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77|回复: 0

华尔街日报:外资银行初尝甜头 继续抢滩中国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21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095
发表于 2006-2-24 05: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尔街日报“中国视点”文章:外资银行初尝甜头 继续抢滩中国市场 。全文如下。

包括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Corp.)、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和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 &
Co.)在内的银行业巨头斥资数十亿美元购入了中国多家大银行的少数股权。到目前为止,这些外资银行的决策似乎非常明智。

美国银行去年6月出资30亿美元购入了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简称:建设银行)9%的股权。建设银行10月进行首次公开募股后股价大幅上涨,美国银行的持股目前价值约为92亿美元。汇丰控股有限公司(HSBC
Holdings PLC, 简称:汇丰控股)购入中国第五大银行──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Bank Of Communications
Co. Ltd.,
简称:交通银行)19.9%的股权,汇丰控股的股份如今价值超过50亿美元,比当初的投资额增加了一倍多。这两家中国银行的股价今年以来已飙升了40%左右。

上述数字说明了海外投资者在基本无法插手银行管理的情况下还愿意投入巨额资金的原因。这些投资者几乎无法改变中国合作伙伴的经营管理方式,到目前为止他们得到的利益相对预期也相距甚远,比如信用卡合资业务。外资公司对中国国有银行的最高持股比例为25%。

对那些外资大银行来说,所采取的持有少数股权、基本无法参与银行管理的中国策略是否明智现在还难以回答。外资银行的收益可能非常可观,不过谁也无法保证外国投资者寄予厚望的股权在三年锁定期到来之前价值不会下跌,也没人知道中国将银行转变为外资机构愿意参股的金融机构的努力能否成功。

作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中国银行机构的较低价格增强了外资银行通过收购进入中国金融系统的吸引力。如果中国放宽外商投资限制,这些外资银行将处于有利位置。虽然海外投资者在三年内不能出售股权,但驻香港的经济学家罗念慈(Chi
Lo)表示,“巨大的增长潜力是所有人都争相进入中国分一杯羹的原因。”罗念慈曾撰写了多本有关中国经济的书籍。

随著越来越多的中国银行上市发行,首次公开募股前的投资者都有望获利。中国以资产计排名第二的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计划在今年上半年通过首次公开募股筹资60亿美元,届时,苏格兰皇家银行、美林公司等投资者都可能会得到回报。这些银行均表示将在中国长期发展。

上月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等外资公司出资38亿美元购入中国最大的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Asia) Ltd.) 10%的股权。中国工商银行计划在今年年底上市。

在中国政府推进银行业改革的形势下,持有中国银行股份的外国投资者可以接触到中国经济的各个领域。在过去两年里,外国投资者──包括新加坡政府的投资公司淡马锡控股(Temasek
Holdings Pte.
Ltd.)和纽约对冲基金Och-Ziff等本来无意进入中国银行业的金融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的投入超过了200亿美元。而中国政府的投资是这些外资企业的10倍以上,目的就是振兴银行业,使银行担负起刺激国内支出,并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的重任。

中国政府希望将银行从国家的“出纳”转变为受商业利益驱动的企业,希望中国银行业能得到外国金融机构的专业知识,在风险管理、金融产品开发、加强监管等方面都能有所提高。

而投资者──除投资收益以外──能了解到中国大型银行的运营情况和他们的客户,还能熟悉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也能更深入地了解全球第四大经济体的银行业情况。另外,外资银行通过帮助人们树立对中国金融业的信心,也迎合了中国政府的需要──中国的金融行业以管理水平低下、腐败和宽松的贷款政策闻名。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董事总经理马修•金斯柏格(Matthew
Ginsburg)曾参与中国建设银行的上市,他说,“参与到中国经济中的渠道越来越多,只是乍看之下不易发现。”

因为中国银行业对未来财务问题的担保,长期难以根除的坏账问题等风险有所将低。最近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 & Poor's
Corp.)发布报告说,中国银行业与其他国家相比风险偏高,不过他们发现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和信息质量都有所提高。当记者问标准普尔公司是否认为中国将改变外资持股比例最高25%的上限时,分析师周彬(Ping
Chew)说,不会出现“整体放开,”不过每项交易的具体条件可能会有所不同。

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和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 SA)对广东发展银行(Guangdong
Development Bank)
85%股权的争夺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广东发展银行规模中等,急需资金冲销坏账。花旗试图摆脱外资控股限制,希望能够持股40%至45%,而法国兴业银行则把最终控股比例限定在25%的最高外资控股比例之内。

中国经常在国有企业公开上市前向同行业的外资公司出售股份,此举主要是为了增强人们对股票发行的信心。这种策略虽然不一定能带来长久的合作关系,但常能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而银行业的情况稍有不同,因为中国将在今年年底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时的承诺对外资机构开放其广阔的零售银行业市场。届时,海外投资者将可以争夺总额1.7万亿美元的中国存款市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6-9 22: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