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83|回复: 0

"馒头教主"胡戈专访:别人恶搞我 我会很荣幸(组图)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12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938
发表于 2006-2-20 03: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胡戈再次造就了网络上“一夜成名”的神话。去年12月18日,胡戈决定改编《无极》,10天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制作完成。2006年年初,这部小片在网络上蹿红,2006年2月12日,陈凯歌称已起诉胡戈。之后,胡戈和“馒头”的名字迅速成为国内娱乐圈的最热门话题。

  2006年2月15日,胡戈正式向陈凯歌道歉。截至昨日,胡戈承认已和《无极》方律师有过接触,但双方意见没有取得一致。胡戈的底线是:可以道歉,但不承认侵权。

职业

  做主持人,我感到很枯燥


  记者(简称记):去上海之前,你曾做过电台主持人,当时主持什么栏目?

  胡戈(简称胡):当时主持的是音乐节目,在武汉交通音乐频道主持每晚8点档的《国际流行频道》,就是做国际流行音乐,后来又主持谈话节目《胡椒爆生姜》。

  记:为什么又不做主持人了?

  胡:做这行之前喜欢,但真进去了感觉还是有差别的,主要觉得很枯燥、重复,就不太感兴趣了。

  记:那后来又去做什么了?

  胡:开始做音频制作,在北京呆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到上海。现在没有什么正式工作,倒是有自己的专业网站,叫“音频应用”。要说音频制作,学了也有6年了,全是自学的。

  记:学这个需要很多设备吧?这方面花钱多吗?

  胡:所有的设备都是自己买的,这中间花了多少钱,我也算不清楚。

  爱好

  速度轮滑,每天练两小时


  记:除了做音频应用,还有什么特别的爱好?

  胡:我爱好很多,特别喜欢速度轮滑。这个爱好占用了我很多时间。有段时间,我每天拿出两小时来练习,还曾在省级比赛中获奖。但“馒头事件”以后,已经不能坚持了。也就是爱好,并不是想做专业发展。

  记:除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还有什么得意的事情?

  胡:得意的事情那就太多了,除了刚才说的速滑,我还做过原创的搞笑音乐,我还喜欢练滑翔伞。

  记:这些爱好都不是一般人的爱好啊!

  胡:(笑)我做事情还是很认真的。

  记:那些原创音乐还可以搜到吗?

  胡:还可以搜到,但我唱得不太好听,名字还是不说的好。

  习惯

  不抽烟不喝酒,是夜猫子


  记:刚才我打你的手机,接电话的是位女孩,她是你的朋友吗?

  胡:那是我的工作助理,我这几天的电话特别多,我的手机也转到座机上了。我忙的时候,我的工作助理就帮我接电话。

  记:《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非常搞笑,你在生活中的性格也是这样的?

  胡:我骨子里是有娱乐精神的,朋友们也是这么看我。但我性格中也有闷的一方面,刚开始接触的人可能会有这种感觉。

  记:日常的生活规律是怎样的?抽烟或者喝酒?

  胡:不抽烟,不喝酒,但熬夜,是夜猫子,一般是凌晨4点左右睡觉,中午起床。这段时间采访比较多,也保持了这个习惯。

  记:据说你喜欢吃青菜盒饭?平时自己做饭吗?

  胡:是喜欢,但我自己不做饭。

  电影

  他的作品,最爱《霸王别姬》


  记:你的《春运帝国》中用了很多片子,平时自己都喜欢看什么电影?喜欢哪些导演?

  胡:最喜欢看科幻电影,像《黑客帝国》系列,但那些导演的名字都记不住。

  记:国内的片子看吗?

  胡:主要看的是美国片,国内的看得不多,但一般的大片还是都看过。

  记:陈凯歌的电影看过几部?喜欢哪部?

  胡:就看过《霸王别姬》和《无极》。个人还是喜欢《霸王别姬》。为什么?因为大家都说好啊!呵呵。

  记:陈凯歌的片子不太搞笑,有没有觉得他没有娱乐精神?

  胡:我不太知道他有没有娱乐精神。

  网友为胡戈作品做的海报

  恶搞

  别人恶搞我,我不会告他


  记:什么时候开始上网?

  胡:我有7年的网龄了,没事就整天在网上。

  记:上网主要做什么?

  胡:做专业的音频网站,跟圈子里的专业人士聊天,沟通一些技术问题。

  记:网络上的恶搞类视频、文学,有没有看过?

  胡:我不喜欢文学,也不去看。要说恶搞类,我看过《大史记》,非常喜欢。

  记:怎么理解恶搞的“恶”字?

  胡:就是很夸张,表示程度的副词,有“超出一般程度”、“让人哭笑不得”等含义。现在大家都这么说,所以我觉得这么用也无所谓。

  记:现在网上已经出现很多恶搞你的文字作品了,你会不会去告他?

  胡:是吗?好啊,我还没看过。我感到很荣幸,高兴还来不及,当然不会去告他。

  名气

  最希望,媒体早点忘掉我


  记:现在对官司什么态度?

  胡:如果伤害了别人,我可以道歉,但我没有侵权。

  记:因为官司,你一夜之间成了名人,有没有想未来?

  胡:我现在脑子中一片空白。

  记:那目前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胡:希望你们这些媒体和记者们早点把我忘掉(笑)。

  ■后续

  胡戈之后遍地孪生“馒头”

  在胡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引发官司争议后,针对这部短片又出现了大量恶搞作品,不仅有帝国时代版《无极》、漫画版《无极》,还出现了各种以“馒头“为标签的文字。北大陈晓明教授的“系列文化”说似乎得到了证实。

  “馒头”版《吉祥三宝》

  “阿爸!”“哎!”“馒头出来网友都看了吗?”“对了。”“馒头出来无极去哪里?”“在欧洲。”“我怎么找也找不到它?”“没人看了。”“馒头、无极、网友就是吉祥的一家!”

  “阿妈!”“哎!”“无极出了什么时候出的馒头?”“无极被大家痛骂的时候。”“馒头出了陈kg能坐得住吗?”“他已经告了。”“陈kg告来告去能告赢吗?”“他会长大的。”“无极、馒头、陈kg就是吉祥的一家。”

  “宝贝!”“啊?”“馒头像太阳照着无极。”“那无极呢?”“无极在跟着陈kg旅游。”“那陈kg呢?”“陈kg正在狂吼。”“噢!明白。”“它们三个就是吉祥如意的一家。”

  (网民布兰图索)

  “馒头”版《纪念陈凯歌君》


  公元2006年2月11日,就是著名导演陈凯歌在柏林机场向记者透露准备起诉胡戈的那一天,我独在网络上徘徊,遇见黄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陈凯歌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陈凯歌先生目前是需要一盆冷水的。”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看过的国产电影,大概是因为往往名不副实之故罢,口碑一向就甚为差劲,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推出了《无极》的就是他。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职业毫不相干,但在观众,却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艺术创造”,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摘录,网民古月之寸)

  模仿的“馒头”解说词

  一个小小的馒头引发出一场惊天官司,本该是胸襟开阔的国际级大导演,却因为一件小事造成了人性的扭曲,是什么使得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此脆弱?人民群众原本应该严厉指责被告,但却始终未能完成任务,这又是为什么?案情扑朔迷离,真相直到最后一刻才大白于天下,敬请收看《部落格在线》2006年情人节特别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引发的官司》。

  (摘录,网民shiwen840412)

  文言版《馒头传》

  才俊青年胡戈者,滑稽多智,巧思精绝,因无极而生两仪,循两仪而生四象,踞四象而蒸馒头,外引宣谕台之八股,内调大无极之生蔬,以馒头为药引,烹制麻辣佳肴,点染喷饭美味。举凡陈氏得意之局,尽皆智者不齿之所;大率巨作匪夷所思,偏有小弟风生谈笑。血案因馒头而起,大片遭笑话毁誉。观者无不大噱,真正老少咸宜。

  陈氏大愤,将诉有司以惩才俊焉。陈氏之不智于斯可见也。

 ■声音

  “馒头”是对权威的嘲讽

  (陈晓明,著名文学评论家,教授)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代表了“系列文化”的产生。特别是网民,不再需要一本正经的东西,只需要乐一乐,闹一闹,这些作品表达了平民的态度,构成了对权威的嘲讽。“系列文化”现在正在蔓延,在审美疲劳的时代,它重新触动了人们的神经。

  这是一个文化平民化的时代,任何公众都有权对文化产品做出自己的评价,权威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这个时代,精英文化和平民文化都有了快速的发展,平民对待问题不再盲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看法,精英文化想超过平民文化越来越困难。精英文化做的不是打击平民文化,而是提高自己。

  对这个官司事件,我觉得陈凯歌有点小题大做。作为一名著名导演,应当有容纳批评的胸怀。而且,陈凯歌应当明白的是,他之所以有今天的地位,根基就在于大众的爱戴[/url],更应该接受大众的种种意见甚至不满。

  陈胡之间存在“代沟”

  (张颐武,著名文学评论家,教授)

  我认为,陈凯歌和胡戈之间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冲突,因为这两个人有不同的背景,造成了两人之间实际存在的代沟和裂痕。

  先说代沟,这是时间纬度上的。陈凯歌受传统文化影响比较深,而胡戈则思维活跃开放。所以陈凯歌一听到有人贬低他,就怒发冲冠,非常难以接受。比如有年轻人称赞一位教练,称他是“骨灰级教练”,这位教练以为说自己短寿,就非常生气。这就是两代人之间的区别。

  再说裂痕。在空间上,陈凯歌代表网络下的人,胡戈则代表着网络一族,处于不同的空间。当胡戈在陈凯歌不熟悉的空间做了恶搞作品,网络族一笑了之,但陈凯歌却怒不可遏。也就是说,本来陈胡两人是平行线,现在突然相交了,就会出现麻烦。

  这本来是个饭桌上的话题,但现在通过起诉事件,它进入了公共领域。我关注这起事件的结果。

  《侏罗纪公园》也曾被恶搞

  (邱华栋,新生代作家)

  胡戈和《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代表了解构文化的一个发展。在西方,这种解构艺术早就存在了,比如好莱坞的《侏罗纪公园》,曾经被恶搞成《侏罗鸡公园》,但原来的制片方并没有什么反应。这只是后现代文化的一种幽默,陈凯歌太严肃了,态度也有些过激。

  ■采访手记

  谁说陈凯歌没有娱乐精神?

  这几天,每天给胡戈打电话已经成了我的一个习惯。这种打电话的频率,也许分居两地的恋人都难以企及。

  电话那边胡戈的声音,永远的低沉冷静。只是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胡戈对问题的回答越来越简单,反应速度越来越慢。有时候,记者需要重复一下所问的问题,胡戈才能给出简明的回答。怎么回事?胡戈在博客中写的一篇文章名字也许能够解释——“累”。

  这位“馒头教主”正在承受以前不曾有的生活。从他吃早点开始,五六台摄像机就对他的生活开始拍摄,让他“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当然,他没有去钻地洞,也没有选择逃避或者沉默。他每天依然接受十几家媒体的采访,用平静而倔强的声音表示“我没侵权”。没有人知道,在平静生活突然变得天翻地覆之后,这位年轻人内心承受着多大的心理压力。

  而在另一边柏林,那位著名导演还在红地毯上为自己的《无极》作秀。这形成一种明显的不对称。除了最初的“激动”和“怒斥”,娱记们极少能从这位著名导演那里得到相关信息,所有的事件进程只能从平民胡戈那里获知。但反过来,掌控官司事件进程的,却又是那位轻易不以平常面目示人的著名导演。

  北大教授陈晓明表示,他期待着“馒头”事件的和解,希望陈凯歌能“一笑了之”。“胡戈即使有意见,也是针对电影作品,而不是对陈凯歌个人。一个世界级导演,面对别人对自己作品的评论,为什么就不能有雅量呢?”但随后,陈教授又加了一句:“如果陈凯歌真的是想炒作,那又另当别论。”

  陈凯歌是在炒作吗?在他宣布要起诉胡戈以后,很多人都为他的“较真”不满,觉得他“缺乏娱乐精神”。但现在看来,《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之所以能从网络事件转变为娱乐界大事件的,恰恰就是因为陈凯歌,因为他的“较真”和“怒斥”。胡戈为网民带来了快乐,但陈凯歌给大众带来了娱乐。

  有了陈凯歌的娱乐精神,胡戈恶搞版的《无极》,就不再仅仅是很多网民在冬季里的那份温暖记忆。

  ■网络恶搞简史

  “恶搞”这个词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这个恐怕难以细查,目前的《现代汉语词典》也没有收入该词。按照一般的理解,它有着“夸张”、“解构”、“戏仿”等含义。网络上的恶搞,胡戈和“馒头”并非第一个,下面是较为出名的一些恶搞事件。

  小胖摇身一变成“角斗士”

  很陶醉VS很受伤

  典型案例:罗永浩、小胖

  罗永浩:自称由诗人沦为一名教师,高中没毕业就在新东方当上了英语老师。他的学生把他特立独行的讲课录音传播到网络上,引起巨大轰动。

  小胖:照片传到网上后,被无数精通图片修改技术的人改得千变万化、千差万别、千奇百怪,一时间各路大片的海报都出了小胖改编版。当然,这种搞怪方式也受到了一些人的批评。

  商业运作VS网友炒作

  典型案例:E欣欣、后舍男生

  E欣欣:一个真正属于E时代的明星。舞台、影视剧、漫画书、游戏、电脑软件……E欣欣的身影无处不在。在商业策划下,E欣欣是“八位一体”的全栖娱乐明星。

  后舍男生:靠给“后街男孩”的歌曲配上搞笑视频,两位美术学院雕塑系男生莫名其妙地一炮而红,每部新作都被追捧。近来他们已经修成正果,与某著名娱乐公司签约。

  体育名嘴VS著名球星

  典型案例:《韩乔生语录》、《李毅大帝本纪》

  《韩乔生语录》:鉴于韩乔生在体育节目解说时的一贯表现,网友们热心地为他编撰了一本《韩乔生语录》。根据广大球迷总结出的“韩氏定律”,韩乔生在解说比赛时,眼睛里看着球员A,脑子里想起了球员B,嘴里说着球员C,实际指的是球员D,观众听后以为是球员E。

  《李毅大帝本纪》:迟尚斌被深圳队解除职务后,处于“球霸”疑云旋涡中的李毅被放在了全国球迷的对立面上。不知何方高人创作了《李毅大帝本纪》一文,迅速在网络上流传,同时流传的还有五花八门被移植到李毅头上的笑话。

  《大话三国》系列FLASH

  网络动画VS网络歌曲

  典型案例:《大话三国》、《大学自习室》

  《大话三国》:明显受到周星驰[url=http://fs.tom.com/sms/search.php?Keyword=%E5%91%A8%E6%98%9F%E9%A9%B0&SearchBy=singer&Submit=%CB%D1%CB%F7&Page=1&user_id=62013&code_id=ej9005]
代表作《大话西游》的影响,以现代元素为题材的Flash动画,将家喻户晓的三国历史人物变成幽默可爱的造型,配上无厘头的对白,演绎出与原著大不一样的有趣故事。

  《大学自习室》:完全原创,以时髦搞笑的方言RAP,对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学习环境作了讽刺。作者目前在某戏曲学院读研究生。

  胡戈

  湖北武汉人,1999年底开始在上海居住并工作。大学毕业后做过一段时间的电台主持,之后开始学习音乐制作知识,成为音乐制作人。在一家乐器场做过一段音乐制作,后来辞职当起了自由音乐人。现在为自由职业者,主要从事录音和动画片的音效制作等工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8 04:1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