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闻以明 (明慧之窗记者宋蒖琂编辑)
在中国大陆播出的影视剧中,清宫的「宫斗剧」曾成为一时被人追捧的热剧,《甄嬛传》、《延禧攻略》等甚至在东南亚、台湾、日本等地热播。人们的印象定格在这样的画面中:清宫里充满血腥的权力斗争,宫廷里潜伏著各种明争暗斗。
宫廷里有没有斗争?肯定是有的。自古以来,从来是善恶同在、忠奸并存,甚至在某一时期,恶的一面还会占据主导,遮天蔽日,黑白不分,都是有可能的。但是,中国古人相信,天在主宰著一切,「人在做,天在看」,脱离「天道」的事情长不了,夏桀沉溺于妹喜亡国,商纣被妲己迷惑,自焚于鹿台。
在礼天、敬天的大道之下,宫廷也有著有序的安排。一般来说,皇后的职责就是保持一个贤良淑德的传统女性形像,在参加祭祀大典中承担重要角色,要主持每年春季的亲蚕礼(本文主图)、躬桑礼。
所谓亲蚕,即取男耕女织之意,凸显女性在农耕文明中的责任,皇后要充任主祭。皇后在后宫要作为贤良的表率,母仪天下。清太宗之后孝庄,辽景宗之后萧绰,汉文帝之后窦漪房,宋真宗之后刘氏,汉光武帝之后后阴丽华,唐太宗之后长孙氏,明太祖之后马秀英等等,都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
唐太宗之后长孙氏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之一。图为《帝鉴图说》插图《主明臣直》,描绘长孙皇后盛装恭贺太宗有正直的臣属。(公有领域)
清代以孝治天下,皇后就如一个旧式家庭里的儿媳妇,丈夫每天在外忙碌,陪伴、伺候高堂老母的任务自然就要由皇后来主理。平常的时候,皇后每天都要带领嫔妃们向太后请安,所谓晨昏定省,起码是一日两次。如乾隆时,崇庆太后每到圆明园游览,都会住在孝贤皇后的长春仙馆,皇后一定要做出侍母最孝的表率。
在中国大陆播出的宫斗剧中,后宫里的「恨」充满萤幕,每一集、每个镜头都充满了「恨」。剧中的人物依靠著「恨」、见不得人的手段和圈套争夺后位,并最后成了赢家。
在宫斗剧中,有高等级嫔妃处死低等级嫔妃的桥段,事实上,除皇帝以外,任何人不能随意打骂她们。即便是宫女,嫔妃也不能肆意惩罚。
《清史稿》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乾隆六十岁时曾宠爱年轻的惇妃,对她生下的皇十女甚是喜爱,这个皇十女后来获封固伦和孝公主,嫁给了宠臣和珅的儿子。惇妃自恃乾隆的宠爱,打死了一个宫女。
乾隆得知后大发雷霆,写了一千多字的谕旨处理此事。谕旨中写道:「从未有妃嫔将使女毒殴立毙之事,今惇妃此案,若不从重办理,于情法未为平允。」可见,在清朝后宫,打死宫女是极为罕见的。
乾隆在谕旨中自述,即使自己被宫女、太监惹急了,也不过是「杖责二十,极多亦不过四十者」。乾隆认为惇妃罪行重大,即便废黜名号也不为过。但念及她生下了公主,故而从宽处罚,降位为嫔。其他涉案的太监被革职,罚俸两年。另外,还给予死去宫女的家属一百两银子作为民事赔偿。真实的历史是,在清朝后宫,宫女的命也是命;人命关天。
清宫剧还有嫔妃出轨的剧情,更是荒诞。电视剧《甄嬛传》出现了太医利用空当私通嫔妃的桥段。实际上,这种情况也绝无可能。按照清朝的太医院诊疗制度,到后宫诊疗时,至少要两名太医同行,而且有御药房的太监引领。众目睽睽之下,根本没有机会出轨。诊脉时,太医和嫔妃也不允许有肢体接触。
民间中有太医悬丝诊脉的传说,但实际情况没有那么极端。为了避嫌,太医会在嫔妃的手腕处放一块手帕,隔著手帕为嫔妃请脉。另外两名太医还会轮番请脉,防止失误或作弊。
有网友总结了「宫斗剧」的雷同套路:「总有一个嚣张跋扈的宠妃,总有一个看起来单纯无害实际上心机深重的妃子,总有一个背叛主子的侍女,总有一个危难时刻救助女主角的太医……」
许多对真正的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网友表示:「这些宫斗剧歪曲历史,看得人们脑袋都不正常了。」
中共用子虚乌有的情节,把「温良恭俭让」替换为「凶狠骄奢争」,让人们以为古人就是这样生活的。在中国大陆中小学课本中,很少整体地、概括地介绍中华古代文化,大肆宣扬近代史,使人从小就接受马列革命、西洋现代的东西。种种潮流,让中国人离传统文化和道德传统越来越远了。
中华五千年文明,礼乐为先,修心养德,最终达到返本归真的境界,当美好的传统、优雅的文化再一次降临中华大地时,大家一定不要错过。
【关联文章】
「礼」的古今之变
中共百年罪恶——破坏传统文化
《天地苍生》(特刊):在毁灭的边缘救赎
明慧网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25/9/1/说说「礼」的古今之变(下)-498734.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