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8379|回复: 0

千载琵琶语 唐诗里的华音绝唱

[复制链接]

419

主题

1784

回帖

9403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9403
发表于 2024-2-1 21: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edak8821 于 2024-2-1 21:22 编辑

来源:大纪元

作者:兰音

1.jpg
琵琶曲项梨身,修长圆润,像极了大唐举止雍容、舞姿曼妙的仕女风华。图为唐代《宫乐图》局部,中间弹琵琶的女子。(公有领域)

若用一件传统乐器代表唐朝,非琵琶莫属。它传自西域,盛于中土,像极了大唐万国来朝、海纳百川的博大气象;它曲项梨身,修长圆润,像极了举止雍容、舞姿曼妙的大唐仕女风华;它乐音繁富,可文可武,像极了大唐国力强健、艺文繁荣的全盛风貌。

唐朝,也是琵琶在音乐史上的巅峰时期,从宫廷到民间,名家荟萃、名曲迭出。塞北江南、节庆宴会,处处都有琵琶吟唱的弦声。它们亦走入浩如烟海的唐诗,用文字描画琵琶的声情与艺韵,记录了一段诗情洋溢的音乐时代。

金屑檀槽玉腕明
琵琶是历史悠久的弹拨乐器,流传至唐朝主要有三类型态:直项琵琶、曲项琵琶及五弦琵琶,尤以四弦四柱、半梨形音箱的曲项琵琶为主流,也和当今所见的“琵琶”最为相近。唐诗里题咏的“琵琶”,也多指此类乐器。

2.jpg

琵琶伎俯首垂眸,宛如明月在怀。图为北朝佚名壁画,出自甘肃酒泉丁家闸北凉墓。左起乐器依次为:细腰鼓,长笛,阮咸琵琶,古琴。(公有领域)

初唐时期,琵琶就是在宫廷宴乐“十部乐”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在民间大为盛行,无论是庆典乐舞还是民间宴饮,琵琶都是雅俗共赏的主奏甚至独奏乐器,可谓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在唐诗的兴发时期,唐太宗以帝王之尊,作《琵琶》诗一首,奠定了琵琶在唐朝音乐诗中的非凡地位:

“半月无双影,全花有四时。摧藏千里态,掩抑几重悲。促节萦红袖,清音满翠帏。驶弹风响急,缓曲钏声迟。空余关陇恨,因此代相思。”

月影孤单、花开不常的伤感氛围里,响起了催人泪下、凄美低回的琵琶乐曲。演奏者技艺高妙,节奏急促时,衣袖快速翻飞;音调清幽时,余音萦绕帷帐。快曲如飙风劲切,缓曲如宝钏相击。她如此醉心地弹琴,只因为心中郁结相思之意,希望藉由琴声飘向关陇,飘向思念的人身边。

这种寄托着袅袅情思的琵琶,无论造型还是音色,皆在诗歌的世界里独具美感。孟浩然《凉州词》云:“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紫红檀木浓郁深沉,金屑花纹灵动错落,天然的色泽与纹饰,注定了乐器的非凡价值。因而这把琵琶奏出的乐曲明亮清越,有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听觉效果。

张籍《宫词》云:“黄金捍拨紫檀槽,弦索初张调更高。”捍拨,即弹琵琶面板上防止拨子刮伤琴面的部件;檀槽,即檀木质地的琵琶槽,为琴首处架弦的格子,常由檀木或玉、石制成,亦是琵琶的代称。涂金捍拨,配以紫檀琴槽,这样奢华名贵的琵琶,能发出金石般高远悠扬的弦音,成为宫廷音乐中不可或缺的独特乐器。

优美的琵琶,由美丽的女子怀抱,更是一幅唯美的画面。“低鬟缓视抱明月,纤指破拨生胡风。”(刘禹锡《泰娘歌》)琵琶伎俯首垂眸,宛如明月在怀;她纤长的手指熟练地运用拨子,弹奏出充满异域风情的曲调。

“红妆齐抱紫檀槽,一抹朱弦四十条。” (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二首》)琵琶合奏的演出舞台,场面更是妍丽壮观。盛妆华服的琴姬,个个怀抱紫檀琵琶,一同拨弄朱丝琴弦,奏纷繁恢宏之声,极具震撼心弦的感染力。

琵琶弦促千般语
寥寥四五丝弦,因粗细的细微差别,音色迥然不同。刘禹锡的《曹刚》道:“大弦嘈囋小弦清,喷雪含风意思生。”粗弦低哑沉郁,纷繁喧闹;细弦清透飘逸,澄净渺然。错杂而弹,似见朔风飞雪,境界大开。
3.jpg

一文一武,刚柔相济,将琵琶乐器的雄放有力与清婉温柔表现得淋漓尽致。图为明 吴伟《琵琶美人图》局部。(公有领域)

通过不同的手法,丝弦表现的声音更是千变万化。张祜的《王家琵琶》有精妙的描述:“金屑檀槽玉腕明,子弦轻撚为多情。只愁拍尽凉州破,画出风雷是拨声。”手腕微微施力,轻揉最细的琴弦,其声空灵婉转,脉脉含情。若用拨子快速弹拨,其声则迅捷威猛如风雷。

不同的音色用于情感内涵的曲目,琵琶曲也有了文、武之分。元稹《琵琶歌》有言:“凉州大遍最豪嘈,六幺散序多拢撚。”完整的一套《凉州曲》,曲式浩荡激越,情感悲壮凄切;《六幺》舞曲的前奏部分,多用柔缓的指法,表现轻盈娟秀的气质。一文一武,刚柔相济,将琵琶乐器的雄放有力与清婉温柔表现得淋漓尽致。

唐朝诗人的笔下,描写得最精彩的琵琶诗,是关于琵琶乐声和情境的艺术刻画。有的音乐柔缓优雅,“花翻凤啸天上来,裴回满殿飞春雪”(李绅《悲善才》);有的音乐杀气森然,“千悲万恨四五弦,弦中甲马声骈阗”(无名氏《琵琶》);有的音乐惆怅悲凉,“掩抑危弦咽又通,朔云边月想朦胧”(羊士谔《夜听琵琶三首》)。

“四弦不似琵琶声,乱写真珠细撼铃。 指底商风悲飒飒,舌头胡语苦醒醒。”(《春听琵琶兼简长孙司户》)白居易是写琵琶诗的大家,他认为这首乐曲已经超越琵琶本色,四弦音乐交织而响,仿佛是珍珠玉铃相互撞击,发出的清脆美妙的声音。细细聆听,琵琶曲暗含一股悲苦萧瑟之意,如秋风飒飒悲凉,如卷舌胡语幽幽苦吟。

“泪垂捍拨朱弦湿,冰泉呜咽流莺涩。 因兹弹作雨霖铃,风雨萧条鬼神泣。”(《琵琶歌》)元稹笔下的琵琶师,心情悲郁,垂泪拨弄琴弦,弹出的乐音冷涩凝滞,如冰泉阻塞不畅、流莺幽咽难鸣。那哀伤凄楚的《雨霖铃》,营造出风雨如晦的萧条气象,仿佛天地神明都深受感触,潸然泪下。

“檀槽一曲黄钟羽,细拨紫云金凤语。 万里胡天海寒秋,分明弹出风沙愁。”(《王内人琵琶引》)李群玉欣赏一位王姓宫伎的琵琶曲,她轻柔细腻的演奏手法,仿佛让人听到天界金凤的泠然妙语。沉浸在清雅悦耳的琵琶声中,他仿佛走进秋色苍茫的塞外绝域,但见黄沙万里,风声呼啸,有关去国怀乡、戍边征战的幽思愁情,顿时喷涌而出。

说尽心中无限事
唐朝诗人赏琵琶,诗眼观其形,诗耳聆其声,诗心感其韵,总能生出多样的感慨与情怀。那些琵琶乐,热烈浓厚如“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李贺《秦王饮酒》),忧愁怅恨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欢愉喧闹如“满堂醉客争笑语,嘈囋琵琶青幕中”(刘禹锡《更衣曲》),庄严高昂如“用力独弹金殿响,凤凰飞出四条弦”(王建《宫词》)。

4.jpg
白居易和琵琶女,是一场知音式的千里相逢。图为明 仇英《人物故事图册》《浔阳送别图》卷,图卷取唐白居易《琵琶行》诗意。(公有领域)

或许由于琵琶出自异域,诗人常常将它写入边塞诗中,勾勒出苍凉辽阔、慷慨悲壮的意境。“七绝胜手”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二曰:“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歌开篇便是军营宴乐的场景,美人翩翩起舞,琵琶奏出新的曲调。原本是将士欢庆的时刻,但是长年戍边的人听来,总像是听到悲切愁苦的《关山月》一般,激起浓郁的思乡愁绪。纷乱边愁与悲歌苦调相交织,当真是剪不断、理还乱。然而,他们举头仰望,但见秋月当空高照,银色的月华清辉洒在壮丽蜿蜒的万里长城上。结句以壮语描绘广袤无边的山河图景,冲淡了乡愁,代之以崇高旷达的报国情怀,整个诗歌的境界亦随之升华。

另一位边塞诗人王翰,有一首《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同样是军营宴饮的画面,这首诗却用葡萄酒、夜光杯、琵琶乐等绮丽华美的意象,烘托出明快奔放的气氛。将士们在铿锵激烈的音乐中,狂歌痛饮,尽显英雄豪情。

在极致的欢乐中,将士们抱着一醉方休的心情,哪怕在下一刻醉卧沙场也在所不惜。既然在战争中难免伤亡,为何不及时行乐,把握有限的生命呢?诗人用豪语抒写将士九死一生的悲壮命运,虽暗含悲慨之意,却阐发了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气概。

古人崇尚“高山流水”的知音情结,聆听琵琶乐,亦是听者与演奏者之间的心灵交流。诗人听懂了曲中情、心中事,从音乐中看到了另一个自我,这种心有灵犀的情感共鸣,成为他们创作的灵感与动力,也成就了冠绝千古的诗篇。

最感人的描写琵琶的诗篇,当推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它的成功,首先在于用细致生动的词句,表现琵琶女的技法与神态;用精当唯美的比喻,展现琵琶音乐的内涵与韵味。诗人以卓越的鉴赏力解读琵琶曲,并且听懂了曲中荡气回肠的弦外之音。他和琵琶女,是一场知音式的千里相逢。

这首诗最感人之处,是借助琵琶女自述红颜老去、繁华零落的身世,表达了真才实学被埋没的不平与哀叹。而这更引发了诗人深切的慨叹:“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从琵琶女的故事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士人,诗人因正义敢言而得罪权贵,最终被贬官外放,一身才学无用武之地。这与身怀绝技而无人赏识,只能在江上孤芳自赏的琵琶女,有什么不同呢?

因而,诗人对琵琶女的琴声视若珍宝,“如听仙乐耳暂明”,并再次邀请琵琶女弹奏一曲。而诗人的感叹,也触动了琵琶女的心弦,她再次弹琴时,其乐声更为凄苦悲怆,而诗人的情感也更为摇荡起伏,以至于“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声声,回荡在宫苑中,也徘徊在江湖间。它演绎着世间种种情感,或清玄幽远、缠绵凄婉,或沉郁悲愤、纵横豪放,带给世人丰富的感受与遐思。盛世唐音已成绝响,唐代诗人却用绝妙的词句,将那份感动永远地传续下去。@*#

责任编辑:林芳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4-28 16: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