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boluowang.com
正體
切换到窄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家园
Space
新闻子站
评论子站
生活子站
娱乐子站
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本版
帖子
日志
用户
阿波罗网论坛
»
论坛
›
阿波罗世界之门论坛
›
文艺书香
›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说说二十四节气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588
|
回复:
0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说说二十四节气
[复制链接]
EA1088L
EA1088L
当前离线
积分
8418
IP卡
狗仔卡
403
主题
1449
回帖
8418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8418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文/明月(明慧之窗记者颜朴芳编辑)
务农者和园艺爱好者都知道,除了土壤、养分、阳光和水等因素之外,要让植物生长健康、收获丰厚,按照节气施作也极为重要。
节气:中国第五大发明?
中国古代通过观察季节变化和太阳周年运动,总结出二十四节气,作为一套时间划分系统。这套系统可谓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也可能有更神奇的背景,还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1]。
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初具雏形,至西汉《太初历》时正式确立。《太初历》这部历法是在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一零四年)完成的。古人对大自然的重视、了解与生存能力,由此可略见一斑。
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反映了季节变换、气候变化和物候特征,对农业生产、健康保健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节气是以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为依据,每十五天为一个节气。例如:春分时太阳黄经[2]为0°,夏至为90°,秋分为180°,冬至为270°。
二十四节气与黄道面的角度关系。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二十四个节气,每月2个。(明慧网合成图)
简单地说,黄道面指地球在其公转轨道上运动时所处的平面。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之间的夹角约为23°26′,与地球自转轴的夹角约为66°34′。(明慧网合成图)
顺天而行 老天爷赏饭吃
节气可大致分为四类:
• 季节转换: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 气温变化: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 降水节令: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 物候与农事: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比如「立春」,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象征著冬季的结束,春天的开始,也是一年农事的起点。从立春起,正式进入春季,气温逐渐回升,白昼变长。再如「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是喜温作物生长速度最快、最茂盛的时期,也是天气最炎热的时期。
人们按照这二十四个节气,春耕、夏耘、秋收和冬藏,人尽其力,物尽其用,同时还得靠「老天爷赏饭吃」。
为了便于记忆这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和顺序,古人编制了一首朴素实用的《二十四节气歌》,朗朗上口: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歌谣中的「上半年来六廿一」,指上半年(大致为春夏季节)中,每个月的两个节气大多出现在阳历六日和二十一日左右。「下半年是八廿三」,指下半年(大致为秋冬季节)里,每个月的两个节气大多出现在阳历八日和二十三日左右。
虽然每年节气的具体日期会因闰年或地球公转的微小差异而略有浮动,但基本都在这些日期附近,最多相差一两天。
节气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零零六年,二十四节气系统被列入了「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零一六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们世代相承的、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不过真要推敲的话,这个名词其实很值得更正,为甚么呢?
一、节气也是物质
二十四节气虽然不以实物形态存在(比如家具、房屋、菜肴等是看得见、摸得著的实物),但却是非常「物质」的,因为它是我们赖以吃饭的自然规律。
俗谚「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麦子后插秧」,意思是说, 如果在春分这天下雨,表示秋季作物丰收,农民们便会忙著在春分前后先种植麦子,然后再插秧,丰收就在不远处了。
试想,如果寒冷的立冬(十一月)种水稻,冬至(十二月)种麦子,那能有丰收吗?民以食为天,人活著得吃饭,吃饭是活命的大事。
如同日历一样,如果有人说日历上的「一年十二个月」和「法定假日」是「非物质」的,听起来是否会感觉很牵强?换个角度说,电波、磁场、DNA也都是肉眼看不见的,但它们是物质。
所以,「看不见」不等于「非物质」。人类可以通过工具观察到肉眼看不见的一些物质,并与它们互动;人也可以通过农具、农业机械,与二十四节气互动。
二、节气不是遗产
「遗产」一词在这里可能是一种比喻,寓意为从祖先那里的承袭,而不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可二十四节气不是人类祖先发明创造的,而是天地运行的客观规律,人们只是观察到并记录下来,以便顺应天时而生活。
也就是说,节气代表的是天时自然的运动状态,是神传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地球、太阳系运动的规律是大自然给所有人类的,而不是只给哪一代人类的,所以和「遗产」不相关。
也许,用「神传文化/传统文化」这个名词来收藏、沿袭人类对于「二十四节气」这个自然规律的认知,可能更贴切。毕竟,自古以来,中土文化从来不是线性的、机械的、只谈表象的,而是极具神性,是看本质的。
其实,宇宙中绝大部分的物质,都是人的肉眼所看不见的;而用神性去探索与领悟的人,可以看到其中的小小小小一部分。
注:
[1] 通常将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发明」。
[2] 黄经,或称为太阳经度、天球经度,是指天球黄道座标系统中的一个座标值,用来确定天体在天球上的位置。另一个值是黄纬,或称为天球纬度。
明慧网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25/7/7/
也说二十四节气-496860.html
(本文主图说明:清 杨大章《仿宋院本金陵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Anti-cctv.net
奇聞异事
手机版
|
阿波罗网
GMT+8, 2025-7-31 07:1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