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81|回复: 0

美国新的科技热会重蹈“泡沫”吗?美国教育危机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4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011
发表于 2006-2-23 02: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中小学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想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

美国新的科技热会重蹈“泡沫”吗?

近年来,美国朝野谈教育改革的气氛越来越浓,政府和国会也不断有大的动作出台,包括增加投入和通过新的法案。布什总统在今年1月的国情咨文中又再次强调要重视教育,加大投入。媒体的评论认为,这也是感受到中印崛起形成了威胁,当然也有人担心教育改革引起的新的科技热会重蹈90年代的
“泡沫”。

中印崛起,引发美国教育危机意识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登埃利克斯•金斯伯格(Alex
Kingsbury)的报道说,在过去的50年里,美国这个曾经发明了原子弹、电话和电灯的国家,一直在担心能否维持她在科技上的非凡能力
(technical prowess)。早先,苏联是她最大的威胁,现在她在全球又开始面临正在崛起的中国和印度的竞争。

布什总统在最近的国情咨文中强调要在科学和数学上加大投入,反映了美国对可能正在落后于人的担忧。布什关于美国要继续在人类天赋和创造性方面领先于世界的目标,总体上是为美国人所接受的,但是,并非所有人都会同意美国上层所说的美国所面临的教育危机威胁的性质。

毫无疑问,学校在教育上,尤其在科学和数学教育上,应当可以做得更好。负责全国的成绩报告的教育进步全国评估委员会发现,去年全国只有有36%的4年级学生和30%的8年级学生在数学上达到熟练的水平。2003年,在12年级的考试中,在21个国家中,美国在科学在排名16位,在数学上排名19位。

这种状况对国家经济决不是无足轻重的,须知,全美国的17岁青年中,有将近一半的人,未能通过基本数学技能考试,而这种技能是作为一名汽车制造厂里副生产助手所必需的。国会议员Howard
McKeon去年在国会的一个听证会上说:“这个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因为缺乏资金的投入,而是缺乏对科学和数学的关注,缺乏对保持美国的持续的竞争力的关注。”

美国总统提出的“竞争力首创性”工程,将在今后10年内对科学和数学教育投入1360亿美元,将培训和招聘包括从国外引进的7万名科学和数学教师,担任高年级的课程,像大学先修课程(AP)等,还要招聘3万名科学和数学专业人员作为附属教师,还要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计划推广到更高的年级,并建议在中学进行年度数学和阅读测试,以评估学生取得的进步。

美国大学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会长Nils
Hasselmo说:“加强学生的科学和数学教育至关重要,这是一个好的开端。”Nils
Hasselmo目前在教授美国学生外语课,这也是依据1958年通过的《国防教育法》(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ct)进行的改革之一。

美国的三次教育改革

美国如今面临的教育改革形势,并非史无前例。实际上,在半个世纪来,类似的情况已经多次出现,也促使美国多次展开教育改革的行动。国际比较教育学专家郭玉贵博士说:“在冷战时期的1957年,苏联的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后,对美国朝野和整个社会造成了极大地震动。作为其主要竞争对手的美国认为安全受到了威胁,把科技落后归咎于教育,痛感到美国在理工科技教育方面的不足,于1958年通过了《国防教育法》,开始了二十世纪的第一次教育改革。”

这次改革的中心内容是由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育经费,改善美国中小学数学和科学学科的教学,力图提高教学水平;加强科技方面的教育,训练人才以对付“人造卫星的挑战”。同时,在美国理科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制定了“天下英才为我用”的引进理科人材的政策,这一政策终于使美国于69年领先苏联实现了登月计划,但也直接造成了目前对国外留学生的高度依赖的实情。

多年来,美国与其它国家的关系呈现出一个奇特的现象:在技术、资金、信息和产品的流通上,美国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依赖。反过来,在全球人力资源的流通上,美国是最依赖于外国的国家,尤其对日本、韩国、台湾(本书自始至终将台湾视为一个地区经济)、中国和印度五个亚洲国家和地区依赖程度最高。
2002/2003学年这五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留美学生总数占据各国留美学生总数的45.1%,尤其在高层次的理工学科所占比例更高。

郭玉贵还说,1983年以来,一篇《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Nation at
Risk)的文章在美国掀起了20世纪的第二次教育改革。当年,美国一家从事全国教学质量研究的教育机构发表了这篇报告,对1973至1982年十年间美国高中毕业生的考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学生的成绩大幅下降,再一次敲响了美国基础教育质量下降的警钟,引起了美国全社会的忧虑和关切。

迫于美国国内改革教育的压力,1989年,老布什总统在弗吉尼亚州召开了第一次教育高峰会议,参加会议的有50个州的州长,主要议题是中小学教育问题。会议提出了到2000年应达到的六项目标,其中包括要求高中生毕业率达到90%、数学和科学学科教学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等。由总统出面召开全国教育会议,在美国是第一次,足以说明联邦政府已经意识到基础教育改革的迫切性。

这次教育高峰会议虽然提出了教改的目标,但由于没有找到美国教育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又缺乏具体的改革措施,终未能扭转基础教育质量下降的局面。一项测试表明,美国中小学生平均学业水平,至少比欧洲、日本学生要低两个年级,以至“一些高中毕业生,手持毕业文凭,可是根本没有阅读能力,写不出一个完整的句子,也不会做算术。”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国内经济复苏缓慢,工人素质低下,缺乏责任感,产品质量无法与日本、西欧国家产品竞争。1996年3月,由美国工商业界的几个超级大公司发起组织,在纽约州IBM总部联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教育高峰会议,克林顿总统和
41位州长应邀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再次检讨了美国基础教育的危机,深刻分析并确认了教学质量下降的原因,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方向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意见。会议通过了教育要“高标准、严要求”的决议。

克林顿在会上发言支持“高标准、严要求”,还指出,各州仅仅制定出富有实际意义的标准还不够,还得有一套相应的考试制度来配合。考试的目的不应该只是测量学生的最低限度的学习能力,而应该用来衡量学生掌握了多少新学的知识,学习成绩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标准,没有相应的考试制度,“高标准”就会变成空话。

经过40多年的摸索,美国联邦和州政府、大公司企业、学校、家长以及整个社会对基础教育改革终于逐步取得了较为一致的意见。1997年克林顿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用了大量的篇幅阐述他的教育改革十项原则,将此作为其任期内的第一优先目标,并亲自发动和参与。于是,一场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统一教学大纲、统一考试为标帜的基础教育革新高潮开始在美国兴起。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本国理工科生源不足的问题,美国下大力气抓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基础教育(K-12
education)。80年代中期增设了教育部,并从89年老布什时代起不定期地召开各州州长峰会,专门研究教育问题,迄今为止已经开了五次,最近一次是在去年2月份。

当年的2月峰会以后,在一份由国家基础设施咨询委员会(National Infrastructure Advisory Council
(NIAC))撰写,并且将上报给布什总统办公室的报告中,郭玉贵博士对美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推荐了10条措施,其中诸如创建一种全社会推崇教育的环境;在学校表现方面培养后天努力胜过先天素质的理念;获取更多国际教育相关经验;平衡常规教育与天才教育等建议都非常具有东方教育及儒家教育的精髓。

2000年9月,一篇名为《富饶的土地:多样性是美国在科学、工程以及科技方面的竞争优势“(Land of Plenty:
Diversity as America‘s Competitive Edge in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报告的发表启动了美国二十世纪的第三次教育改革。目前改革仍在进行过程当中。这份报告的主要观点是:如果想要改变美国在理工科过分依赖外国专家的状况,必须培养本国人才,使人才资源呈多元化,并且在这些领域大力发展妇女、少数族裔和残障人员。

现今开展的美国基础教育改革运动,从直接的动因来看,是她在全球又开始面临正在崛起的中国和印度的竞争,但是,从深层次看,又是美国两种教育思想长期争辩、此消彼长的结果。近百年来,美国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教育思想一直主导着美国的基础教育。在他倡导的教育民主、平等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影响下,美国中小学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想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这是美国基础教育的优势,应当肯定。但是,这种思想理论在美国走向了极端,自由主义给基础教育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美国当代教育家申克(Shanker)代表了另一种教育思想,他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提出要中小学统一大纲和统一考试。申克倡导的基础教育改革起初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但40多年后的今天,当美国全社会为教育质量下降而忧虑的时候,人们才普遍认识到提高教育标准、统一大纲、统一考试对于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性,从而对申克的主张逐步取得了共识。申克的教育思想历史性地开始主导美国的基础教育改革。

美国有教育危机?有人不以为然

不过,《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报道也指出,并非所有人都认同总统和政界、工商界领袖们呼吁的教育危机意识。由于国家和社会对改进教育提供着有力支持,当前一些美国人并不认为美国正在失去竞争力的锋芒,也不认为美国缺乏技术工人。一些批评人士指出,尽管一些商业领袖和政客坚持美国缺乏工程师,但是,现实证明,这些行业的薪水并没有升高,与那些批评人士的猜测相反。一份2004年的兰德的报告发现,科技界没有缺少劳工的现象,而杜克大学上月的一份调查报告也显示,那些关于外国拥有学位的工程师的数量的报道是夸大了,形成误导。例如,在中国,修车技工也被归类为工程师。

不少人还担心,最新一轮的科技热潮会重复90年代的错误。当时,因为认为科技业缺少人才,促使成千上万名学生选择电脑专业,结果,当科技泡沫破灭后,大量电脑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斯隆(Alfred
P. Sloan)基金会的人口统计学家Michael
Teitlebaum说:“培养技术人员的时间需要一个长的时期,供求关系中的大起大落的波动是不利的。”因为,这种波动会使未来学生对学习可能供过于求的学科缺乏兴趣。

但是,所有人都同意,美国学校确实需要改进他们的数学和科学等基础教育质量。本月稍后,国会将举办两个听证会,审核根据总统建议而提出的法案。不论未来科技界劳工状况如何,总统做的最重要的事,可能就是提出了这个问题。多年来,工商界领袖和教育家都不停都寻找时机来刺激美国人好强心爱国热情,就像当年被苏联的人造卫星泼尼克号(Sputnik)首次上天所激发出来的动力一样。美国必须结束“石油瘾”("addiction
to oil"),代之以通过科学发明来创造未来,这可能也就是他们所期望的时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4-29 06:5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