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28|回复: 0

轉載 中共政權對言論自由的侵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王慶民 寫於 二零二五年

9月,著名網紅“戶晨風”在中國大陸所有社交平台的賬號均被注銷,連轉發其作品的號也被封禁,即“全網封殺”。而之後不久,另一網紅、教培工作者張雪峰同樣被禁止直播、停止節目。最近,又傳出另一網紅“峰哥亡命天涯”停止更新的消息。而幾個網紅被禁的背景,則是官方發起的整治互聯網的“清朗行動”。除了這幾人,還有更多知名度較低的網絡人物和賬號被封禁。

這幾位知名網紅被封殺、禁言,標志著中國互聯網管控的進一步加強、官方對於有別於主旋律的聲音更加的不容忍、中國言論自由的繼續壓縮。

不同於政治和意識形態色彩濃厚的異見人士,戶晨風等網紅並沒有明確談及過政治問題,也從不對中國政府進行直接批評。

戶晨風做過比較中國和其他國家購買力的節目,揭露過中國中下階層不樂觀的生活狀況、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等,但沒有因此對中共政權、中國政府施政等進行批評。當戶晨風在網絡直播中聽到連線粉絲提及政治敏感問題,或對方是敏感人物時,還主動掛斷。

而張雪峰不僅沒有批評過政府,還多次表達對現政府和體制的擁護、發表迎合親政府人士的言論。張雪峰的爭議只是作為商業教培人員,提及一些大學專業就業難,貶低部分專業,宣揚功利化的教育方式等。

近期停止節目更新的網紅“峰哥亡命天涯”,雖然多次發表支持烏克蘭、批評俄羅斯、追捧美國等與官方立場不符的言論,但也未批評過中共,未對中國政治議題發表過看法。

但這些網紅現在卻遭遇封禁的命運,說明即便他們不批評政府,不罵執政者,但引起了若幹社會爭議、導致一些話題成為熱點和廣泛討論,就已引發中共官方的不安和不滿。中共當局的言論紅線,也較之前進一步收緊。

中國的言論自由、中國互聯網的言論尺度,經過了若幹階段的變化。1980年代,中國曾經有過政治禁忌較少、甚至官方媒體帶頭批評諷刺當局的時代。經過1989年六四鎮壓,到1990年代後,雖然中國政治日趨專制,但為了加入世貿,言論自由仍有頗大尺度,輿論監督得到一定的允許甚至鼓勵。起碼當時可以對於具體政策方針,以及對地方政府及官員進行批評。如河南艾滋問題的曝光,就有央視、央廣、南方周末、大河報等官方媒體的積極參與介入。

21世紀初,互聯網在中國普及,網絡論政、揭露各種醜惡現象、監督政府,一度頗為流行。許多網絡討論還影響到線下,如“錢雲會事件”、“鄧玉嬌事件”等都引發熱烈關注和公民對事件後續的參與。除了直接顛覆中國政權和一些極為敏感內容(如六四事件、激烈批判最高領導人)不能討論,多數問題還是有一定言論空間的。

但在習近平上台之後,中國網絡輿論逐漸收緊,言論尺度大幅收窄。中國官方及宣傳部門,以打擊謠言等理由,封禁了一大批異見人士的賬號,還抓捕了“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互聯網名人。之後幾年,又有不少“大V”被注銷社媒賬號,今天已很難看到自由派“大V”在微博等平台活躍。

同時,網絡之外其他方面的言論自由也大幅縮水。在體制內,中共中央發布黨政幹部“不許妄議中央”、高校“七不講(不講公民社會、不講普世價值、不講權貴資產階級等)”等條令,鼓吹“黨媒姓黨”等,開除了若幹敢言的體制內人士。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的批判性、尖銳性都大幅萎縮。南方周末等曾經敢言的媒體遭到大規模整頓,調查或評論社會負面現象的記者被辭退或離職。曾經是“體制內”的前央視記者柴靜、王志安也被封殺、出走國外。對於大眾線下的涉政讀書會、時事討論會等,也從寬容默許到全面禁制,甚至對特定聚會參與者還抓捕和酷刑。

經歷這些之後,中國輿論的多元性、傳媒的批判性都嚴重弱化甚至消失。對於官方各種政策,體制內外幾乎都沒有了批評聲,代之的是一片擁護,或有時鴉雀無聲。互聯網上曾經的親體制和反體制、左派和右派、“五毛”和“公知”、“毛派”和“自由派”等各種立場者並存、吵的不可開交但仍然尊重對方言論自由的歷史,一去不返。

這樣的輿論環境,看起來自然比過去要“和諧”,中國國家形勢當時看起來也“一片大好”。但現實里,負面事件仍不斷發生,多元的立場和表達需求始終存在。而2019年底至2022年的新冠疫情及“清零政策”,對中國經濟民生造成巨大沖擊,民間的不滿越來越多。

政治討論和政策批判被中共禁止,就有了如“戶晨風”這樣的網紅,談論一些親體制人士不願談及的民生困苦、平民百姓的樸素訴求等。戶晨風等網紅動機並不高尚,其言論也良莠不齊,但畢竟將官方宣傳之外的社會另一面呈現給大眾,並引發一些共鳴。而張雪峰則迎合了社會氣氛壓抑下人們將教育功利化、試圖通過考研等方式追求個人利益的訴求,說了一些冠冕堂皇的空話套話之外的“實在話”,也頗受歡迎。

戶晨風等網紅及其言論、節目,為壓抑中的許多中國民眾,提供了一個灰色地帶,讓人們能夠看到官方宣傳之外的另一面,聽到官方喉舌之外的另一種聲音,多多少少反映了民意和社會多樣性。

但這些網紅“紅火”了不到兩年,就迎來了全面封殺。即便他們已經小心翼翼避開紅線、不談政治、不反政府,也仍然逃不開封禁的命運。

對中共、中國執政者而言,只要與官方宣傳不合拍、與官方政策步調不一致,容易引發爭議和大眾焦慮情緒、有損害政權統治穩定隱患的,即便不直接涉政和批評政府,也不能容忍。而張雪峰那樣支持和迎合政府的,有引發大眾焦慮和爭議的行為,也同樣不被官方所樂見。

在中國互聯網平台上,一方面涉政和批評官方的言論被迅速封殺,引發大眾焦慮和影響社會穩定的言論也頻遭刪封,同時許多對弱勢者的仇恨言論、網絡暴力,卻未被積極禁制,也反映了中國言論管制的吊詭、政權統治穩固至上,以及同時忽視個人權利、缺乏對弱勢者保護,也更談不上對社會公平的維護。

“穩定壓倒一切”,是1949年中共建政以來尤其最近三十多年來一貫的國策。而近年中共中央提出並不斷強調的“確保政治安全、社會安全”,進一步強調了維穩的重要性並強化維穩措施。“當尖銳的批評消失,溫和的批評也顯得刺耳”,當批評消失,只是步調不一致和委婉的不滿也不再被容忍。而且如今中國官方更加強調對傳媒的壟斷、輿論的一體一致,厭惡任何獨立的輿論力量、壓制官方喉舌之外的任何自主表達。

於是,戶晨風、張雪峰等人就被官方的“鐵拳”擊倒,苦心經營的自媒體平台被封殺。這些人不至於面對牢獄之災,但恐怕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發聲、做節目。

這些曾頗有影響力、有數百萬粉絲的網紅被中國大陸所有社媒平台輕易封殺,本身也體現了中共政權對互聯網強大的控制力,國家機器對國民言論自由的輕易的生殺予奪。一個命令,可以讓一個人從十幾億人參與的龐雜互聯網平台消失。許多名氣較小的人被封禁,消失的更無人注意。

這些網紅被封殺,意味著中國輿論的再一次收緊,言論自由進一步萎縮。這對於中國,無論對政府還是民眾,都不是好事。因為無論中國還是外國,社會本就是多元的、社會的負面現實是客觀存在的,政府及其執政總會有缺陷和問題的。而禁止批評和壓制負面輿情,並不能抹殺這些現實,而只是讓問題被掩蓋而無法被討論和解決,造成更大問題、更多不滿。

筆者對戶晨風等人的部分觀點並不讚同,還反對其不少言論。但筆者反對將他們封殺,反對剝奪其言論自由。即便這些網紅有些觀點有損道德和公序良俗,將具體的視頻節目刪除即可,而不應將之完全封禁、所有視頻全部下架。

戶晨風等人的存在,也為中國民眾發泄生活的憤懣、表達自己情感,提供了空間和代言。而他們被封禁,民眾憤懣被壓抑,反而造成更多問題。如近年中文互聯網出現一些極端仇恨中國人的言論,就是對言論禁制和官方宣傳的極端反彈。

堵塞不如疏導、廣開言路而非迫人“道路以目”,是幾千年前中國人就明白的道理。可如今中國官方卻反其道而行之,一時半刻得到表面的安寧和諧,卻埋藏了更大的危機。這損害了人們的表達自由、不利於問題的暴露和解決,也對政府的執政合法性和長遠穩定性沒有益處。

筆者當然希望中國官方放松輿論,要讓人民說話。即便管制也應有理有據有節,而非“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但筆者也明白,毫無自信的中共當局無意改變對待輿論和言論自由的政策,未來甚至會繼續壓縮公民言論空間。只有結束中共統治,或以強大的反抗促使其根本性改革、開放言論自由,公民表達權利不被侵犯,人民才能暢所欲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0-19 14: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