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boluowang.com
正體
切换到窄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家园
Space
新闻子站
评论子站
生活子站
娱乐子站
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本版
帖子
日志
用户
阿波罗网论坛
»
论坛
›
阿波罗世界之门论坛
›
文艺书香
›
一起看看黄慎笔下的古代女性世俗生活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9068
|
回复:
0
一起看看黄慎笔下的古代女性世俗生活
[复制链接]
Sala88
Sala88
当前离线
积分
5690
IP卡
狗仔卡
277
主题
987
回帖
5690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5690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4-1-5 23: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ala88 于 2024-1-5 23:35 编辑
来源:6park
黄慎(1687-1770),出生于福建宁化。因父丧家贫,而奉母命,赴建宁拜师学画,专习画像技艺。自康熙五十八年(1719)辗转福建、江西、广东等多地,卖画为生,以润笔赡养家人。自雍正二年(1724)起,寓居扬州十二载,画名大盛,“瘿瓢之名满天下”,与金农、罗聘等人并称为“扬州八怪”之一。后又辗转多地鬻画。乾隆三十五年去世,享年84岁(参见丘幼宣《瘿瓢山人黄慎年谱传略》)。
作为职业画师,黄慎人物、花鸟、山水各科兼能,其中尤以人物画最为著称。在黄慎的人物画创作中,汇集了众多人物形象:既有赏菊出世的陶渊明,又有捧砚珍玩的苏东坡;既有各显神通的渡海八仙,又有辛苦劳作的农夫渔翁。在这些人物画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一类表现女性形象的画作,最有代表性、最有特色的一类是世俗生活题材画作。
《人物图册》之《丝纶图》 天津博物馆藏
图绘了一位老妪正与一幼童纺线的场景。老妪居画面左方,幼童居画面右方,二人手中的丝线相连。老妪盘腿而坐,头戴青巾,头发苍白,满面皱纹,正悲戚而殷切的注视着孙儿。天真烂漫的孙儿坐在地上,头梳朝天髻,手持纺轮,玩性正浓。在古代,“丝纶”代表着皇帝的诏旨。但在这幅画中,“丝纶”作为古代妇女的必备本领,更象征着祖辈与晚辈的生命传续。
《杂画册》之老妪 常州博物馆藏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黄慎笔下,老妪是经常出现的女性形象。乾隆三年(1738) ,黄慎《杂画册》中就有一开专门绘画了一位老妇人。她手提竹筐,似乎刚从河边洗衣归来。黄慎以战笔表现出老妪满脸皱纹,形容枯槁。
老妪并不是画家寻常喜爱的画题,黄慎之所以热衷于图绘老妪,很有可能与其对母亲的情感有关。黄慎少年丧父,因家贫,奉母命拜师学画。“某幼而孤,母苦节。辛勤万状。抚某既成人,念无以存活,命某学画,又念惟写真易谐俗,遂专为之。”“频年饥馑,益无从得食。慎大痛,再拜别母,从师学画。年余,亦能传师笔法,鬻画供母,自是免于饥寒。”
自康熙五十八年(1719)赴各地鬻画为生,所得润笔寄回家里赡养老母及家人。黄慎自雍正二年(1724)来扬州寓居卖画声名渐起后,雍正五年(1727),便把老母妻儿接来扬州生活。后至雍正十三年(1735)春,因为老母年迈思乡,黄慎又奉母携眷离扬返闽。老母寿终正寝后,黄慎四处奔走为老母立节孝牌坊,积蓄倾囊而出。(见丘幼宣《瘿瓢山人黄慎年谱传略》)种种可见,黄慎与母亲的感情深厚。作为孝子的黄慎,将奉母之情化为画下老妪加以呈现。
康熙五十九年《人物图》册之《家累》 天津博物馆藏
此开图绘了一位男子正束手缚脚的拉车,车上坐着二位女子和二位孩童。
男子裹头巾,八字眉,眼角下垂,一脸苦相,上衣敞开由两肩而下褪,肩背胸腹袒露,下着及膝短裤,裸足,腰及双踝均由绳子拴住,正在使劲儿将木轮车向前拖曳。
车前端所坐女子似乎是不满车速太慢,一手持绳,另一手正执竹枝欲鞭打拉车的男子。男子双手紧握车绳,头及身体稍向右偏,似乎在躲避主妇的鞭打。
车中还坐着一位更年轻的女子,正在埋头缝纫衣物。二名幼童坐在车后端,探身向外玩耍车边悬挂的玩偶与葫芦。车上还放置着竹筐等杂物。
在中国古代社会,男尊女卑是家庭与社会常态,但黄慎此开《家累》似乎展现了家庭生活的另一面。其实,在看似男人主导的明清家庭生活中常会出现“河东狮”与“妻管严”。这一现象在明清野史笔记中多有记载,著名的抗倭将领戚继光便是怕老婆的典型。
其实,黄慎在《家累》之外,还图绘过包含女性的家庭画像。如乾隆元年(1736)十一月,黄慎作《牛背醉归图》。
《人物山水花卉图册》之《牛背醉归图》 纸本设色 32.1× 32.2厘米 无锡市博物馆藏
画中白胡老者酒醉骑牛,摇晃不稳,家中儿子儿媳孙子等皆来搀扶。画中还有黄慎自跋:“儿女醉扶黄犊背,山花斜插帽檐归。”
黄慎图绘这些反映家庭中女性生活场景的图画,很有可能源于其自身对家庭生活的感悟。黄慎在父亲殁后很久没有成家,“历十有余年……慎受室”(见王步青《书黄母节孝略》)终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26岁之时,与张氏成亲。后张氏去世,又续娶侧室吴氏。有两个儿子,名茂□、茂瑸;一女儿,名字不详。孙四人,名贤材、贤樑、贤棨、贤栞(见丘幼宣《瘿瓢山人黄慎年谱传略》)。
一妻一妾,二个黄口小儿,这不正是《家累》中车上所坐之人么?当然,黄慎在进行绘画创作时未必完全从自身现实出发,画家在绘画创作时进行艺术加工是必然的,但可以想见,自身经验的切身感受还是能带给画家很多灵感与启发。
《人物图册》之《渔翁渔妇图》 天津博物馆藏
渔妇,是黄慎笔下的常见画题。此画渔夫居左,渔妇居右。
渔妇拱右膝坐地上身向渔夫,头戴青巾,身前置一大竹篓,右手指向渔夫竹篮中的鱼,似乎是刚从大竹篓中挑出来的。
渔夫椎髻虬须,手足踞地,躬身低头凑近竹篮俯看篮子中的鱼,面露惊喜。
画中渔妇娴静优雅,渔夫质朴纯真,浓郁的渔民生活情趣扑面而来。黄慎以兼工带写的画笔描绘渔翁渔妇,在题材上和风格上都具有双重新面貌。(见黄乔乔《黄瘿瓢人物图册研究》)。
刘纲纪《<黄瘿瓢人物册>初探》中认为此图情景出自《诗经·小雅·采绿四章》:“之子于狩,言韔其弓;之子于钓,言纶之绳。其钓维何,维鲂与鱮;维鲂与鱮,薄言观者。”这是歌颂古代夫唱妇随的真挚爱情诗章。
“其钓维何”以下的意思是说,妇人看到她所爱者钓到了鲂与鱮,为朱熹注所谓“鱼之美者”,这样难得的好鱼,就指给他看,叫他一起来观赏。
类似的渔妇形象还出现在《渔妇携筐图》《渔翁渔妇图》等画作中。
黄慎《渔妇携筐图》轴 纸本设色 138×48.4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黄慎《渔翁渔妇》轴 绢本设色 120×59.8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画中渔妇头包头巾,碎步向前,手提鲜鱼,回首侧顾。这些画作大多运笔疾迅,以草书入画,具有泼墨写意之风。
同时,在这些画作上,通常还有黄慎的题诗。如乾隆八年(1743)四月《渔夫渔妇图》上有跋:“渔翁晒网趁斜阳,渔妇携筐入市场。换得城中盐菜米,其余沽酒出横塘。乾隆八年四月,写于燕水,宁化黄慎。”题诗与绘画一同呈现出底层民众朴实的劳作场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
|
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2 11:2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