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13|回复: 0

听孔子解释 形容君子为什么要用「温润如玉」

[复制链接]

241

主题

476

回帖

4419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4419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古往今来,中国人常常用“温润如玉”这个词形容君子(示意图片:战国晚期玉镂雕双龙首佩,故宫博物院藏)


【希望之声】(编辑:程书语) 「君子」原为贵族的统称,后来儒家认为具有高尚道德品格的人就可以称之为「君子」。古往今来,中国人常常用「温润如玉」这个词形容君子。《礼记·玉藻》载:「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

「君子比德于玉焉」
那么古代君子为什么那么看重玉?又为什么用「温润如玉」形容君子呢?孔子的弟子子贡也曾经向孔子问过这个问题,他是这样问的:「为什么君子以玉为贵,而以美石为贱呢?是因为玉少而美石多的原因吗?」

孔子于是很详尽耐心地解答了这个问题:「非为玉之寡故贵之,珉之多故贱之。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为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孔子的回答大致意思是:不是因为玉少就珍视玉,也不是因为美石多而轻贱美石。历来,君子都是将自己的品德与玉相比:



玉温润厚泽,如同君子之仁,温暖丰厚泽润人心;

    玉纹理细密而又坚实,如同君子的智慧,处世周全而缜密;

    玉即使碎了,断口有棱,但不伤人,如同君子之义,正直刚毅中有仁爱;

    佩戴时下坠,垂直不歪斜,如同君子之礼仪,谦下恭谨;

    玉声清脆悠扬,最后又嘎然而止,如同君子喜爱的德音雅乐;

    上面即使有瑕疵也掩盖不了本质的美好,而它的本质美好也不掩盖瑕疵,如同君子的实在真诚;

    玉石经过打磨,色彩从各面都能看到,好比君子之信,表里如一;

    宝玉所在,其上有气如白虹,好比君子与天息息相通;

    玉集山川之灵秀,好比君子心胸如大地般宽广包容;

    玉可以单独作为贵重的礼物使用,如同君子之德,卓越高洁;

    天下人没有不珍视玉的,如同君子没有不尊重道的。

《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所以君子一向重视玉。我们可以看到,在孔子那里,玉的温润就是君子的品性。

「玉不琢,不成器」



古人认为,玉石需要打磨,才能成为一块温润的美玉,人也需要经过不断的磨砺,才能成为君子。

《诗经·卫风·淇奥》中有:「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说,文雅的君子,就像经过仔细地切、磋、琢、磨的玉石一样。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君子的美德也是通过圣贤的教诲,和人生中的磨砺与修为才可以达到的。

「君子有九思」
那我们再从圣贤的教诲中,看一看君子应该怎样磨砺自己的修为品性?

《论语·季氏》篇,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孔子说,君子要常在九个方面反省自己:

一、「视思明」:看时是否看清楚,指透过现象看清本质,能分辨出真正的是非曲直、正邪善恶。

二、「听思聪」:听时是否听清楚,指能兼听则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了解到事情的真相。

三、「色思温」:待人接物是否脸色温和,温和的脸色,是善良、和谐内心的体现。

四、「貌思恭」:与人相处是否体态庄重恭敬,尊重别人,是内心境界的体现。

五、「言思忠」:言谈是否真诚。

六、「事思敬」:做事是否认真敬业。

七、「疑思问」:不懂的是否会问清楚,有不耻下问的精神。

八、「忿思难」:发怒时是否考虑了后果。

九、「见得思义」:得到东西是否想过理所应得,不义之财不可取。

春秋时期,儒家十分强调君子佩玉,  「行则鸣佩玉」,行走之间,佩玉相击发出有节奏的清越之声,既是时时提醒自己进退俯仰有礼、有节、有度。同时也是君子行为坦荡磊落, 来去正大光明的标志。

那么读到这里的你,有没有感受到中国古人之雅,有没有想到也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地让自己的品性修为更上一层楼呢!


责任编辑:古风


希望之声版权所有,未经希望之声书面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0-3 05: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