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9087|回复: 0

中國古代家訓幾則(下)

[复制链接]

220

主题

476

回帖

4174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4174
发表于 2024-6-23 19: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NNYbaby 于 2024-6-23 20:02 编辑


1.jpg

文/智真、唐風(明慧之窗記者顏樸芳編輯)

家訓又稱家規、庭訓等。中國古人非常重視以修身為主的家庭教育,認為「子不教,父之過」,道德與文化的傳承是齊家的主要內容之一,家訓在家庭教育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接前文)

五、范純仁《誡子弟言》
范純仁,北宋政治家、宰相,人稱「布衣宰相」,是名相范仲淹次子。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為人正派,性格平易寬厚,從不以疾言厲色對待別人,但堅持道義時挺拔特立,絕不屈從;從布衣到宰相,廉潔勤儉始終如一。

范純仁教子甚嚴,處處以儉樸和忠恕薰陶子弟,在《誡子弟言》中說:「人雖至愚,責人則明;雖有聰明,恕己則昏。苟能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聖賢地位也。」

大意是:即使是再愚蠢的人,責備別人的時候,往往是看得很清楚的;即使是再聰明的人,寬恕自己錯誤的時候,往往顯得很糊塗。如果能用苛求別人的心態來要求自己,用寬恕自己的心態來寬恕別人,就不怕達不到聖賢的地位了。

六、袁采《袁氏世範》
袁采,南宋學者、官員,秉性剛正,為官廉明,頗有政績。他曾任樂清縣縣令,為了在這個地方淳正風俗、化導人倫,撰寫《俗訓》一書。

當時的通判隆興軍府事劉鎮認為這本書不僅可以施之於一家一縣,而且可以「遠諸四海」;不僅可以行之一時,而且可以「垂諸後世」、「兼善天下」,成為「世之範模」,因而更名為《袁氏世範》。

《袁氏世範》共三卷,分睦親、處己、治家三門。在〔處己〕篇裏,袁采對家人子弟個人修養、立身處世的教誨,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處富貴不宜驕傲,禮不可因人分輕重。「富貴乃命分偶然,豈能以此驕傲鄉曲」?袁採認為,若是因為繼承父祖的遺產或沾父祖的光而成顯貴,在鄉親面前耍威風,那更是可羞又可憐。

其二,人貴忠信篤敬,公平正直。「言忠信,行篤敬」是孔子叫人在一鄉一地獲得尊重的方法,所以袁採認為,忠信篤敬、公平正直是做人最重要的品德,是最重要的「取重於鄉曲之術」。

其三,嚴己寬人,過必思改。「勉人為善,諫人為惡,固是美事,先須自省」、「厚於責己而薄責人」。所以袁採認為,做人的準則應該自己首先做到,然後才能要求別人做到;人不能無過,但過必思改。同時要寬厚為懷,以直報怨,不要計較人情的厚薄。

其四,謹慎交遊,近善遠惡。「黨人不善知自警」、「小人當敬遠」,在社會交往方面,袁采要求子弟近君子而遠小人。

其五,處事無愧心,悔心必為善。「今人有為不善之事,幸其人之不見不聞,安然自肆,無所畏忌。殊不知人之耳目可掩,神之聰明不可掩。凡吾之處事,心以為可,心以為是,人雖不知,神已知之矣;吾之處事,心以為不可,心以為非,人雖不知,神已知之矣。」

袁採告誡子孫人的耳目可以遮掩,但神之聰明不可欺騙,所以一定要慎獨,知悔改過為善,為人處世應無愧於心,不可自欺欺人。

七、明宣宗《寄從子希哲》
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間任賢納諫、與民休養生息,政治較為清明,所以在歷史上有「明有宣宗,猶周有成康、漢有文景」之論。作為比較開明的帝王,朱瞻基嚴謹治家,對兒子處事、做人、交友嚴格指導,要求兒子行好事、做好人、交好友。

2.jpg
明宣宗朱瞻基。(公有領域)
《寄從子希哲》[1] 是明宣宗寫給兒子希哲的家信,言詞懇切,至今讀來仍感人至深,頗有借鑑意義。

他告訴希哲,「朝夕思汝,又朝夕憂汝」並非因為別離的思念和憂慮其勞苦,而是唯恐子孫不能做好人好事;在賢士門下要效法其言行,交友要結交英才和忠厚有德之士,親近可以輔助自己提升道德品行的益友,遠離有損德行的損友。

八、楊繼盛《給子應尾應箕》

楊繼盛,明代著名諫臣,官至兵部員外郎,生性耿直,剛正不阿,以直諫、氣節著名。嘉靖三十二年,楊繼盛歷數嚴嵩「五奸十大罪」,被投入死囚牢。臨刑有詩曰:「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生前未了事,留於後人補!」「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

3.jpg
楊繼盛,明代著名諫臣,官至兵部員外郎,生性耿直,剛正不阿。(公有領域)
當時,楊繼盛已知自己必死,於臨刑前夕以為人夫、為人父的身分寫就兩份遺囑,即《愚夫諭賢妻張貞》和《父椒山諭應尾、應箕兩兒》,後世合稱為《諭妻諭兒卷》。次日即被殺於菜市口。這兩份遺囑被楊氏後人悉心保護和珍藏,成為警示其家族子孫的珍貴家訓。

在給兒子應尾、應箕的遺囑中,楊繼盛從為人、治學、治家等幾個方面做了最後的教導,言之諄諄,洋洋灑灑,拳拳之心溢於紙上。

他教育兒子首先要做個正直的好人,要立志做個君子。「人須要立志」,「若初時不先立下一個定志,則中無定向,便無所不為,便為天下之小人,眾人皆賤惡你。你發憤立志要做個君子,則不拘做官不做官,人人都敬重你。故我要你第一先立起志氣來。」

而要做君子,首先「休把心壞了」,因為「心為人一身之主,如樹之根,如果之蒂」,「心裏若是存天理,有公道,則行出來便都是好事,便是君子這邊的人;心裏若存的是人欲,是私意,雖欲行好事,也有始無終,雖欲外面做好人,也被人看破你,如根衰則樹枯,蒂壞則果落。」

結語
重德向善是傳統家訓格言中的綱目,其實也正是做人處事的根本,對現代教育很有借鑑意義。

為人父母對子女的仁慈關愛和道德修身的嚴格要求,使其在任何時候能夠明辨是非,選擇正確的人生之路,這是真正為子孫負責,必將使他們終身受益,這樣的家訓是留給孩子的最寶貴財富,正如徐勉所言「以清白遺子孫,不亦厚乎」!

4.jpg
為人父母對子女的仁慈關愛和道德修身的嚴格要求,必將使他們終身受益。(清 徐天序《讀書》,台北故宮博博物院)
(全文完)

【附錄】

[1]「自汝之去,吾朝夕思汝,又朝夕憂汝。思,非為別離,惟欲汝做個好人;憂,亦非為汝勞苦,惟恐汝做些不好事。汝今在涇野門下,須服從其言,觀法其行,乃真為弟子,否則雖見好人,不行好事,反不如凡夫也。待文王而興,己非豪傑之士,文王所不能興汝道,他比得凡夫否?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學,四方人才所聚,若所交俱英才,及忠厚有德者,其益不可勝言。若只泛交,與說閒話,為無益之事,其損亦不可勝言。謹、默 二字,可銘諸心。



明慧網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2/4/9/神傳文化-古代家訓幾則-255080.html

(本文主圖説明:《明人梅園讀書》局部,台北故宮博博物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11 22:5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