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41|回复: 0

华尔街缔造中国财富神话 循着首富足迹去赚钱

[复制链接]

0

主题

3345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319
发表于 2006-1-29 02: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跟着华尔街制造的中国首富去投资,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尤其是你以此投资甚至不用花费任何心思就能获得不菲收益时。

  在纽约证交所把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尚德)的董事长施正荣推上中国首富位置时,人们开始谈论天威保变(资讯 行情
论坛)的市盈率是否应该跟尚德一样高?因为这家上市公司与尚德有着相似的产业。

  这在中国股市并非个案。

  2003年,丁磊因为网易登陆纳斯达克最终成为中国首富,如果你在国内市场买入相似概念的海虹控股,不到半年时间,你的投资已经翻了三倍;2004年,国美电器在香港上市,国美老板黄光裕成为中国首富时,如果买入随后在国内上市的苏宁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一年里也会让你赚上两倍多。

  现在的问题是,谁会是下一个华尔街的中国宠儿?2006年,我们又会跟着谁去投资?

  中国首富美国造

  上海苏南投资圈中流行这样一句玩笑:“如果无锡尚德在a股上市,最多只能弄个无锡首富当当。”但这家生产太阳能电池的年轻公司却在美国市场创造了神话。

  2005年11月21日,当尚德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招股说明书时,没有人预言中国新一代首富将由此产生。

  尚德的招股价原定于12-13美元。当时,国内证券分析师曾表示 “没有太大的惊喜”,
“属于正常范围”。依据上述发行区间,尚德的发行市盈率为20-23.5倍。无锡尚德从2003年开始盈利,2004年净利润为1845万美元,2005年前9个月实现纯利2300万美元。

  但施正荣等前往香港、美国等地路演的第一天就发现,国际基金们在抢购他们的股票,第一天的超额认购就超额2倍。一位熟悉尚德整个上市过程的人士说:“他们当晚就决定提高招股价。”

  最终尚德的招股价定于15美元。2005年12月14日,尚德在纽约证交所挂牌交易,开盘价位跳至20.35美元,当天报收21.2美元,由于施正荣持有尚德6800万股,身价变成13.78亿美元。

  接下来一个多月,尚德继续飙升。纽约时间2006年1月10日,尚德股价冲破30美元,当天施正荣身价达到19.9亿美元,合161亿元人民币。这已经超过了位居胡润富豪榜榜首的黄光裕,他的身价是140亿元人民币。

  中国新一代首富就这样诞生了,施正荣的财富还在增长。如果以尚德最近的最高价45.95美元计算,施正荣账面财富最高时达到262亿元人民币。

  华尔街已经成为中国首富缔造者。2003年10月15日,丁磊因为网易在纳斯达克的出色表现,以75亿元人民币的身价荣登中国百富第一名,网易股价最高时,丁磊的账面财富达到91亿元人民币。

  一年之后,盛大公司的创始人陈天桥一度成为冲击首富的最佳人选。盛大同样在纳斯达克上市,由于网络游戏概念火爆,到2004年10月7日,陈天桥个人身价已经超过120亿人民币。

  随后,黄光裕横盘杀出。2004年6月,黄光裕将国美电器的94家门店以88亿元的价格出售给香港上市公司鹏润集团,并借中国鹏润在香港上市,在这场“左手倒右手”的收购游戏中,黄光裕身价飞涨。当年10月,在胡润发布的2004年“中国内地百富榜”中,黄光裕以105亿人民币位居第一。

  在2005年10月发布的2005年榜单中,黄光裕以140亿元人民币的身价蝉联首富,但如果胡润推迟一个月发布百富榜,跃居首位的应该是华尔街制造的施正荣。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中国首富的名头落在谁的身上,神话的缔造者都不是国内股市,而是华尔街,是海外市场。

  让我们跟着去投资!

  这样的财富故事并非和中国国内的投资者无关,这几年的中国股市已经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一个发现是,如果投资者跟着那些中国首富跑,如果投资者选择了a股市场上与那些首富业务相近的公司,往往能够获得足额回报。

  2003年,网易在纳斯达克的股价从1美元冲到了60美元附近,国内有类似概念的上市公司海虹控股借助网络游戏题材飞涨,到了2004年4月,海虹控股最高股价是30.69元。

  2005年,国美在香港上市,与其具有可比性的苏宁电器成为国内第一高价股,2005年10月17日,苏宁复权后的股价甚至达到了94.60元。

  尚德也重复了同样的故事。尚德准备海外上市时,同样有着太阳能概念的天威保变股价异动,2005年9月天威股价为8元左右,
10月底已经涨到13.51元。

  尚德海外上市的成功让分析师开始用国际眼光来评判天威,尚德招股价为15 美元,按此价格计算的2005 年动态市盈率为54.35
倍。11月中旬,中信建投证券的分析师陈夷华根据天威公布的三季度收入和净利润增长水平,估算公司2005年可实现净利润9567万元,当时天威股价为10.94元,市盈率为38
倍。这高于国内其它股票的估价,但与尚德相比,显然被低估了。

  联合证券分析师杨军是国内第一个将天威与尚德作对比的分析师,他说:“如同网易的上市并没有造成国内其他互联网公司的衰落一样,尚德的成长并不意味着国内太阳能企业的此消彼长,尚德ipo的成功将标志着中国光伏产业元年的开始。”

  之后尚德股价不断创新高,国内分析师也对天威日渐乐观。二级市场上,天威股价在犹疑一段时间后再次上扬,一些与尚德概念有联系的股票如小天鹅a、力诺太阳、航天机电也开始上涨。

  分析师们说,天威不仅仅拥有与尚德关联股东,还具有与尚德相关的产业,所以,“必须赋予天威比一般的太阳能概念股更具想象空间。”

  为什么是华尔街

  “施正荣和袁宝璟的出现,让我们意识到中国仍有不少富豪尚未被发现。”中国富豪百富榜的编写者胡润在《中国富豪的另一面》中如此感慨。

  问题是,为什么最终发现施正荣的不是中国市场,而是华尔街?

  一些基金经理给出的答案是:“在国外,资本市场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它包括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纳斯达克和主板市场,这是一个完整的链条——一棒接一棒的。”

  2000年,施正荣开始创建公司,
2001年1月,无锡小天鹅集团、山禾制药、无锡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等八家企业共融资600万美元组建了中澳合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但之后,出资人代表经常参与企业经营问题,并对管理层指手画脚,这些都在困扰着企业发展。“中国本土的风险投资还不足以支持高新技术科技企业创业投资。”一些风险投资专家解释。

  施正荣事后很少追忆他与初始投资人之间的恩怨情仇,但是在2005年2月,尚德向高盛、英联、龙科和西班牙普凯等国际著名投资基金完成私募,当时共私募资金8000万美元,由此完成了对尚德所有国内股东的股权收购,尚德蜕变成一个海外公司百分之百控股的外资企业。 

  尚德接下来的目标就是上市。融勤国际的总裁孙红伟在2004年就与尚德接触过。他告诉记者,尚德一开始准备在国内上市,只是因为国内资本市场很难让人满意,所以才考虑过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伦敦,最终的选择却是纳斯达克市场。

  “如果尚德放在国内是很难上市的。”一些基金经理判断,“它不符合中国的上市标准,中国资本市场不具有发现价值和创造价值的功能。”

  选择海外上市给尚德带来了新机会。这家被视为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领头羊的公司迅速得到了国外资本的认可,尚德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也在增大。“以前德国一些厂家都看不起尚德,现在他们都愿意跟尚德合作了。”关注尚德的分析师说。

  中国的主板市场会给予具有同样概念的天威一样的空间吗?

  看起来很难。招商证券电力设备研究员刘磊说:“a股市场一定要看到业绩,在业绩非常肯定时才能给25倍的市盈率,再高就很难了。”
她是国内第一个发掘天威的分析师。

  而美国人很看好立足于中国大市场的、有大发展空间的商业模式。联合证券研究所所长吴寿康说:“他们愿意给百度、尚德这些公司高溢价。”

  对于这种分歧,融勤国际的孙红伟解释说,国内和国外市场发现价值的能力和定价能力不同。国外资本市场上存在各类投资群体,而国内投资者结构单一,基金经理喜欢用自己熟悉的定价体系和估值方法去挖掘企业,一旦有不熟悉的领域,国内估值体系出现短板,此时就会盲目追随国外的标准。

  还要跟着去投资?

  也许这已注定,未来我们还要追随华尔街,追随华尔街创造的中国首富去投资。

  “两三年之前,我们在买股票时,不用看什么汇率、油价,现在我们不仅仅要看这些东西,还要看纳斯达克指数、恒生指数等。”一些机构投资者说,“现在美国通讯股、地产股涨了,都会很快在我们的市场上反映出来。”

  实际上,中国市场已经逐步在与国际接轨,一位证券公司的投行人士说:“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股市的定价权和话语权却在一步步地滑落到外资机构和国外投资者手中。”

  国内市场的定价权可以追溯到证券市场建立伊始,当时上市公司的股票发行数量和发行价格由中国证监会主导。1994年,监管层开始改革,试图将定价权交给市场,于是中国股市开始“向外”学习。

  外国的定价体系乘虚而入。“从国际上来看,规模越大的市场越具有定价权,国内由于没有完整的定价体系,加上制度不完善,大家仍抱着计划的心态来做市场,市盈率稍微高一点,就会有人出来说有泡沫。”华夏基金一位基金经理说。

  于是外资开始帮助国内市场挤压股市泡沫。2001年9月,当沪市暴跌400点之后,摩根斯坦利的分析员表示,a股市盈率的合理值应介乎25至30倍市盈率,这意味着30%的下调空间,有外资背景的中金公司更是发表了著名的“千点论”。

  这期间,各路外资机构逐步把主要业务放在中国。在中国特大型国有企业海外上市的过程中,作为主承销和联合承销商,外国投行在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定价上起着关键作用。而国内券商依然无法改变只做买方业务的窘境。中信证券研究所总经理徐刚说:“本土资本市场在即将开放的过程中逐步丧失了对本土公司的定价权。”

  而且,“我们原来的投资理念和估值体系全都被否定了。”世纪证券的一位人士说。

  早在2004年10月份,中信证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就曾观察到:“a股市场虽然还没有与海外资本市场连通,但是qfii的实施、qdii的即将实施、资本项目开放的预期、国有银行的境外上市都使得a股市场已经不仅在心理预期上,而且在实际估值水平上开始向海外市场靠拢。”

  拥有巨量资金的国内机构一度试图与外资在话语权上进行争夺,qfii和基金的对决是最为精彩的一幕。

  2004年之前,基金主导了股市的话语权,一个明星基金经理看好一只股票,他的投资行为会一呼百应,资金聚集,股价上涨,但这一切随着qfii进入而被改变。

  在国内基金抛售一些股票的时候,qfii却在不断买入这些股票,qfii话语权不断增大。“qfii话语权增大是因为他们做对了”,当时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曾表示。

  2005年中期,qfii在国内股市沉淀资金量不过400亿元人民币左右,当时国内基金总份额已经超过4000多亿元,但是,基金投资行为缺乏追随者,而qfii的行动却经常被关注。联合证券杨军在2005年10月底的报告中对天威建议“增持”,他特别指出,盖茨基金现身10大股东是因素之一。

  “我们可以设想很多美好的前景,比如资本市场市场化、比如投资群体国际化,比如说与国际完全接轨,”融勤国际的孙红伟说,“但在这些‘比如’实现之前,我们仍要跟着别人去投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5 23:5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