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2959|回复: 0

「白露」时分桂飘香 秋意浓夜微寒

[复制链接]

384

主题

1449

回帖

8206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8206
发表于 2024-9-8 23: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EA1088L 于 2024-9-8 23:55 编辑

1.jpg

【明慧之窗记者颜朴芳综合报导】「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琅琅上口的名句出自于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李白则在《玉阶怨》写著:「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描绘了夜晚寒气袭人的白露景象。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每年在公历九月七日至九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165度,二零二四年是从九月七日开始。

历书记载:「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也记载:「水土湿气凝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此时天气转凉,夜间气温较低,清晨在地面和植物上,可见到水气凝结成一层晶莹剔透的水滴。古人以四时配五行,遂以白来形容秋露,称之为「白露」。

相比北方清晨水气凝结,南方有些地区正是桂花盛开,花香四溢,所以有「白露时分桂飘香」的说法。

秋意渐浓
白露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白露一到,白天虽然热,但早晚已凉,打赤膊容易著凉,所以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勿露身」的俗谚。

《礼记・月令》中关于「白露」是这么写的:「盲风至,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随著北风阵阵吹来,秋意愈来愈浓了。这时节正是鸿雁、燕子等南飞避寒,百鸟开始储备过冬食物的时候。(《礼记》注曰:「羞者,所美之食。」)

白露习俗
1. 祭禹王
白露的第一个习俗叫祭禹王,也就是祭祀大禹,中国民间视大禹为治水英雄。大禹的儿子夏启即位后,于每年春秋祭祀大禹,开启了夏朝祭祀圣人先祖之先河,之后相传下来。

生活在中国太湖畔的老百姓会在清明、白露时节气祭禹王,时间长达一周。因为这时节的雨水偏多,容易引起涝灾,举行祭祀就是希望大禹保佑,不要出现涝灾。

2. 收清露
收清露可说是白露的一项特别仪式,就是在白露这天早晨收集草木上的露水。据《本草纲目》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 意即可将露水收取煮过后饮用,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在传统的节令信仰中,秋天的白露是眼睛的灵药,民间还有收集露水洗眼睛的习俗。据称古人相信白露的露水有净化、挡煞的作用,若是白露落在黄历七月内,可以在家门口洒露水净化。
2.jpg
清晨水气凝结,在草木和植物上,可见到水气凝结成一层晶莹剔透的水滴。(瑞士法轮功学员摄影作品)
3. 喝白露茶
白露正值秋季,茶树已经过了夏季的炙热,生长状态正处于最佳时刻。因此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认为茶叶到了这段时间味道最甘美,不像春茶鲜嫩而不经泡,也不如夏茶那般乾涩味苦,喜欢品茶的民众不妨试试白露茶。

4. 吃龙眼
白露时节正是龙眼的盛产期,民间有「南桂圆、北人参」的说法。福州人有「白露必吃龙眼」的传统习俗,认为秋季天气转凉,在白露这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十足养生。龙眼有益气补脾的功用,还能治疗神经衰弱,有大补身体的奇效。

补水防燥
中国古人在季节交替时特别重视养生,白露时节已入仲秋,「秋燥」更明显,养生以防燥补气、滋阴润肺为重。但不宜一味进补,也要避免一些疾病的发生。

1. 食补取用润、白的食物

从五行理论来看,秋天可多选用白色食物。含有黏质液体的当令滋润食材也很适合秋季养生,可益肺润燥,还可预防秋燥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及乾痒等不适。

像白木耳、山药等,既是白色食物又含有丰富黏质液体,对于肺燥、肺热或是慢性支气管炎都有食疗效果。另外白色的百合、莲子、菱角、豆腐、杏仁、萝卜、香蕉、龙眼和滋润的秋葵、蜂蜜等食物,也是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好食品。杂粮粥、红枣粥、紫薯粥、莲子银耳粥也是当令的好选择。

同为白露节气,在中国的不同地区其景致也有所不同,北方已是水气凝结,而南方有些地区正是桂花盛开,花香四溢,所以有「白露时分桂飘香」的说法。此时文旦、酪梨等水果也开始上市。而「白露笋」(桂竹笋)在白露前后还有一段发笋期,若想品尝白嫩的桂竹笋,可要好好把握时机。

2. 防秋燥、慎秋冻

古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到:「燥胜则乾」,肺脏是一个容易受外邪伤害的脏器,个性喜润恶燥。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现口乾、唇乾、鼻乾、咽乾及大便乾结、皮肤乾裂等症状。

预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等,对缓解秋燥有良效。

节气变化对身体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民间有「疾病跟著节气走」之说,中医也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即白露节气一过,就不可以再赤膊、赤脚了。此时鼻腔疾病、哮喘病、支气管病和过敏等发病率很高,养生重点是加强身体锻练,注意早晚温差,出门带件外套,慎秋冻、防感冒。

3.jpg
遵循正道,贤人归附,国家之幸,人民之福。(宋 梁楷《东篱高士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千古名作的弦外之音——遵循正道
白露时节,云淡天朗,秋高气爽,而飒飒金风,夜凉如水,是一年中日夜温差最大的时候。

从民间流传和白露有关的俗谚,以及历代以白露入诗的百篇诗作,可见「白露」带来的天候变化,数千年来在中华文化中深印人心,也反映出古人对物候变化的观察及随缘任运的智慧。

《诗经》中传唱不衰的千古名篇《秦风・蒹葭》,全诗每章的第一句都是以「白露」等秋景兴叹。诗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蒹葭,音坚家、jiān jiā,荻草与芦苇。涘,音四、sì,岸边。)

全诗意境美好,词句婉秀隽永,音节流转优美。其中「伊人」的解读之一为贤人(品德高尚之人);《诗经》有多首诗用到「伊人」这个词,都是当贤人解[1]。

「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即天气清冷、露水成霜,隐喻社会的大环境持续恶劣,人心复杂,道德下滑;贤人所处的环境也在变换,先是处于水边的悬崖上,而后处在水中的小洲。

言外之意,我们所景仰的贤人,不会混同于常人,用道德礼仪来衡量好人与坏人,你一下就能找到他(贤人);或者说,不管处在甚么样的环境中,想修成贤人也应该按道德礼仪的要求去做人。

一方面,遵循正道,贤人归附,国家之幸,人民之福。另一方面,修正自己,按道德礼仪的要求去做个好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找一找自己的原因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不是甚么方面没有按道德礼仪的要求做好呢?归正之后,我们就会发觉生活的路变得很顺畅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目标就在我们的面前。

注:
[1] 《诗经》〈伐木〉:「矧伊人矣,不求友生?」大意:「更何况是贤人呢,怎么会不需要朋友?」〈白驹〉:「所谓伊人,于焉逍遥。」大意:「让那些贤人啊,可以逍遥自在地生活。」在汉代之后的古诗文中「伊人」也是当贤人解释。

【关联文章】
漫话二十四节气



明慧网原文:
【神传文化】二十四节气歌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5/2/18/95190.html
【神传文化】大禹治水的故事https://www.minghui.org/mh/articles/2005/2/13/95193.html

(本文图片来源:清 张若霭《墨妙珠林(卯)・册・白露》,台北故宫博物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2 13:5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