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不该有条件 文/洪兰
最近有个孩子花钱买礼物送给同学,以换取同学对他的好感,结果钱花得太多,被父母发现闹上了学校。这则新闻让人看了心酸,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对自己这么没有信心,要用钱去买别人的爱呢?我们做大人的应该要好好检讨一下。
在孩子人格成长的童年,很多大人给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功课好才爱你,因为功课好会光耀门楣,为学校争光。这难道不是功利主义吗?为什么我们到现在还不了解一个孩子的人品比他的功课重要太多?且不说现在是多元智能的社会,智育没有那么重要,父母第一就不应该用爱来制约孩子,威胁他如果没有考到一百分,父母就不爱他了。
从心理学的实验得知,恐惧是最强而有力的动机驱力,孩子都非常在意父母的爱,所以用「不爱你」作威胁的确很有效,但是这个代价是很惨重的,对孩子人格的伤害很大。
我以前有个美国同学被抽去越南当兵时,他最放不下心的是他的猫,到处拜托别人帮他养。我问他为什么重猫轻人,他说只有猫给他的是无条件的爱,猫不因他今天在学校表现不好就给他脸色看,也不因为他没有钱而不让他抱。他的话听了令人非常难过,原来他的父母兄姐都是医生,只有他功课不好没有进医学院,所以在家中他变成隐形人,大家对他视而不见,只有猫给了他无条件的爱,所以他一定要为这只猫找个好家。
这个现象好象古今中外都一样,战国时苏秦也有同样的遭遇,在他未佩六国相印之前,回到家中,「妻不下织,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妻子在织布,不走下架,嫂子不烧饭给他吃,连亲生父母都不理他;但是成名后,父母郊迎三十里,嫂蛇行匍伏,妻侧目不敢看他。这种前倨而后恭,使他说出「贫穷则父母不子」这么伤心的话来。
其实我们应该静下来想一想,对一个尚未有自卫能力的孩子来说,撤去父母的保护是个非常大的恐惧,实在不应该用这种方式来鞭策孩子上进。很多成功的人最后会说感谢某人的侮辱,使他发愤图强,最后成功了;但是在这过程中,他心中一定很苦,因为被轻视、被人看不起的痛苦比肉体的伤害还大。
美国最近有很多州让孩子大声念书给狗听,用狗来帮助阅读障碍的孩子学习,结果发现效果很好。狗没有势利眼,对孩子一视同仁,孩子不必担心因念错而被责骂,也不会因念得不流畅而紧张,孩子从念书给狗听中找回了在班级中失去的自信。很奇怪的是,当孩子有自信时,他的成绩就进步了。
真正的爱不应该有条件,被赞美是人的基本需求,被赞美的人会更加努力去赢得赞美,这是为什么改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