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34|回复: 0

资深海龟说经历:创业先要战胜自己 下海容易淘金难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51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916
发表于 2006-2-1 09: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归”博士的企业在孵化和产业化过程中,都遭遇融资难、不懂市场、管理失灵、人才流失、核心团队难保证等难题。

有部分“海归”和政府官员认为,这是“海归”企业做不大的

“留学生要创业,首要的是战胜自己” 

创业先要战胜自己 海归下海容易淘金难

“海归”博士孙小蓉现在是武汉兰丁肿瘤早期诊断检测中心主任,经过5年创业,企业已经由1个人、1台设备发展到50个人、多套设备,在广州、厦门、济南等开设分点。她认为,留学生创业要过的第一道关就是如何战胜自己。她感慨地说,留学生创业,都是从零开始,思想真正转变过来,才是真正的创业。“武汉市政府给我这么多优惠,但如果生产不出诊断设备,我也没办法,市场行为就是市场行为,政府行为就只能是政府行为。我们只能改变自己,不能改变别人。留学生要创业,首要的是战胜自己。” 

希望国家用不同方式帮助创业 

杭州贝达医药总经理丁列明对融资有着切肤之痛:“我在美国工作时间不长,个人积累的资金不多,因此回国创业的压力非常大,希望能获得更多的资金。我获得了杭州市政府的留学生资助基金。我希望国家用不同方式来帮助留学生创业。” 

丰富的民间资本为何不能跟海归高科技企业“联手”打天下呢?上海睿星基因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楹分析,和政府的资金、风险投资基金等相比,民间资本其实是非常脆弱的。更大的问题在于民营企业家对高风险的“海归” 

企业心存太多疑虑。罗楹说:“一般的情况下有资金的人不了解留学生手中的高科技项目,不知道项目的不可控性,而多数留学生的项目是高科技项目,风险很大。”

多数企业存在条件缺失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科技处处长王族目前正在对“海归”和“海归”企业进行专项调查。他分析,从国外回来的留学生都希望做企业家,很少是一个大团队的,不象民营企业家族色彩非常鲜明。除了资金问题外,留学生企业还面临一个项目切入口的问题。

苏州新宇科技有限公司唐杰才总经理分析,留学生归国一般最大的困难有两块,一是销售,一是管理。有的留学生回来后非常年轻,关系并不是很多,发展慢一点,销售有困难,管理有缺失,但也在慢慢成长。

厦门市“海归”企业家傅剑峰表示,留学生创业的技术和资金都有了,更重要的是关注市场和管理。市场、管理是更大的平台。技术、资金、管理、市场等,大部分企业不可能同时具备这些条件,多数只具备一个条件。

过问私事只是为了留住核心成员 

西安中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宗怡等多名“海归”企业家向记者诉苦,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团队不流失。有些企业为了留住核心成员,连核心成员的私事,如节日如何送礼物等,都要出面解决。 

广州一位“海归”企业家在向市人大汇报中表示,由于自己将太多时间耗费在如何融资和拓展市场等事务上,最后,外聘的管理、财务等团队成员竟将公司的技术、客户等机密一卷而去,对企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留学生适应了国外生活,回国创业前应先定好自己的位置。

创业前先定好位 

广州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最新调查统计显示,在广州的归国留学生中,仅一成左右选择创业,能够从孵化园顺利毕业最终进入市场进行产业化的“海归”企业如凤毛麟角。部分官员和“海归”企业家分析,这跟“海归”不熟悉中国国情和国内市场、缺少市场拓展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等有直接关系。此外,“海归”自身的想法与心理素质也是制约“海归”企业做大做强的原因之一。 

武汉市人事局流动调配处处长王星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我发现一个特点,武汉的留学生企业都做不大,搞到300万元,就是一个坎,再也上不去了。”
除了社会、经济等原因外,跟留学生的心态也有很大关系。王星介绍,武汉创业园区内有一位研究遥感控制技术的“海归”,由于技术股份不能做股东,他就不出售技术,又不愿意放弃做董事长,所以就不做什么打算。“每年只研究他的技术,赚那么几百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价值在下降。” 

武汉兰丁肿瘤早期诊断检测中心主任孙小蓉说:“很多刚刚回国的人看不惯领导,看不惯群众,自己也很痛苦。”孙小蓉对“海归”们的建议是,重新生活在一个落后的地方,不要以为什么都比别人好,在企业里不管是做头也好,做尾也好,都要把自己的位置定好。

“海归”心声一:不一定都要成功 

王惠生(上海睿星基因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留学生企业不一定都要成功。企业成功有很多因素,有自己的规律。对于大多数留学生来说,他们局限于国外和国内的同学、朋友圈子,数量少,结构单一。如何将国外企业本土化,对留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企业不一定冠以留学生的名号就能成功,怎样实现创收的模式和核心价值才是关键。

“海归”心声二:扶持一两个留学生企业做示范 

罗楹(上海睿星基因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我建议政府扶持一两个留学生企业做成功的例子。目前,最好的企业没有一个是留学生企业。新浪、搜狐有留学人员企业的影子,但跟高科技没有太大关系。必须要有一两个成功的例子,到底是政府运作为主,还是市场运作为主,看留学生创业涉足的领域。

“海归”更适合提供咨询决策 

周怀北(湖北省留学人员创业园主任):留学生创办企业其实是一个误区。 

留学生归国,不仅仅是为企业,归国留学人员的强项也不是办企业。我认为留学生能做的事情是提供国内人才所没有的观念、阅历。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回国后不一定要当什么“长”,管理也不是他们的强项,他们其实更适合于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咨询和决策。

政府声音一:市场营销能力可能只是“大专水平”

王星(武汉市人事局流动调配处处长):由于长期在国外求学、工作,多数留学生对国内的环境不熟悉,难以融入市场和社会。留学生们搞市场、营销的能力可能只是“大专水平”。“当企业做到这个程度时,有两种选择:要么把企业卖掉,换个地方再重新创业。例如正泰数码,我就劝他们卖掉,企业创办只有2年时间,年产值几百万元,去年卖给北京获得1800万元;或者请专业的营销、市场人才来加盟。”
 
政府声音二:民间资本不容易利用 

郑健波(杭州市人事局副局长):实际上留学生争取民间资本是不容易的。 

浙江的民间资本是靠一点一滴慢慢积聚起来的,不能期望任何一个民营企业家看到留学生的项目就投资。我们作为人事部门,也不能包办,这也不现实。 

我们只能搭建一个平台,提供企业需要的服务。留学生手中的项目,很多在国外已经开展,国内暂时还未开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6 00:0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