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1469|回复: 0

解密中共新词汇

[复制链接]

87

主题

0

回帖

972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972
发表于 2024-3-27 09:07: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共党文化中时常会创造出一些新词汇,官方大肆宣传,但老百姓一般搞不清具体含义。比如近期就又冒出来两个热门新词:“新质生产力”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如果你较真地去党媒中查这些词的具体意义,也只会发现一些充满赞美之词的车轱辘话,定义宽泛而晦涩,缺乏具体的实质内容。

要想真正理解它们还是很需要想象力和悟性的。咱们就说那个“高水平对外开放”,其实“高水平”本身就道出了关键。“水平”就是水平面。河流湖泊的水平面要如何才能提高?当然是修堤筑坝!所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就是在网上修高防火墙,在市场和人员交流上设置障碍,尽量提高国内外的水平落差,然后打开阀门让洪潮淹没西方……

玩笑到此为止。对于这些听起来高大上但意义不明的新词汇,普通人应当如何去理解和认识呢?

首先要注意中共在发明这些新词时十分注重通过文字艺术包装出一种正面和积极的表面观感。你看它特别喜欢用“新”和“中国特色”这样的形容词,比如“新社会”、“新中国”、“新质生产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等。这是通过情绪操纵实现舆论盲从的手段。要理解其实质,就要摆脱词汇表面感情色彩对我们的影响。

比如用“新”这个字来描述一个事物会给人一种美好、褒义的感受。看到“新”,人们下意识就会联想到“旧”,而旧的东西常常和破损、肮脏、功能落后不全的印象联系在一起。相反新的东西就像新房子、新衣服、新颖的影视作品、新鲜的瓜果蔬菜一样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受。所以当人们听到“新中国”、“新社会”、“新生活”这样的词汇时,尽管不清楚具体含义也容易产生天然的好感,甚至主动脑补把自己心目中的美好愿望添加到这些概念之中。

但共产党可不是这样理解的。中共党文化中的“新”指的是改变,是180度大转弯,是对传统的颠覆。至于改变后的方向是不是包含大家心目中对美好的期待,那是绝对没有保证的。要破解这些党文化词汇的情感误导也很容易,只要把“旧”替换为“传统”,把“新”改为“非传统”即可。“新中国”——非传统中国;“新社会”——非传统社会;“新生活”——非传统生活方式。这样大家更容易认清它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了吧?

中共还特别喜欢造出一些加上“中国特色”的新名词,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等等。这是借助煽动民族主义情绪来引导舆论的花招。大家出于爱国的心理和民族自豪感,会下意识地抬高中国独有特产的地位。所以任何事物加上中国特色就会让大家以为这是更好的升级版,好似青出于蓝的感受。

这也是中共玩弄文字游戏想要达到的效果。那真正意思是什么呢?其实只要把“中国特色”替换成“不是”,它们的内心就暴露出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不是市场经济。中共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中正统的社会主义路线,但嘴上又不能明说,处心积虑发明出“中国特色”这样叛逆但又在表面维持原则的说辞,也真是难为它了。

我给大家总结一个窍门,凡是中共在一个有明确定义的词汇前面加上定语创造一个新概念的,都是对原有定义的颠覆和反叛。尤其是定语感觉特高大上的,实际上都是走向了原始定义的反面。所谓“全过程民主”、“高水平对外开放”不都是这个套路吗?

说个题外的,每年央视春晚主持人们都要祝全国人民生活过得红红火火。仔细想想,大家不觉得用“红红火火”来形容富足的生活很奇怪吗?谁家要是看起来红红火火,那不肯定是遭了火灾吗?古人会有这样的说法吗?我去查了一下,发现这个词语的出处是现代小说《平凡的世界》,可却被收录进了成语的殿堂。果然中共尚红,对含有“红”字的词语格外青眼有加。让中国人在“红彤彤”的“新时代”过上“红红火火”的“新生活”,好一幅地狱业火肆虐的“盛世”景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9-13 04:2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