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22|回复: 0

《转应曲》–戴叔伦

[复制链接]

389

主题

2万

回帖

3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熱心會員

积分
397188
发表于 2006-2-5 19: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应曲》–戴叔伦


边艸,边艸,边艸尽来兵老。
 ﹉  ﹉      ﹉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      ﹌
明月,明月,胡茄一声愁绝。
  ̄   ̄       ̄

【注解】

  《转应曲》又名《调笑令》另名《宫中调笑》
  
  《转应曲》虽属单调小令,在用韵上却比较复杂,全词八句共押四仄韵、二平韵、二叠韵,还要三换其韵(起韵用仄、二韵换平、三韵在转仄),如此全词句句入韵。

  〔草.草.老→晴.明→月.月.绝〕

  此曲唱法早已失传,然而在颂读时仍能感受行云流水般的节奏音韵之美。对于小令能有这般复杂的用韵,变化多端的构局,堪称旷世绝作。

  戴叔伦的作品在唐大历、元贞年间,以擅长反应社会现象以及边塞情事著称。《全唐诗》中犹有他的诗作数篇,然词作仅存此篇。

【寂风随写】

〔边艸,边艸,边艸尽来兵老。〕

  起笔便清楚的点出了场景,叠句更加强边塞地区广阔、孤寂。一下子就将我们带入了晚唐边塞,也让我们清楚的看见长年戌守的兵卒的苦闷。

  以“草”衬扥“兵”的渺小卑微,用“尽”推演长年戌守年轻到“老”的漫漫时间煎熬。充分的反应长期戌边的的生活愁苦。相对的也明示著作者对边防官兵生活的了解与同情,并用这种同理心贯穿全词。

  黄永武《诗与美》:连接三个‘边艸’原本是要显示塞草连天,无穷无尽。一堆边草之外,又是一堆边草,一堆堆直堆到边塞之外。诗中利用二字一节的节奏,摹绘一丛丛、一堆堆的形象。但这‘艸’字如写作‘草’就减弱了视觉的印象,如写成‘艸’用艸来摹绘这自然符号,效果会更加凸出。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山南山北描绘着边地与中原间的阻隔,即便是雪晴之日,边地依然是酷寒之地。千里万里划开了空间的距离,边兵与亲人间的距离之遥只有明月可以跨越。

〔明月,明月,胡茄一声愁绝。〕
  
  明月啊!明月!在那严寒的冬雪夜里,遥望明月思念远方家人的情境已经够可怜了,怎奈偶尔的一声声悲悲戚戚的胡茄声,呜呜噎噎的让戌卒们闻之心碎。

  作者在铺景上的匠心处处可见,边艸尽处→孤苦老兵→群山阻隔→思乡明月→催心胡茄。一步一步的把读者推入“愁绝”之境,而这“愁绝”二字更将这看似平面的景点活了,注入了沉重的情感,加强了整阙词的艺术张力。

  闭目想像;在那茫茫无边无尽的荒原夜里,老兵瑟缩着身躯看着阻绝家乡的群山峻岭,思念亲人只能藉由空中的明月,遥想远方亲人也同他一般,望着明月想念他。这时传来低沉悲戚的胡茄声,怎不令人心碎、怎不叫人愁绝!

轉貼:寂风随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6-11 07:5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