国内读高中时,老师就告诉我们如果发生地震大家都要往办公楼跑,因为教学楼设计抗震4级,办公楼则是8级的最高标准……所以说中国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无数悲剧绝不是过失,而是故意为之。
再来说劳动法,在中国只有外资企业认真执行劳动法,政府放纵本地企业以获得竞争优势的目地是非常明显的。当年海外消费者对于苹果公司使用血汗工厂的控诉逼迫其整顿整个产业链,因此富士康才成为了国内福利待遇相对最好的企业。中国工人的权益居然是外国团体和企业来争取和保障,对自诩工人阶级出身的中共政府是莫大的讽刺。
在对待知识产权的态度上,中共政府更是明目张胆的把侵权行为美化描述为“弯道超车”,并且明火执仗的强迫海外科技企业以技术转移换取中国市场,这已经不是偷窃而是当面抢劫了。与之相对的,西方政府非常清楚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也因此无法容忍中共政府这种破坏市场规则的行为。在认清长期的善意帮助和规劝无法改变中共政府的贪婪本性之后,大家开始纷纷与中国市场划清界限,技术封锁,产业链转移。习近平口中的内循环可不是他的发明创新,那是被世界抛弃后的无奈选择。
其实说白了,偷工减料的本质就是诚信的缺失,而这恰恰是共产党红色基因的固有属性。中共组建政府的中心思想就是要自己大权独揽并拒绝一切形式的监督和约束。偷工减料的政治制度给了它最大的权力,也立刻催生了最大的腐败和中国历史上最深重的灾难。而西方在几百年甚至更早之前就认识到了权力过于集中且缺乏监督机制的危害,因此设计出议会民主和三权分立等制度。中国和西方,专制与民主并行至今,整个中国社会就像偷工减料的残次品一样充满安全隐患,摇摇欲坠。
别看它高楼林立,广厦万千,地基不牢,强度不够,地震海啸一至,能有几座幸存?拒绝偷工减料的商品,从拒绝偷工减料的中共政府做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