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2052|回复: 0

2024回国印象——出入境篇

[复制链接]

88

主题

0

回帖

983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983
发表于 2024-7-1 18:28: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疫情以来第一次回国,故乡变化了许多,也保留了很多故貌,不少方面也和我长期的海外生活经历形成了有趣的对比。不妨将这些见闻记录下来,顺便做一些个人角度的分析。这一篇就来谈谈中国机场海关出入境的体验。

多年前第一次出国的时候,可选择的国际机场只有北京上海等有限的几个大城市。现在不同了,几十年来中国新建了大量的机场,许多非一线城市的机场也开始运营国际航班,让我们回家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可以直飞新加坡的城市达到了十多个,遍及全国主要地区,确实非常方便。机票价格方面,疫情时期的天价机票仿佛就在昨日,但现在的票价已经全面回落到疫情前的程度,甚至更低。特别是中小城市的国际航班基本全是廉价航空,非常经济便捷。

我这次就选择通过一个南方二线城市机场回国。机场很小,只有一个航站楼,执飞所有国内和国际航班。机场还是军民共用的,客机起降时都必须关闭窗板以防偷窥军事设施,尽管一般情况下出于安全考量飞机起降时应当打开窗板保持乘务员视线良好。虽然是国际机场,但与大家印象中国际机场的形象很不一样,最大的差别就是完全没有商业气息。没有奢侈品免税店,没有餐厅,没有方便外籍旅客的旅行社和办手机卡店面。唯一有的只是一个便利店,就像所有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里的便利店一样,买些面包泡面烤肠之类填饱肚子还是不成问题。需要肯定的是机场的基础设施还是不错的,饮水机数量很多而且都有热水,洗手间的设施也符合国际标准,十分干净。美中不足的是厕所中总是飘着一股香烟味。

下面讲讲入境的程序。出发前我就在网上查询现今入境中国有哪些程序和需要填写的表格。疫情以来很多国家的入境程序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比如需要做额外健康申报,将纸质的入境卡改成需要在网上填写的入境卡之类的。搜索了一圈,看来似乎没有任何要求:与新冠相关的健康申报在不久前被取消了,也没有要在网上填入境卡的说法。上飞机后乘务员也没有像多年前那样拿着入境卡询问乘客是否需要。看来中国确实简化了入境程序?

下飞机后跟随人流前进,遇到的第一道关卡就是检疫体温计,就是一排类似安检门一样的设备上面有测量体温的红外摄像头,大家排队轮流通过。确实没有要求健康申报,但这个体温计也确实在工作着,旁边有工作人员盯着电脑上的显示。不是很理解在不要求健康申报的情况下保留测量体温程序的意义何在,如果有人发烧又将如何处理?这就不得而知了。接下来是随机抽查核酸,同样不清楚其目的何在。根据朋友们的信息国内医院早已停止做核酸检测,即便有感冒症状也是一样。个人如果想知道自己是否感染新冠,只能在药店购买快筛试纸自测。机场的抽查倒是有模有样,采样者穿着全套隔离服,采样后的棉棒也泡在一种有颜色的药水中,看来是要做核酸测试而不是快筛。也很好的登记了护照和电话号码(海外号码也可以),不知道如果发现阳性会如何处理。

接下来就是入境边检了,没想到在这儿第一件事居然是填写入境卡。既然需要填写入境卡,何不在飞机上发放让大家早早填好节约时间?卡片需要填写正反两面,详细记录旅客个人信息、在中国的住址、以及来去航班等信息。大家又得现找资料,忙得不亦乐乎。

为填卡提供的写字台旁摆放了两台自助指纹采集器,但几乎无人使用。我知道外籍人士入境中国每次都要采集十指指纹,也有日本旅行的经验(东京机场要求所有旅客使用自助指纹采集以提高通关效率),所以自觉地前去使用。没想到这个机器成功率极低,手指的位置要多次调整才终于成功,耗费了好几分钟的时间。最后拿到一张证明已采集指纹的纸条。

中国早已部署了自助通关的机器,但只限于中国公民使用。不知为何,那些机器完全没有看见人使用。也许我出来的晚,能用的人都已经通关完毕了?五六条人工通关通道(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通道)前全都大排长龙,每个人通关都要花好几分钟,而且瓶颈全在指纹采集。大厅内此起彼伏的都是指纹采集不成功的提示音。比较搞笑的是机器第一提示语言不是中文,不是英文,也不是日语韩语,听起来倒非常像是马来语???难以理解为什么会把这样的小语种设置为第一提示语言?

通关时边检人员对每个人都提了问题。提问类似于尬聊,可能是他们的工作流程规定必须要提问。一般的问题是你来中国干什么?尽管我们早已在入境卡上勾选了旅行目的。有时候他们也会问一些别出心裁的问题。比如边检在翻看一位女士的入境卡时就问:“你要去X X省,为什么不乘坐到那儿的直航飞机,而要来我们省呢?”这位女士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会有这样的问题,然后回答:“这班飞机比较方便。”边检恍然大悟,拉着长音说:“哦~”不知道他到底明白了什么,也许只是为完成工作交差而感叹吧。

从我进入边检大厅到最终通关,花了近一个小时。这还是只有一架国际航班,且人工通道全开满负荷工作的情况。这个效率在我个人多国旅行的经验中是垫底的。边检大厅内有一位警官十分热情友善,来来去去指导旅客填写入境卡,指挥排队很有帮助。有一件事情让我印象极为深刻,一个女孩将水壶忘在了填卡台上,排队到一半时,那位警官居然在对讲机接到任务后拿着瓶子直接还给了她。这么多人,他是怎么知道这个水壶就是那位女孩的呢?抬头看到天花板上密密麻麻的监控摄像头,我似乎知道了答案。看来他们也有效率很高的地方嘛。稍有闲暇,这位警官看到人工通道前的长龙几乎一动不动,又开始主动抽查起队伍中旅客的护照。翻了翻,对了对旅客的脸,又还了回去,旅客还是继续排队,边检还是要重新查护照。我又疑惑了:他抽查护照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作为对比,我也描述一下这个航班的出发地——新加坡的入境程序。新加坡入境前需要在网上填写入境卡,这在航班上乘务员就会提醒。入境卡的内容只有健康申报(有没有发烧和呼吸道症状)以及近期是否到过一些具体国家(有各类疫情)而已。到机场下飞机后直接走去边检大厅,没有任何健康检查和核酸抽查之类。边检几乎全部机器自助(包括外国人),一大排机器只在两边各有一两位工作人员协助旅客而已。非常高效,几乎没有排队。若是没有洗手间或购物等其它拖延,下飞机后约十分钟就可以坐上出租车了。

说完了入境,再来看看离境的体验,还是同一个机场。在候机楼外刚下车,就开始在门外排队了。进入机场需要刷身份证!可是外籍旅客哪来的身份证?好在机场工作人员经验丰富,当一个人用身份证刷开门,就用手挡着门冲我们喊:“不用刷卡,快进,快进!”于是我们就趁着门没关上赶快窜了进去。放进去一定人数后,外面的人被拦住继续等待。我们进来的人也被围在一个小区域内,就像一座瓮城。一个保安手拿黑色的卡片似的东西对着每个人上下隔空挥舞,看来是某种神秘的安检设备。每个人都检查过后,终于打开栅栏放我们进入机场。

办票之后,进入国际出发大厅前照例有警察检查护照机票。一般来说需要核对护照、机票和乘客是否相符,不过这个警察仅仅是问了我们人数,再数了数护照数量吻合就放我们过去了,压根都没有翻开。

进去没走几步,就出现了中国火车站汽车站地铁站喜闻乐见的“大包小包请安检”的安检台。大家把背包行李放上去,从另一头拿回来就继续前进了。我有点纳闷:机场安检居然如此草率,都不用人体安检门了?前面拐了个弯,正式的机场安检出现了……疑问解除了!可我更纳闷了:前面那个大包小包请安检到底几个意思啊?

那就安检吧。可别急,每个安检门前还摆着一张小桌子,一位警官正襟危坐,一个人一个人的检查护照。看来是把边检放在了安检前面,这个在很多国家也是常见的做法。不过边检人员一般都坐在小隔间内,透过玻璃和旅客交流的吧。这个就是一张小桌子面对面交流似乎有点简陋?不过无所谓了。被要求摘下口罩仔细对比护照上的照片,又认真检查了机票和护照上的入境章后,终于拿回护照放行去安检了。

安检的程序大家都很熟悉了。值得一提的是所有人通过安检门时都会发出滴滴的报警声,然后所有人都会被要求再次人工安检。当时我抱着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先要让孩子站在地上人工安检,然后警察让孩子站在边上,让我一人站过去接受安检。孩子小不懂事,没人拉着时一个人又跑回了安检门另一边。于是我安检后对警察说:“那我过去把他拉回来?”警察说:“再次通过安检门就要再次安检。”???我心中无数问号,不过讲道理是没用的。请后面的旅客帮忙把孩子带了过来,孩子重新安检,终于放行。

这下全部程序走完,可以去候机门了吧。慢着,下一站——边检!我凌乱了:安检前那么正式的检查护照查了个寂寞啊!不过这道边检真正是最后一关了,一离开就到了候机大厅。

做为比较,我们仍旧看看新加坡机场的离境程序。进入新加坡机场没有任何阻碍,在国际出发大厅前有警察检查护照和机票是否相符,接下来是安检和边检。不同的航站楼顺序可能不同,第四航站楼是先安检再边检。安检门是真正起作用的,尽量避免人工安检。我第一次通过门时有警报,工作人员让我摘下腰带重新过一次门,没有警报了,于是顺利通过。并不是完全不能有金属物品,手表和戒指等饰品并不会触发警报。边检是和入境处一样的自助通关机器,几秒钟时间即可完成通关。然后就进入了商业区和候机厅,可以开心的买买买吃吃吃,然后舒适的候机了。

同一架航班,从新加坡飞中国比返航票价要贵出两三百元人民币。这个票价差别基本来源于机场服务费的差别。新加坡机场世界闻名,不但服务来新旅客,也吸引了大量国际旅客选择新加坡转机。

这不仅仅是机场规模的问题,小机场同样可以提供高端的服务。就拿效率来说,小机场旅客需要步行的路程更短,同时到达的旅客数量也更少,从时间上应当比大机场更高效才对。那为什么中国的小机场没有给我这样的感受呢?因为通关程序没有优化(没有在飞机上发放入境卡,提前采集指纹),各程序步骤功能重叠(多次安检,检查护照),没有取消无效步骤(测量体温,核酸抽查)等,没有持续的升级和改善(如对外籍人士开放自助通关,改善安检门功能)。

中国的机场当然是国营企业,其实新加坡机场也是国营的性质。我们不难看出二者在工作和经营理念上的区别。中国机场整体工作流程合规,安全没有纰漏,这是其工作做对的方面,但在做好(提高效率和旅客体验)的方面就不如人意。因为程序复杂,缺少自动化设备辅助,中国机场工作人员数量相比旅客数量的比例远高于新加坡,同时缺乏商业收入的弥补,恐怕运营成本并不会低。小机场为了争夺客源,又必须以更低的机场服务费(相比于北京上海等大机场)吸引航班落地,但拉来的更多是廉价航空。从经营角度讲,这样的模式并不健康。

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我们不难给这些小机场提出改进建议。比如参照新加坡机场模式改进通关和安检流程,减少工作人员数量,加快通关速度。增加一两个针对国际旅客的免税品店面,贩卖一些受欢迎的土特产礼品和烟酒化妆品等热销高价单品。这样的店面可以解决一些其它程序环节精简下来的人员就业,创造营业收入,同时提高机场档次,有可能吸引来更高端的航空公司。

当然这样的意见在新加坡执行起来可能不会太难,但在中国就会非常难。因为中国机场看似是一个企业,但实际上涉及到海关、边防、卫生检疫、公安、机场、甚至军队等众多不同的政府部门。它们互不隶属,要让它们统合为一体做出改善谈何容易!为什么有那么多道安检?我猜测(不一定对)机场门外是机场雇佣的保安,机场内的大包小包请安检属于市政府为所有机场车站统一安排的安检,而最后的正规安检是边防安检。尽管它们的功能重复,但优化?优化谁呢?精简人员?精简哪一个部门的编制指标呢?为什么要多次检查护照?我猜测安检门前坐小桌检查护照的属于机场边防,而最后在护照上盖章的属于边检。他们只对自己的直属上级负责,重复检查是保证自己环节不出问题而已。

这就是组织僵化的体现。公务员本来就在中国社会职场被视为香饽饽,在经济不景气的今天更被视为最硬的铁饭碗,进入体制就是为了利益和稳定。而保证利益就意味着低效,保证稳定就意味着僵化!任何优化和改善都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和稳定,所以难以推行。

从一个小小的机场可以看出中国政府部门和体制内运作的逻辑:但求做对,不求更好;但求无过,不求有功;但求稳定,排斥改变。根本原因是大家都是为了“个人稳定”这一私利而挤进体制的,让整个体制僵化是保证体制内所有人“个人稳定”的最好方法。国家政府本来是服务于全体国民的“公利”。将个人利益置于公共利益之上,能够正常运作就不错了,效率和优化都是奢求。注意我这里还完全没有考虑贪污和渎职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国的国企并没有在国际市场上表现特别突出的。至于说那些挤进了世界五百强的国企,基本上都是凭借中国市场的体量和政策所给予的垄断地位而已。真正突出具有国际声望的中国企业(如阿里、腾讯、华为、比亚迪等)都是私企。如今中国的经济环境内忧外患,而中共政府的解决方案似乎是要走回全面国有化和计划经济道路。经济本来就是比的效率,国有化和计划经济难道不是会导致效率更低吗?深层逻辑难以理解。

政府的运作效率对国力有着巨大影响,这一点普通人在分析中国实力时往往会忽略。比如说很多人觉得中共的军力很强,有多少航母、飞机、舰艇、导弹,数量往那一摆看起来挺唬人。但是一旦爆发战争,特别是意料之外的战争,他们能以多快的速度调整兵力部署,又能以怎样的效率实现不同军种间的协调配合?中国机场的通关速度比新加坡慢五倍以上,若是战时的效率也有如此显著的差别,那恐怕会带来体量无法弥补的灾难后果。

其实这在多次军队参与的救灾工作中已经有所体现。98年大洪水,军人们面对决堤大坝居然只能手挽手用身体去试图填补缺口。汶川地震时,军人们还是几乎只能徒手去救灾。各地捐献的救灾物资,没有办法运进灾区发放给急需的灾民。这还是和平时期。若是真的爆发战争,很难想象会发生怎样的混乱。

近来中共表现的求战心切,不断在南海和台海地区制造争端,搞军事演习威胁他国。可是啊,演习的内容都是战场在他国领土,受到打击和破坏的也是他国的设施。可如果真的打起来,他国不会还击,不会对中国境内报复式袭击吗?中国的沿海重点城市不应该对可能遭到的袭击破坏做准备搞避难演习吗?既然围台军事骚扰和演习常态化,那国内大城市的防空和避难演习不也应当常态化?多听听刺耳的防空警报声,还有多少人能维持粉红的色彩,坚持叫嚣要不惜一切代价武统台湾?先找到最近的防空避难所位置,再想想有没有为家人准备好至少一周的应急干粮和饮用水储备吧!

政府的效率低于私企,这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新加坡毕竟是少数特例,大多数国家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私企面临着残酷的市场竞争,经营不善就会被市场淘汰。但政府受到的压力就要小得多,也没那么容易被淘汰。即便如此,普通国家还是有着监督和竞争机制来促使政府不断做出改变。监督源于权力的分散,比如三权分立制度下不同部门间的监督和制约。民主制度下定期的大选则在党派之间制造了竞争机制,这也是一种国民对政府监督的方式。但是对于中国来说,这两种机制都不存在。

中共对中国的统治采用的是集权独裁模式。集权就是它集中了所有的权力,并不接受外部监督。独裁指的是中共一党独裁,这是被写入宪法的。这样一来,无论做得好坏,中共的统治都不会受到影响,那么它有什么动力去做出符合民意的改变呢?政府内部的组织结构也不存在三权分立的架构,只有上级对下级的垂直监管,会导致每个部门形成僵化的利益集团,部门间难以协调合作。同时中共又有党政两套体系并存的传统,这又带来了政出多门,不同部门职责相互重叠的问题,结果或者工作重复(比如多次安检),或者相互推诿,而且出了问题责任不清晰。这也是中国体制内许多问题的根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3 18: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