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颜智华本人 于 2025-7-23 00:25 编辑
彻底否定蒋介石主导的8年反日战争 并简述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亘古未有的人道劫难 颜智华(2025年7月17日)
内容梗概: 作者在几年前撰写的《中共江山:蒋介石拱手相送》(11万字)一文的后半部分,对国民党南京政府军事独裁者蒋介石主导的8年反日战争作出全盘否定的结论。结论的着眼点主要从以下4大方面进行审视,也是作者政治历史价值观的立足点。 国民党一党专政蒋介石个人军事独裁的南京政府没有政治合法性,包括国民党内部其它派别在内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都不认可它;南京政府在政治属性上基本承袭了国民党广州政府-武汉政府的共产主义属性,是一个类共产党政府,政治上一党专政。经济上国家资本垄断金融和控制了工业、矿山开采、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大、中型骨干企业。 蒋介石主导的反日战争的个人主观目的(通过战争达到南京中央政府对地方的专制主义集权和蒋介石在中央政府的个人独裁)。在客观上反日战争属于苏俄东方军事防线的组成部分,具有代理人战争性质; 战争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内亲苏反日派强加给中国人民的并造成了巨大人道浩劫,所谓战争胜利其获利者只是国民党高层和中共一方,这是就国内而言。国外,共产党苏联政府是实际上的获益者; 除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直接的人道劫难外,它造成的后续人道劫难即中共取得江山后又制造了死亡1亿4千万——1亿9千万左右人口的亘古未有的人道劫难。蒋介石难辞其咎。 今年习共政权决定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并大阅兵。在台湾的国民党方面和共产党一样,也年年搞纪念庆祝活动。国共两党和附属于这两党的学者,虽然在取得对日战争胜利的功过是非上有巨大的纷争,但双方对战争的政治历史价值观是基本一致的,即战争是捍卫中国独立、主权、民族解放……等的救亡战争。是全国人民、全民族的抗战……等。本文从揭开上述国共两党与其附属的学者的谎言作为开头,展开讨论。并强调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各族人民所面临的最大危险仍然是共产主义;中国社会的基本社会政治矛盾仍然是人民大众与国民党一党专政由蒋介石个人军事独裁的南京政府的矛盾。所谓日本侵华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纯属国共两党的政治欺骗宣传。 本文主要内容乃是颜智华《中共江山:蒋介石拱手相送》中的“八年反日战争是蒋介石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场浩劫”诸章节的内容并增加了蒋介石日记的研究学者的新发现和新观点,按照单一专题文章的表述结构编排写成的。有需要的读者可以参阅颜智华上述的11万字长文。 关键词;
正文:
一、概述国共两党在反日战争的话语体系和价值观上的异同并作出真伪辨析。
1、国共两党在反日战争的话语体系和价值观上的异同。 (1)中共单方面的话语体系:抗战是中共首先倡导的(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共对日宣战比国民党早9年(“1932年4月,成立还不到半年时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就发布了《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对日宣战,这比国民党政府正式对日宣战早9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在全国党史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主题报告》)。 全国性抗战是中共促成的(七.七事变后)。中共在8年抗战过程中是中流砥柱,否则不会有抗战的胜利(指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甚至充满失败投降主义。中共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反对投降,反对分裂,粉碎了国民党发动的3次反共高潮)。抗战过程中,国民党的正面战场节节败退是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消极抗战路线造成的(所谓片面抗战指不动员民众,只依靠国民党政府和军队抗战)。中共敌后战场取得巨大胜利是实行了全面抗战路线,“依靠人民群众和全民族的力量共同抗战;打一场国家和民族的战争”(见2015年08月27日新华网《中国共产党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与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即实行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还有在政治、经济上实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即在中共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府人员构成实行三.三制和放弃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中共的敌后战场是主战场(从1940年起)。1943年敌后战场抗击着占侵华日军的58%、约35万人;伪军的90%、约73.5万人。(-抗日战争纪念网2016-01-07。来源南方日报)。 中央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教授曲青山把中共方庞大繁杂的话语体系归纳如下: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最早宣传者、动员者和最坚决的抗击者。 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团结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鼓舞者和坚强的政治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制定实施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是中国抗日战争正确战略的提出者、指导者和引领者。 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广大敌后战场和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党领导的人民武装逐步成为整个抗战的有生力量、中坚力量和主力。 对于以上中共方的话语体系。国民党一方是不认同的。国民党一方定调中共在抗战8年中的实际表现是“七分发展,二分应付,一分抗日”。其援引的证据材料中,说是毛泽东在八路军开拔山西前的训示。很多学者认为是毛泽东在七.七事变前后的中共政治局多次会议上对八路军作战政治军事方略的意见。中共党史学者杨奎松认为至今解密的中共档案材料中,没有毛泽东这个“七分发展,二分应付,一分抗日”的讲话证据(杨奎松《抗战初期中共军事发展方针变动的史实考析——兼谈所谓“七分发展,二分应付,一分抗日”方针的真实性问题》-抗日战争纪念网-2016-09-12)。 笔者认为:中共在8年抗战过程中事实如此,事实胜于雄辩。早已经公开的当年毛泽东在中共党的会议上的讲话,发出的指示文件中,即使没有“七分发展,二分应付,一分抗日”的原话,但当年毛泽东若干讲话、指示中的观点,意思分明就是这样的,毛泽东给八路军设计和下达的抗战的政治策略和战略战术是这样的,非常明确的。整个8年抗战期间,八路军新四军就是这样做的。 对于中共一方的话语体系的虚伪、虚假性包括本文作者在内的许许多多学者和战争时期的当事人都有文章、著述揭露,并还原了真相。对此,不在本文中阐述与讨论。 本文下面一小段“2”,将要阐述,揭露的是国共两党的话语体系中,包括战争价值观在内的共同点或者叫交集中的政治性、社会性、历史性方面的虚伪、虚假的,欺骗性的内容。
2、国共两党在反日战争话语体系和价值观上的共同点(交集)。 (1)两党的话语体系和价值观的交集——日本侵华让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抗战是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是民族独立、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不当亡国奴而奋起抵抗……。上面话语是国共两党或者分别附属于两党的学者在反日战争的话语体系中的共同点(交集)之核心。在国共两党发表的历史文件和近期文件中都体现出来: 中共方:“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谨以极大的热忱向我全国父老兄弟诸姑姊妹宣言,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这对于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前途有着怎样重大的意义啊!因为大家都知道,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现在民族团结的基础已经定下了,我们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前提也已创设了,中共中央特为我们民族的光明灿烂的前途庆贺。”(《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五日) “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使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灾难。在面临亡国灭种威胁的危难关头,不愿做奴隶的中国人民毅然奋起,英勇抵抗”(胡锦涛:《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5年9月3日)。 国民党方:“中国正在外求和平,内求统一的时候,突然发生了卢沟桥事变,不但我举国民众悲愤不置,世界舆论也都异常震惊。此事发展结果,不仅是中国存亡的问题,而将是世界人类祸福之所系。诸位关心国难,对此事件,当然是特别关切,兹将关于此事件之几点要义,为诸君坦白说明之”。“第一,中国民族本是酷爱和平,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向来主张对内求自存,对外求共存”。“我常觉得,我们要应付国难,首先要认识自己国家的地位。我国是弱国,对自己国家力量要有忠实估计,国家为进行建设,绝对的需要和平,过去数年中,不惜委曲忍痛,对外保持和平,即是此理。前年五全大会,本人外交报告所谓:“和平未到根本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跟著今年二月三中全会对于“最后关头”的解释,充分表示我们对和平的爱护。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须知中途妥协的条件,便是整个投降、整个灭亡的条件。全国国民最要认清,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至,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蒋中正《庐山讲话》1937年7月17日) ”八年对日抗战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规模最大、死伤最多、影响最深的民族保卫战”。(马英九《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七十周年纪念大会讲话》2015年10月25日 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均认可的学者的话语:八年抗战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场抗敌自卫的战争。全民族牺牲之大,所受痛苦和屈辱之深,也是史无前例的。在民国史中,唐德刚教授最重视的即为他成长年代所经历的血泪抗战史。他想写的抗战史,不仅仅是政治和军事史,而是中国军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以血肉之躯抵抗日寇,从亡国灭种的边缘,终于转败为胜、浴火重生的宏观历史。(由唐德刚本人创建的中国近代口述史学会为唐德刚《烽火八年》一书的内容简评)。 唐德刚生长、学成于民国,后定居美国的中国近代史学者,其关于8年抗战史话语和价值观是国共两党、海峡两岸都认可的。 “抗日战争是二十世纪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历史大事、也是最珍贵的历史资产。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攸关中华民族存亡,数亿中国人,或死、或伤、或流离失所,备尝艰辛,整个民族的命运因之改变,世界政局也因此而重组”。(郭岱君《重探抗战史——从抗日大战略的形成到武汉会战》)。郭岱君是台湾学者,具有国民党背景,蒋介石日记研究专家,该书叙事和论述的依据主要是《蒋介石日记》。
3、对国共两党极其分属于两党的学者的话语体系、价值观的虚伪虚假性的简要揭露与评判。 (1)“中华民族”是一个伪概念,是根据政治需要而杜撰的。 “民族”作为近现代政治、社会学概念,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日本传入中国的,日本又是翻译自西方国家的文献。学界对这个概念的内涵、外延至今仍然争论不休。但一般都认同从文化层面对民族的定义:“民族是指基于有共同的语言、宗教、历史、风俗习惯和地域等而结合在一起之群体。不同民族之间呈现各式各样的文化异质性”。“中华”一词是从古代的华夏、中国这个概念演变来的。夏王朝当时是黄河长江流域最强大的一个王朝,族群称夏(族),其服饰华丽,又称华夏,是汉民族的渊源。国,本意是城墙。后来引申为王朝、国家。华夏族生活的地域和建立的王朝处于相对的地理中心,因此称中国。周边的族群分别称夷、狄、戎等。古代,“族”是指有血缘关系的家族、宗族,非近现代政治学概念中的民族。1902年,梁启超把中华与民族两个互不相干的词汇合并起来,创立了中华民族这个概词汇。在国民党建立南京政府前,很少有文化名人关注、争论这个词汇,更无人从政治学概念层面来辨析它的正、误。国民党南京政府建立后,主要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共两党及附属的文人为政治目的,开始把中华民族这个概念用于政治斗争、政治感召、政治动员中去。当年,学者费孝通对国共两党使用中华民族这个伪概念于政治目的,实话实说:为了谋求国内的政治统一,而忽视其他民族(不同的文化、语言、体质团体)的存在,是一种主观臆断且不科学的做法。费孝通也清楚,宣传“宣传中华民族是一个”是为了反击帝国主义假借“民族自觉”分化中国的图谋,团结国内人民一致抗日。他认为,防止敌人的分化不是主观地消弭民族(不同的文化、语言、体质团体)间的分歧,而是要健全自己的组织,使国内各文化、语言、体制团体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权利,这样大家才能在统一的政治体系中获得切身利益,进而维护整个政治体系。(见平维彬、严庆《从文化族类观到国家民族观的山边——兼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来源》-贵州民族研究月刊2017第4期)。费孝通话说的文绉绉的,很委婉的,让后辈非专业学科者费解。但在当年,费孝通的意思很清楚:国民党政府用虚构的中华民族概念以图凝聚各民族、各党派、社会各阶级阶层,并让大家认可它的政治合法性。不如废除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由此取得政治合法性。“这样大家才能在统一的政治体系中获得切身利益,进而维护整个政治体系”。(本文作者:所谓民族自觉、民族自决,是西方近现代关于建立民族国家的政治法理依据。一战后,二战后,一些帝国统治下的、或者殖民地内的民族就是通过民族自决的政治法理而独立,建立民族国家的。当时日本扶植建立的满洲国,就是打着民族自决的旗号。)显然,中华民族这个概念不是从共同的文化这个方面来定义的、划分的族群,而是为了政治目的划分,定义的。实际就是把中华民国疆域内的定居居民定义为中华民族,不管文化异同,只要是国民就同属于中华民族,又叫国族。从1930年-1937年,在地理中国疆域内,就挂国民党中央皆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双重招牌的政府,就出现有南京、北京、广州等三个,都宣称代表中国。另外还有中共(共产国际下属的中国支部)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在江西瑞金,管辖有赣南、闽西、鄂豫皖、湘鄂西等省(统称苏区、红区)。由此而论,当年哪一个政府能够代表中华民族呢?不论是按照民族自觉、民族自决建立民族国家的政治法理,包括国民党南京政府在内的3个中华民国和中共的苏维埃中国都是没有政治合法性的,是非法政权。不说国共两党互相不承认对方的政府的合法性,就国民党内部,南京政府的合法性也得不到其他派别的承认。民族自决就是公民一人一票“票决”,和政治民主是同义概念——在西方民主社会的语境下。因此,包括南京国民党政府在内,既不能代表中国国民也不能代表中华民族(一国之族)。中华民族这个概念成为国共两党为了实现各自的政治目的的概念工具。国民党南京政府公开承认它是“训政”(一党专政)时期,尚未实行宪政,没有妄称自己代表中国人民(还算有点自知之明)。于是打出中华民族这个模糊的似是而非的民族主义招牌,一块政治招牌,借此超越政治是非标准,弥合党派隔阂,打出炎黄子孙同祖同宗的亲情牌软化社会各界和民众对它的怨恨,获取政治合法性。 (2)“‘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也是虚假政治宣传。 在地理中国这片疆域,至今有文字记载的3300年历史中,作为人数最多,文化历史最悠久的文明程度最高的汉族(华夏族),先后经历过4次“亡国灭种”的事件。准确说是文化灭亡(包括人口被大规模屠杀),第一次是野蛮的秦打败文明的关东6国,先秦光辉灿烂的文明,特别是政治文明灭亡,中央集权皇权专制政治结构(所谓秦制)取代了相对文明的分封建藩的政治结构。言论自由也被禁止。第二次是蒙古人打败南宋,崖山之后无华夏。唐、宋在政治结构上虽然是皇权专制制度,但在同一种政治结构下,执政者的政策可以差异性很大,有暴政与仁政的分野,暴政仁政是对立的两极。民主制度下亦然(见颜智华《民主制产生的美国政府助共为虐的历史与国军败于共军的主要国际因素》)。第三次是满清入关,“扬州十日”式野蛮血腥屠城,留发不留头,暴虐远远超越秦始皇。对汉族文化的毁灭性打击远远超过蒙古人南下。元朝对汉人的统治是粗放式的,天高皇帝远。满清的政治专制与残暴、文化专制(包括风俗习惯)类似后来的共产党了。第四次是共产党打败国民党取得江山,此项就不在此展开了。大家身临其境身感其受。 (3)国民党南京政府是非法政府,不能代表“中华民族”(此处指中国境内各民族、全体国民。下同)国民党南京政府的源头是国民党广州政府,后来迁到武汉,再后宁汉两个党中央两个政府合并为一个南京政府。1928年6月蒋介石北伐攻克北京,年底张学良宣布归顺南京政府东北易帜。南京政府统一全国,但它仍然是非法政府,国民党一党军人政府。自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体制后,凡是未经法定政治民主机制产生的政府都是非法政府。孙中山在广州建立大元帅府时候,还争取政治合法性,召集支持他的一些国会议员南下广州,组成非常国会——不足法定人数,被嘲笑为非法国会。 国民党南京政府在政治属性上是类共产党政府,它承袭于共产革命的广州-武汉政府。广州-武汉政府是共产国际(苏俄)用军事和经济援助同时派出约200名政治军事顾问,使用武力建立的共产革命政权。政权组织结构上是党政军一体,即苏俄政权结构。国民党宣称的国民革命是根据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革命理论,由共产国际具体策划、指挥的中国共产革命,北伐战争是共产革命战争。对此,作者在《中共江山:蒋介石拱手相送》(11万字)文章中作了较详细的阐述。蒋介石、汪精卫在1927年4月、7月先后和共产党(指包括共产国际和它的中国支部即中共在内。以下凡是使用共产党词汇的,皆指二者)闹翻,纯属“争夺革命领导权”(毛泽东语)的内斗。闹翻后,蒋介石继续完成了中国共产革命的首要的直接的关键的政治目标——用武力颠复了辛亥革命建立的民主共和国——不仅是颠复了北京政府根本在于颠复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的国体。国民党南京政府是盗用中华民国国号的一党专政政权,它仍然具有国民党武汉政府、广州政府的共产革命党政权的政治属性。政治上它与辛亥革命建立的民国毫无共同点。在国民党内部的非蒋介石派别也不认可它的合法性,其中包括国民党高层文人大佬、大军阀、地方小军阀。南京政府实际只控制长江下游加上福建一共5个省,政令不出苏、浙、皖、赣、闽,其它各省实际是地方自治。从1930-1937年间,国民党内的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陈济棠等派系就先后发动了三、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倒蒋行动,其中中原大战双方各出动三、四十万人混战死伤无数。从1926年10月国民党北伐开始,到1937年前的10年,国民党制造了辛亥革命后中国最严重的军事战乱和全国性的政治大动乱。国计民生造成很大的灾难。 国民党南京政府在经济上掠夺民脂民膏。由蒋介石军事独裁的南京政府,首先通过金融体制改革,银行国有化,建立四大国有银行,搞币制改革(发行法币即纸币,禁止金、银等硬通货的流通并强制兑换)对全体国民进行经济大掠夺。通货恶性膨胀开始。使用政府权力收购、合股等手段掠夺民间资本;由政府投资建立国有大、中型实业,包括冶金、制造、化工、纺织等工业门类;还有矿山开采、交通运输等行业。把辛亥革命后形成的自由资本主义改造成国家资本主义即官僚资本主义,政府垄断国家经济命脉。所谓国进民退,开创者就是国民党南京政府。所谓经济发展的黄金10年(1927-1937)真相是国民党南京政府对国民进行掠夺,富国强兵的10年。是国民党政府资本急剧膨胀的10年。蒋介石把攫取的财富主要用于国防建设,强兵。强兵目的是内实现“政治统一”,外抵御“日本侵略”。 不论从政府的建立过程、政治权力来源、民心向背,及其经济上对国民的掠夺等各方面看,南京国民党政府都不具有合法性。连在国民党内部都不具有代表性,何有代表中华民族之说?
二、1924-1937年间中国社会政治的基本矛盾和亡国灭种的真正的危机是什么? 1924-1937年中国各民族、全体国民亡国灭种的危机来自共产主义。 1928年(国民党南京政府统一全国)后,社会政治基本矛盾是各族人民群众和国民党一党专政,蒋介石军事独裁政府的矛盾。是社会民主力量要求回归原中华民国政治民主国体与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的矛盾。上述基本矛盾和危机被国共两党和附属的文人们掩盖歪曲至今,拨乱反正是文本作者的初衷本意。
1、中国共产革命运动是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最严重的危机,也是唯一的危机。 作者所谓亡国灭种的危机指的是地理中国这片土地上有文字记载以来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方面和近代自西方引进的政治民主,个人自由,法制、人权等观念和制度方面等有被共产革命运动全盘颠复、消灭的危机。 中国共产革命运动的兴起定为1924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一大”作为标志较为合适。经孙中山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即新三民主义和中共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毛泽东语)。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分两步走的第一步、第一阶段。经过改组后的国民党就是不叫共产党的共产党,为区分中共,作者把它叫中国共产革命党。其内部有两个大的山头(宗派),一个是老国民党员,一个是新加入进去的中共党员(具有双重党籍)。老国民党员中反对孙中山投靠苏俄的人占少数,势单力薄。叫右派。多数支持孙中山投靠苏俄,在中国搞共产革命的,叫左派,左派在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前就形成。左派掌握了正式改组前国民党的实权。因此它才能成功改组(关键在独裁者孙中山),国民党左派在对共产革命认同上和中共党员无异,同属于共产主义者,共产革命派。孙中山、蒋介石就是在此时期成为共产主义者(共产革命大佬)的。蒋介石在共产革命观念上比中共总书记陈独秀更左,陈被中共党内批评为右倾。蒋介石在1923年被孙中山派往苏俄学习接受共产国际培训前,在孙中山举办的俄语培训班学习俄语,读过一些宣传共产主义的书籍文章,接受了共产主义。有人说蒋介石从苏俄考察(把学习培训说成考察,掩盖当时蒋介石共产党党徒的真实政治面貌)回国后,说“苏俄的制度不适合中国”。此说辞至今没有出处。真相是蒋介石在苏联时提出国民党加入共产国际。斯大林很为难,因为共产国际章程规定一个国家只建立一个支部,中共已经是共产国际的中国支部了。斯大林搞折中,同意国民党成为共产国际的观察员,参加会议,没有表决权。蒋介石参加革命前犯下杀人死罪。受上海督军陈其美的指示,去枪杀了陶成章。陶成章是浙江光复会领导人之一,与属于孙中山兴中会派系的陈其美矛盾尖锐。蒋介石还谎报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学历,实际上入读士官学校不到两个月,就弃学回国投奔辛亥革命,依附于上海督军陈其美。若干年后淞沪会场国民党德式装备的二、三十万主力几乎全军复灭,应该和他这个假称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实际不懂军事指挥的总司令的瞎指挥有关系。蒋介石1927年4.12后和共产党(包括武汉国民党中央政府)闹翻,属于革命阵营内部“争夺革命领导权”(毛泽东语)的内斗。也不存在大屠杀共产党员之事。蒋介石所谓清共,即责令他军队中的中共党员自己离职走人。后汪精卫“7.15”分共,即和共产党一方分家,之前3天的7月12日中共方首先声明退出国民政府。汪精卫在其后,叫他政府和军队中有中共党籍(双重党籍)的官员要么退出中共,要么辞职走人,根本不存在杀共产党员之事。中共中共照样在武汉党部开会,布置8.1南昌起义。8月7日又开会策划搞秋收起义。 蒋介石、汪精卫和共产党一派闹翻前,中国共产革命是国民党统一策动,推进的。把它说成是中共单方干的不是政治历史真实。 1926年10月国民党北伐前,共产革命(农民运动、工人运动)主要在广东、湖南南部开展,半年后随着北伐军占领长江中下游,农民运动、工人运动席卷整个中国南方各省。毛泽东在他写给国民党中央的报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中说:“凡农民运动起来的地方,(农会)主要攻击的目标,为土豪劣绅,不法地主,旁及各种宗法思想制度,城里的贪官污吏,乡村的恶劣习惯。这个攻击的形势,简直是急风暴雨,顺之者存,违之者灭。结果,把几千年封建地主特权,打得个落花流水。他们的体面威风,扫地以尽。绅士权力既倒,农会便成了唯一的权力机关,真正办到了‘一切权力归农会’。连两公婆扯皮的小事,都要到农民协会去解决。一切事情,农会的人不到场,便不能解决,农会的人在会场里放个屁也是灵的。农会在乡村简直独裁一切,真是‘说得出,作得到’。外界的人只能说农会好,不能说农会坏。土豪劣绅,不法地主,则完全停止了他们的发言权,没有人敢说半个不字。在农会威力之下,土豪劣绅们头等的跑到上海,二等的跑到汉口,三等的跑到长沙,四等的跑到县城,五等以下土豪劣绅崽子则在乡里向农会投降”。毛泽东记录的上述社会恐怖乱象,在40年后的1966年文革中的农村都未曾见到。只是在1946-1948年共中共北方根据地的土改运动,建国后南方的土改皆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农村里的恐怖场景。把农民运动说成是中共一方搞的,是不真实的。而是国民党这个共产革命党统一策动领导的。反封建是国民党国民革命(共产革命)的政治纲领中的两大任务之一。农民运动的领导干部主要由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广州)培训的,澎拜担任前5期的所长,毛泽东是第六期所长。反封建革命主要在农村,反帝运动在城市,北伐军占领武汉,九江后,收回英国租界。在南京攻击外国大使馆、侨民。 蒋介石完全认可中国共产革命理论,在对黄埔军校学生的训话中肯定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共产革命纲领及任务。对共产国际(苏俄)和中央党员赞许有加。说:“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的利害是完全相同,没有什么冲突的。除了共产党以外,其它团体肯同我们本党真正合作革命事业的,就很少了。所以去年(1924年1月)当本党改组之始,虽有许多党员激烈的反对,而我们总理总是照着原定计划,同共产党联合起来,实行国民革命。总理下了这样决心,不是随便的事,自然另有眼光和主张的。”“总理认为现在的中国,除了共产党主张彻底革命,还可以同国民党合作之外,再没有第二个党派能够和我们合作的了。而且共产党真正革命的同志们,实在不比我们国民党少,加入了国民党,实在能替国民党求进步求发展,促进本党的革命精神。所以总理就下这个大决心,不为众论所摇动。”蒋介石完全拥护孙中山联苏联共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蒋说:“本党不改组,苏俄同志不来指导我们革命的方法,恐怕国民革命军至今还不能发生。我们今天能够消灭叛逆,到达这个目的,大半可说是苏俄同志,本其民族精神,国际(即共产国际-作者注)的势力,与其革命的使命,起来以至诚与本党合作,帮助我们中国革命的效力。”“帝国主义者所造的谣言,最有力量、最能动人的一句话,就是说‘中国人不应受俄国人指挥。’我们且不讲我们是否已受了俄国人指挥,但我敢老实说,叫革命先进国苏俄来指导我们中国革命,我们世界革命的中国革命党员,实是愿意接受的,而且是应该接受的。去年总理将要北上的时候,对我不但有面谕,而且是有手谕。总理的面谕是:‘鲍罗廷同志的主张,就是我的主张,凡是政治上的事情总要容纳他的主张;你听他的主张,要像听我的主张一个样才好。’……事实上,苏联同志并非居在指挥的地位,不过我们以世界革命党员自居,也很愿意受革命先进国同志的指挥。这并不是妄自菲薄、甘居人下的一件倒霉的事,实在是世界革命、联合被压迫民族的战线,指挥统一是现在对帝国主义者作战最要紧的一个战斗原则。”(杨奎松:《蒋介石走向“三·二0”事件的思想变化及其性格因素之分析》-杨引自蒋介石:《主义不行,党员之耻》(1925年4月9日),《蒋介石言论集》第二集,第69—72页。)蒋介石俨然像一位共产国际党校教师,在给军校学生上党课。在讲话中。蒋介石完全以国际共产革命党人自居自傲。蒋介石上述政治观点,就是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共产革命观点。判断某人是否共产主义者,根本是看其政治意识形态。加入组织的党徒不一定具备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比如目不识丁的农民。蒋介石虽然组织上未加入中共,国民党只是共产国际的观察员,但思想上则是一个地道的共产主义者,且在国共携手合作的反帝反封建共产革命(中共党史教科书中有国民革命、大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等3种称谓)运动中执鼻牛耳,蒋介石是老国民党员派系中的左派,左得和毛泽东不相上下。后来中共一方指责蒋是所谓新右派(指中山舰事件以后的蒋介石等人),所谓新右派,不过是在大革命阵营内部权力分配与争斗中遭到中共一派打压排挤,利益和地位可能或者已经受到损害而采取自保行动的老国民党员。新右派和一开始就反对国共合作的“西山会议派”(老右派)有政治属性上的根本差异。 在当时的中国,包括所谓的北洋军阀在内的一切反国民党国民革命的社会阶级、阶层,他们和国民党的斗争,在政治上属于反共产主义的斗争。国民党和北洋军阀的冲突,属于共产主义和反共产主义的冲突。要亡国灭种中华民族者是中国共产革命党即国民党。要灭亡自先秦时期创造的,经过秦灭六国、蒙古人入侵、满清入关先后3次文化毁灭劫难仍然能够留存的华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又面临共产主义荼毒、灭亡的巨大危机。即使1931年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之后也是这个危机。把日本侵华渲染成中华民族亡国灭种危机,是共产党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左派转移中国社会政治基本矛盾的政治操作、带偏政治舆论风向。 未完,接下第二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