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99|回复: 0

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印度经济能超越中国吗?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5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245
发表于 2006-2-19 00: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印度无处不在"(India Everywhere)这场宣传风暴,由印度工业联合会(Confederation of Indian
Industry)炒做,席卷了今年在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 (World Economic
Forum)年会。如果公关是经济成功之道,印度将天下无敌。印度人确实无处不在,而中国人则相对不那么显眼。由于印度本财年(截至2006年3月31
日)经济增长预测目前为8.1%,因此印度人信心高涨。但信心有一个邪恶的双胞胎:自满。印度目前的增长率能否持久、明确地高于过去25年的平均水平,还远无法肯定。印度在挖掘自身潜力方面能否超过中国,也同样远无法肯定。印度还需要进行大量改革。印度人越是自满,就越有可能做的太少、太慢。

  迄今为止,中国一直领先。过去25年,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接近10%。据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表示,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增长速度几乎是印度的两倍。

  这种相对表现会改变吗?更重要的是,它会不会因为印度经济增长的飙升而改变?在即将出版的一本书的序言中,印度政府前首席经济顾问尚卡尔•阿查里雅
(Shankar Acharya)令人信服地驳斥了这一观点。他认为,印度的中期经济增长很可能维持在每年6% 左右。*



  这确实与趋势相一致(见图)。印度不仅过去25年的平均经济增长率接近6%,而且其5年移动平均值也未显著偏离这一水平。虽然印度的经济增长在过去3年超过了7%,但在这之前的3年,印度的年均经济增长仅为4.7%。印度近年经济增长的飙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景气循环,而非结构性原因。

  那么,理智的分析师为什么要预期印度经济会突飞猛进呢?这有三个主要原因:第一,印度的人口状况相对有利;第二,印度的机制好过中国;第三,印度有更多空间改善其政策与投资表现。这些理由颇为有力。但它们还是在说潜力,而非实际表现。

  根据联合国(UN)的预测,印度的人口负担率(低于或高于标准劳动年龄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确实将降至中国的人口负担率之下,但到2030年才会发生。此外,两国仍有机会提高劳动力素质,并将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出来。

  遗憾的是,在吸纳劳动力进入生产性就业方面,印度做得特别糟糕。例如,在1993至
1994年以及1999至2000年间,印度经济年增长率达6.5%,而就业增长仅1%。受限制性劳动法规的影响,有组织制造业的就业人口一直徘徊在
600万左右,也就是占总劳动人口的1.5%。而大受吹捧的印度信息技术部门仅雇佣了100
万人,不过是沧海一粟。未被利用的劳动力不是优势,而是可怕的负担。

  印度拥有诸多优于中国的制度优势,这也是事实。印度有发展完善的私人部门、相对成熟的法律制度、稳定的民主政治以及言论自由。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治理指标反映了其中部分优势,尤其是在“话语权和问责制”一项上,印度的得分要高很多(见图表)。在“防治腐败”与“
法治”两项上,世界银行也给了印度稍高的评分。但在“监管质量”与
“政府效率”两项上,世行则给了印度较差的评分。政府效率这一项几乎勿庸置疑,中国调动资源的能力仍然远远超过印度,中国在建造基础设施上的卓越表现就是例证。



  这使我们想到了第三个原因,即改善政策的潜力。印度大有机会提高投资率。即便在中国近期对其GDP进行修正之后,印度的投资率仍远低于中国(见图表)。投资率差距是造成两国经济增长差距的近因。

  在巨大的投资差距背后,是印度政策长久以来的重大失败。庞大的财政赤字就是一例。更重要的原因是,存在于劳动法、保留小规模产业生产,甚至贸易政策中的深层次障碍,阻碍了劳动密集型生产的快速扩张。这既而有助于解释中印增长的最大差异:从1990年至2003
年,中国制造业以每年近12%的速度增长,而印度仅以6.5%的速度增长,远低于印度服务业 7.9%的增长速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一份有启发意义的工作论文指出,这种模式与长期向技能密集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倾斜相关。**到1980年,这种倾斜造就了相对较小的技能密集型制造业。此后,它还造就了异常庞大、但也是技能密集型的服务业。2000年,印度就业中服务业的比例,与可比国家相比要低17个百分点以上,尽管其产出比例要高出4个百分点。这两种模式都有不利于大规模就业的倾向,以至于会丧失有利可图的机会,影响经济增长本身。印度想要繁荣,就必须改变这一现象。



  过去25年,印度经济表现的改善既是事实也是成就。不过,它还可以做得更好。但如果要变得更好,进一步进行实质性改革是少不了的。正如阿查里雅先生所指出,必须在5个关键领域做出变革:解除劳动力市场管制并结束保留小规模产业生产、重振农业增长、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消除经常预算中的财政赤字,最后是全面私有化及贸易进一步自由化。

  是的,这些都会很难,但也极为重要。印度站在加速增长的门槛上,但假如没有大量支持,它是跨不过这道门槛的。

  *《印度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增长文集》 (Essays on Macroeconomic Policy and Growth in
India)(牛津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

  **卡尔帕那•库哈(Kalpana Kochhar) 等人合著,《印度发展模式:过去与未来》 (India’s Pattern
of Development: What Happened, What Follows?)2006年1月,
WP/06/22,www.imf.org。

  译者/张征

  (责任编辑:槐淮)来源: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6 12:0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