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0690|回复: 0

中国国企财务造假,分析: 若延烧 恐致金融危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2 08: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真相网】(来源:美国之音)北京当局频喊“做大做强国企”之际,数家大型地方国企近日再传出财务造假,并遭中国证监会处以行政裁罚。对此,学者分析,中国国企长期为完成中央制定的绩效而编造假财报,不令人意外,但国企频出包恐涉“高层内斗”或跟财务缺口“太大”瞒不住有关。专家警告,国企等上市公司的财务风暴若持续延烧,代表政府和市场的救市功能同步失灵,恐衍生更大的金融危机。

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司司长郭瑞明6月6日发布答记者问称,根据沪深交易所4月底新修订的《股票上市规则》,今年将严惩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目前已查出7家公司财务造假、但未达退市标准,除处以行政裁罚外,也标记为特别处理,以向投资人充分警示中国A股的相关风险。



北京罕见揪举问题国企

综合中国媒体报道,至少有6家国企被标记ST(特别处理)。包括在辽宁省的锦州港公司因4年虚增营收达86亿人民币,而于6月3日被勒令停牌1天,股票简称变更为“ST锦港”,复牌后则为“ST锦港B”,股价杀得近10万的中国股民措手不及。而深圳国企特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也早于5月中因连续5年财务造假而被标记ST(特别处理)。

此外,福建平潭国企海峡创新、河北邯郸国企汇金股份、浙江国企国瑞科技和新疆国企中泰化学都接连遭监管。

另据中国证监会的郭瑞明指出,沪深两市自今年以来共新增99家上市公司被标记,其中,44家遭风险警示为ST、55家遭退市风险警示为*ST,前者不致于直接退市,后者则符合一定条件,有很高比例会退市。

对照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6月4日才于全国政协常委会上誓言:“要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这一波因国企造假“披星戴帽”而被割“韭菜”的40万中国股民,恐百感交集。

国企造假 财经博主痛斥

锦州港被标记ST后,“国企造假”一词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并引发中国财经博主圈开始唱衰国企。

财经博主陈志豪发文称:“大A(股)几乎成了地雷阵,国企都敢财务造假,投资者已经不敢相信谁。”

另一位博主“股市东方红” 也说:“基本面好的也不敢保证是真实业绩,暴雷依然有概率且随机性,就连国企也不算免死金牌。”

财经博主“溪流竹海”分析称:“内部控制缺陷是国企造假重要因素,导致管理层能轻易进行财务操作,且融资性贸易也被用作掩盖真实收入的手段。虽证监会政策监管力度增强,国企造假依然根深蒂固。”

对于国企掀造假风暴,美国圣汤玛斯大学国际研究讲座教授叶耀元认为有两大可能引爆点,一是国企高干“内斗”,刻意吹哨情报打压异己,如发“白色黑函”来打击中央的人马; 二是国企财务“捅的洞比想像大”,中央想借此风暴将国企高干全体“换血”。

中国国企改革反其道而行

叶耀元说,中国国企官僚采“去中心化”的财报系统,易操弄数据,中共高层也深知其财务漏洞,但通常会选择遮羞、不公开化,以免打击股民对国企的投资信心或国企的内部士气,并波及中共执政团队的信赖度。

叶耀元告诉美国之音:“全世界国企改革就是民营化,(因为)没有竞争就没有监督。中国反其道而行,它的改良是让国有企业更国有化,让共产党的手伸得更深,那其实不是改造,只是讲讲垃圾话而已。(中国)国企是不可能会变好的,上下交相贼,自己监督自己一定会腐化。”

《证券时报》6月4日也分析,国企财务造假的特征是无实质贸易和并购子公司爆雷,通过资金自循环和提前确认收入,吹大营收和利润泡沫。以深圳国企特发信息为例,子公司特发东智为了完成业绩承诺,通过跨期调节营业成本、虚构业务等方式虚增收入。

在台北的中华经济研究院助研究员王国则分析,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模式主要以美化“存货和应收账款”数据为主,以规避帐面负债。其目的有三:一是“把蛋糕做大”吸引“韭菜”股民的资金,以改善内部财务问题; 二是美化绩效争取升迁机会,国企高阶经理团队已有极高比例转往中央任职; 三是达成国务院订出的国企资产负债“三年降2%”的目标。

据中国财政部5月6日发布的统计,国企营业第一季总收入同比增长3.2%,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8%,资产负债率65.0%,虽上升0.3个百分点,但仍符合中央目标。

习近平推“国进民退”催化国企腐化

在台北的台湾智库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吴瑟致也同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年大推“国进民退”路线,让国企承接更多中央任务,促使高干趁势争取政治晋升机会或累积影响力,以获得更多中央项目的支持,也导致绩效灌水偏峰行之有年。

他说,中国国企的人事安排取决于党政关系,其内部人马的权力结构复杂,也长年存在贪腐和权利分赃的弊病,且国企效率低、无竞争力也常被外界诟病。

吴瑟致指出,国企造假反映其根深蒂固的贪腐,因此,重拳改革恐引发既得利益者的反扑,加上中国经济近年严重内卷,中央和地方的债务压力也大,都让北京政府解决国企问题的能力深受质疑。

他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时,国企的资金流向、财报篡改等资金问题,在充裕的财政或多元融资工具的支持下,其造假惯性易被掩盖。但经济下行时,难度就高了。

他认为,习近平现恐采观望态度,并故意凸显国企财务造假,以让问题国企自生自灭,一如他一度迟未出手挽救房市,任其泡沫破裂。

但他说,这也凸显习近平缺乏解决市场失灵的金融工具和财政能力,后果将是民间资本或海外资金的收手,不再投入热钱刺激经济,即便发行特别国债也只是“左手换右手”。

政府和市场救市功能双失灵恐掀金融风暴

吴瑟致告诉美国之音:“国企对金融风险的压力比房地产更加严重,一旦政府失去了(调节)功能,市场又失灵了,国企牵动的就是这两股力量的失灵,(亦即),政府没有任何的积极救治作为、市场没有(自我)调整的空间,可能衍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这)对全球来讲,冲击其实是会非常严重。”

针对资本市场的整顿,中国国务院在4月12日发布“有关监管防范风险”等若干意见中,包括加大退市监管力度,应退尽退,被视为股市的新“国九条”,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可望引导在A股上市的公司“优进劣出”。

不过,王国臣认为,这只是口号。王国臣告诉美国之音:“(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上来后,IPO上市的监管是趋向严格的,而这个坑这么大,是不是吴清能够处理的,我是打问号。如果北京当局愿意处理这事的话,美中的会计谈判(中概股审计协议)就不会搁浅了。”

随着中国上市公司遭风险警示趋常态化,退市个股恐增加。对此,叶耀元分析,连A股国企都造假,对投资信心的打击很大,股民自然急于撤出资金,中国股市短期恐震荡。

不过,他预期,中国政府可能通过“白道”做法,用外汇存底护盘,避免股市持续探底,让股价撑在“要死不死的”水平上,又或者祭出较“黑”的手法,如禁止抽资、封锁股票、禁止散户卖股等非市场经济禁令。他直言中国的“韭菜”股民投资的股票不单是崩跌,恐连资金都遭“清零”。



本文链接:https://dafahao.com/chinese-stat ... inancial-fraud.html
本文标题:中国国企财务造假,分析: 若延烧 恐致金融危机 - 真相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6-20 22:5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