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36|回复: 0

蔣介石家罕见私房照大曝光

[复制链接]

0

主题

194

回帖

294

积分

中级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294
发表于 2006-2-6 23: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URL="http://www3.discuss.com.hk/misc.php?action=viewratings&tid=627307&pid=14045071"][/URL]蔣介石家罕见私房照大曝光

  
【珍貴的歷史】蔣家私房照

  蔣家---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有爭議的一個偉大的家族.雖然,在成王敗寇的年代裏,作為一個落寞的家族,漸漸的遠離大陸的這片土地.但是,蔣家維護中國統一,拒絕任何人搞台獨,這樣大義秉然的精神,另人肅然起敬!

  蔣介石的哭泣

  有別於官方照片中高高在上的英姿,蔣介石面容哀慟。1937年,在革命元老朱培德上將的葬禮上,蔣介石對這位於北伐、剿共期間盡心盡力的老將感傷不已。

  

  在臺灣的蔣介石

  

  1949年,蔣介石在內戰失利中退守臺灣,這年他六十二歲。自1945年抗戰勝利後,短短四年間,國民黨部隊被解放軍節節逼退。原本蔣介石思忖既能度過險惡的八年抗戰,對打擊中共自然更是信心滿滿。然而國民黨政府的腐敗,激起經濟的動盪,人民對中央失去信心,這成為國民黨頓失政權的最大原因。

  晚年的蔣介石

  蔣介石拄著手杖,坐在竹椅上,留下這禎臺灣人熟知的照片。照片中的蔣介石,是個慈眉善目、樸實無華的老人。蔣介石一身極具爭議,但是他的簡樸作風、平實平淡的生活習慣、不講究奢侈派頭,是比較為人民所公認的。這種風格雖然不見得影響妻子宋美齡,但是與蔣經國極為相似;蔣經國的簡樸隨興更勝於蔣介石。蔣介石的健康狀況,直到1972年8月的一場意外的車禍,才急速下降。蔣介石的座車被一名少將的座車撞上,使蔣必須接受長期治療,不堪其苦。

  

  權力的頂峰

  手執軍刀,神采煥發,蔣介石位於權力的頂峰。孫中山逝世後,蔣介石揮師北伐,一方面完成總理遺志,一方面和汪精衛、胡漢民、李宗仁、中共等勢力展開鬥爭。汪、胡在國民黨內的輩分高過蔣介石,均是文人出身。李宗仁所領導的桂系軍閥,在東征、北伐及後來的抗日戰爭中均貢獻卓著,但長期以來一直是蔣介石明爭暗鬥的對手。

  蔣介石生平

  民國時期,蔣介石不但叱吒中國,並馳名國際。從攀上權力的頂峰,到失去大片江山,一生極具戲劇性。

  蔣介石(1887-1975),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學名志清,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人。1906年赴日,結識陳其美。回國後,1907年就讀保定陸軍速成學堂,學習炮兵,1908年獲公費前往日本振武學校學習,並在陳其美介紹下,加入同盟會,參與反清革命事業。1910年辛亥革命爆發,蔣介石回國,受滬軍都督陳其美的指派,率先鋒隊進擊杭州,參加攻克浙江的戰鬥。隨後任滬軍團長,極受陳其美賞識。二次革命失敗後,蔣介石再渡日本。1914年孫中山于東京成立中華革命黨,他奉派返國協助陳其美反抗袁世凱。

  1916年袁世凱死後,中國仍陷於分裂。1917年,孫中山在廣東建立中華民國軍政府,蔣介石於1918年來粵,擔任粵軍總司令部作戰科主任、第二支隊司令,之後卻因人際關係不順遂,即返回上海。1922年,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叛變,帶給了蔣介石的人生重大轉折。陳叛變後,孫避難于永豐艦,蔣聞訊急奔廣州,登艦隨侍四十餘日,由是得到孫中山的信任與器重。1923年,蔣出任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和行營參謀長,並赴蘇聯考察。1924年國共合作後,孫中山更將黃埔軍校校長、粵軍總司令部參謀長等重要職位交給他。同年,蔣領軍東征陳炯明,次年二次東征,戰果卓著。

  1926年,孫中山過世的隔年,蔣介石誓師北伐。1927年4月,發動「清黨」,與共產黨決裂,並與汪精衛「寧漢分裂」。8月,被迫下野。12月,與宋美齡於上海結婚。1928年1月,重新取得領導地位,繼續北伐,在張作霖「易幟」之後,暫時在名義上統一中國。1929年,蔣與桂、閻、馮三派爆發內戰,分別擊敗對手。1930年蔣介石開始「剿共」,但「九一八事變」後,他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受到抨擊,1931年再度下野,但很快複出,繼續與中共展開武裝鬥爭。1936年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蔣介石答應與中共合作抗日。

  「西安事變」後,直到1937年領導八年抗日戰爭期間,蔣的聲望極高,受到人民擁戴。然而在與共產黨全面內戰期間,逐漸失去民心,1949年1月,在兵荒馬亂、民生動盪中,蔣被迫第三次下野。國民黨政府來台後,蔣複職總統,並連任四屆,1975年病逝於臺北。

  

  氣勢淩人

  1933年,委員長蔣介石氣勢洶洶,校閱部隊討伐「閩變」。當時蔣介石發動大規模「剿共」,卻驚聞福建的十九路軍叛變,「閩變」爆發。蔣介石震怒,不得不改變軍事部署,乃將「剿匪」部隊抽調一部份主力,由江西、浙江向福建進兵。

  

  蔣介石校閱在台部隊

  

  蔣介石在寒風中校閱部隊。蔣介石在戰事連串失利間,1949年金門的「古甯頭大捷」,卻使國民黨得到舒緩的機會。1950年突然引發的朝鮮戰爭,成為兩岸分立的歷史轉捩點。之後兩岸各自發展,曆半世紀餘。蔣在台初期亟思反攻大陸,只可惜主客觀形勢時不我予,「反攻大陸」淪為口號。

  「總理遺囑」與蔣介石

  

  至今,海峽兩岸均對孫中山推崇感戴。孫中山曾說「民生主義就是共產主義」,並以「聯俄容共」的實際行動,結合國、共的政治與軍事力量。1925年孫中山過世後,蔣介石在1926年因「中山艦事件」排除中共勢力,1927年更以流血方式發動「清黨」,自始雙方種下深仇巨恨。

  兩名二戰代表人物的晤面

  

  1960年美國總統艾森豪來台訪問,蔣介石一身筆挺軍服,前往松山機場迎接。艾森豪訪台象徵著中美友誼堅固不渝。艾森豪是歐戰的英雄人物,蔣介石則結合中國各黨各派進行八年抗日戰爭,兩人都是二戰代表人物之一。在美蘇冷戰時期,臺灣成為美國在遠東防堵共產勢力的一座堡壘,美國政府將物資和軍隊輸往臺灣,使蔣介石無後顧之憂。

  跪送蔣公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病逝,享年八十八歲。當時臺灣人民普遍表達哀慟之情,元首「駕崩」,下跪就成為自然之舉。無論這是不是「造神」運動下的荒謬行徑,但是當時許多官員和老百姓向蔣介石行跪拜之禮,確實是出自真情,如同中國風俗中子女對已故父母行跪拜之禮一般。直到1988年蔣經國逝世,儘管跪拜者較為減少,但人民慟失偉大領袖之情仍溢於言表。

  名校時期的宋美齡

  1910年代,宋美齡就讀波士頓的威斯理女子學院(Wellsely College)。宋美齡神情銳利,有著強烈的個人主義。該校是著名學府,培育過許多傑出校友,包括美國國務卿歐布萊特、總統夫人希拉蕊、女星琥碧戈柏,華人方面則有宋美齡、作家冰心等人。宋美齡出身豪門世家,十三歲時赴美,英文流利道地,這不免讓她自視甚高。基本上,宋美齡有洋派的一面,卻又注重中國人的風俗習慣。

  宋美齡生平

  宋美齡系出名門,她的舉止風采不但風靡中國,並曾在訪美時廣受讚譽。在臺灣期間她沒發揮具體的政治影響力,後來長居美國遠離俗世,過著富貴而清淡的生活,更傳奇的是她活過百歲,是民初的政治人物中最長壽者。

  宋美齡(1897-2004 ),廣東文昌(今屬海南)人,父親宋耀如是自美歸國的華僑牧師。宋耀如後來經商成功,大力資助孫中山革命,這也使他的兒女們與政治結下不解之緣。他的兒子宋子文曾任外交部長,三個女兒宋藹齡、宋慶齡、宋美齡分別嫁給孔祥熙、孫中山、蔣介石三位名人。關於宋美齡嫁給蔣介石,說法甚多,許多人僅以「政治聯姻」視之。但是也有人指出,宋美齡對蔣介石一見鍾情,這促使作風自我的宋美齡在宋家反對之下,仍毅然嫁給早有家室、擁有多名情婦的蔣介石。

  宋美齡具有濃厚的個人主義行事風格,與她受美式教育有關。1910年,十三歲的宋美齡前往美國,後就讀於威斯理女子學院。1920年,宋美齡返回中國。1927年,自稱談過幾次戀愛的她,嫁給大她10歲的蔣介石。蔣介石因此也受洗為基督徒。

  抗戰爆發,蔣氏伉儷的聲望達到頂峰,宋美齡熱情澎湃,1937年在上海慰勞官兵途中,座車被炸翻,受到輕傷。儘管如此,事後宋美齡仍多次著軍服、打綁腿,親赴前線為官兵打氣壯威,廣受好評。

  1943年是宋美齡一生最璀璨的時期。為尋求美國鼎力支持中國抗日,宋美齡在訪美期間,充分展露上流社會人士的行儀丰采,她以流利的英語,發揮鏗鏘有力的口才,驚動全美上下。在一場國會的演說,宋美齡堅定的說:「根據我們中國人民五年半的經驗,確信光明正大的甘冒失敗,比起卑鄙可恥的接受失敗,更為明智。」她的演講得到如雷如潮的掌聲,成為記者追逐的對象。時代雜誌以「機智、美麗、風度」形容這位中國女士。

  來台後,蔣介石曾命她為「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主席」、「中國國民黨評議會 主席團主席」。1975年4月,蔣介石過世,宋美齡與蔣經國頗有齟齬,8月宋即赴美長居紐約。宋美齡無子女,陪伴她的是姐夫孔家的後代,但孔家累積財富的方式曾引起非議,這也使宋美齡的名聲頗受波及。

  

  第一家庭

  1920年代,宋美齡和丈夫、母親等家人合影。前排右一是大姊宋靄齡,中間是宋母倪桂珍。後排右一是弟弟宋子安,右二是大姊夫孔祥熙,左一是弟弟宋子良。宋家另有次女宋慶齡和長子宋子文。宋母曾反對么女嫁給蔣介石,在靄齡和孔祥熙勸說下方答應這門婚事。據與宋美齡親近的人士表示,宋美齡對蔣介石一見鍾情,覺得蔣比二姐夫孫中山英俊。蔣在當時有元配毛夫人,以及姚治誠、陳潔如三位夫人。

  

  宋美齡與宋慶齡的兩條路

  

  宋美齡站在二姊宋慶齡身後合影。宋慶齡二十二歲時,在父親反對之下,嫁給大她二十七歲的孫中山。宋慶齡崇拜孫中山的英雄氣質與愛國情懷,毅然追隨孫中山。1925年孫中山過世後,她依然堅持丈夫的「聯俄、容共、扶助農工」三大主張,因此對蔣介石屠殺共產黨員極表不滿,公開譴責蔣介石。

  轟動一時的世紀婚禮

  

  1922年,宋美齡在孫中山家第一次見到蔣介石。五年之後,他們步入結婚禮堂。1922年,正是蔣介石竄起的一年;他在烽火中登上「永豐號」戰艦與孫中山共患難,由是得到孫中山的賞識與拉拔。五年以來,蔣介石如日中天,北伐雖未完成,但儼然是中國新一代霸主。1927年蔣介石「清黨」後在派系鬥爭中暫時下野,但他在下野時期卻完成了一樁世紀婚禮。

  軍頭身邊的嬌小女子

  

  圖為1925年,黃埔軍校的閱兵大典上,宋美齡站在蔣介石身邊,陪同觀禮。兩年後宋美齡終於成為蔣介石的女人。照片中,難免會使人覺得女性只是男性權力下的附屬品。然而事實證明,宋美齡不只是個花瓶,她勇敢的跳入政治洪流中,最明顯的例證就是「西安事變」和抗戰時期的表現。

  

  1940年宋氏姊妹合影。自從宋慶齡公開反對蔣介石以後,三姊妹難得齊聚。民國時期最具權勢的家族是「蔣、宋、孔、陳」,人稱「四大家族」;最引領風騷的三個女人則是宋氏姊妹——宋靄齡(中)、宋慶齡(右)、宋美齡(左)。三姊妹分別嫁給民國三位要人孔祥熙、孫中山、蔣介石,因此民間盛傳「一個愛錢、一個愛國、一個愛權」。

  蔣氏伉儷最輝煌的歲月

  

  抗戰期間,1941年蔣介石夫婦合影。對日抗戰使兩人的聲望達到空前。抗戰之前蔣介石雖號稱中國的領導者,但連年內戰,使他受到責難。抗戰爆發後,各省軍閥和共產黨與國民黨團結抵禦外侮,民心廣沸,將蔣介石的聲望推向頂點。儘管戰局失利,人民對蔣仍深具信心。蔣夫人宋美齡在抗戰時也發揮外交長才,1943年的出訪美國,使中美合作的基礎更形強化。當時美國上下感動於這名中國婦女嬌小身軀所散發的能量,上有羅斯福總統的夫人埃利娜為她傾倒,下有老百姓寫信和送禮物到白宮轉交宋。

  抗戰時訪問印度

  宋美齡是蔣介石外交上的左右手。圖為1942年蔣介石夫婦訪問印度甘地。此次訪問是向甘地和尼赫魯尋求合作抗日,蔣表示支持印度的獨立運動,但同時希望甘地警惕日本日軍侵印的野心。英國對蔣的立場雖然不悅,但因歐洲戰場危急,只能以聯合中國抗日為優先。隨後,中美空軍飛越喜馬拉雅山直抵印度,將印度當成中國最大的國際後勤基地。

  

  宋氏三姊妹

  1950年代在台接待日本首相岸信介

  

  1957年,日本首相岸信介訪問臺灣,蔣介石和宋美齡表達歡迎之意。此行中,他向蔣介石保證日本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並且不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1971年以前,中華民國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與臺灣保持邦交的國家高達67個。據聞宋美齡雖愛面子、常因小事發大脾氣,然而一旦細心起來,總能使人賓至如歸,如沐春風。

  「莊敬自強,處變不驚」

  

  [ 本帖最後由 rsfwong 於 2006-1-6 01:17 AM 編輯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6-29 08: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