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去托儿所接小女儿的时候,同班的一个孩子看到我就对着我叫:“嗨!泥巴怪兽的妈妈。”其他的孩子听到了,也跟着起哄,又笑又闹的喊着“泥巴怪 兽”。我对这个全新的称呼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绪,不知道我是怎么得到这个头衔的,我笑着对着那些大呼小叫的孩子点头,等着其中任何一个小孩给我一个解释, 心里还暗暗赞佩孩子们的想像力。
还 没等到小朋友们的说明,托儿所里的一个老师,满脸笑容的走向我,对我说:“等一会儿,妳看到妳女儿的模样,应该会很惊讶,因为天气的关系,户外游戏区有一 些地方比较泥泞,孩子玩一玩就弄脏衣服了。菁菁的外套很脏,你回去后可能要费一番力气洗了。不过,我觉得菁菁玩泥巴玩得很快乐。”
我心想,洗衣服事小;也早就有心理准备,孩子在玩耍时,难免会有弄脏衣服的时候,我并不是很在意。我连忙回应老师:“玩得开心比衣服弄脏了还要重要吧!洗衣服真的不是什么大事。”老师露出赞同的表情,我便往户外游戏区走去,准备接女儿回家。
才刚走到户外,就看到小女儿原本天蓝色的外套,沾满泥巴,好像刚刚在泥地里滚过一样,整件衣服已经要被染成黑色了,手套、裤子跟帽子,都染成泥巴色了。我打定主意不去在乎得要花多少时间才能让她的衣服回复原状,尽可能的露出我“慈母”的一面。
我 蹲下来对她说:“老师说你玩得很开心,看起来似乎是真的。”没想到,我ㄧ边跟她说话时,她的眼泪竟然就掉下来了。我赶紧问她:“不是玩得很开心吗?”她哭 着说:“我们一起玩泥巴,可是林晓华不小心把泥巴溅到我身上,有的小朋友就笑我是‘泥巴怪兽’。呜…呜…,我不是怪兽啦!”我强忍着不让自己笑出来,因为 看着玩得尽兴、满脸通红,但大眼睛下却挂着两行泪的女儿,我想着:要是泥巴怪兽都这么可爱,它也许不能算是个可怕不讨喜的绰号。但是看着女儿这么伤心,我 的想法应该安抚不了她。
另 一个督导户外游戏区的老师走向我们,她一靠近我们,就跟我ㄧ样蹲在小女儿身边,她看着女儿的眼睛,用很温和的声音说:“菁菁,我知道妳心里很不舒服,但是 我觉得我们处理得挺好的--你跑来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然后我们一起去处理这件事情了。那个弄脏你衣服的小朋友已经知道妳的感受,其他小朋友也都知道妳不 喜欢被叫绰号,我想他们应该不会再犯一样的错误了,我希望妳现在觉得好一点。”女儿低着头,没有回应,一如她平常思考的样子。接着,这个督导老师不在乎菁 菁身上的泥巴会弄脏她的衣服,给了我的孩子一个安慰的拥抱,然后转头对我说了事件的经过情形。
言谈中并没有指出谁是那个闯祸的小孩。我理解的点点头,告诉老师:“孩子游戏时彼此胡闹的状况,我可以理解。”我同时也谢谢老师的处理方式,并且要老师安心菁菁的心情,因为我已经在心里盘算着该如何与菁菁谈这件事情了。
两 个老师分别采取不同的角度对我说同样一件事:一个看见女儿和同学玩泥巴过程中的欢乐;另一个对我描述女儿衣服弄脏的情形以及她的心情。这样同一件事,的确 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那么,我要从哪一个角度着手呢?我ㄧ边开着车,一边要菁菁对我诉说一遍事情的经过。虽然老师已经口述过一遍,但我想,重要的还是 菁菁怎么看这件事。
她 说:“我ㄧ开始玩得很开心,我们几个好朋友一起玩水跟泥巴,我帮晓华用泥巴盖城堡时,我很小心,所以没有把水或泥巴弄在她身上。轮到她帮我时,她忘了要小 心一点,就把泥巴跟水溅在我身上了。在一旁的小文跟杰杰,他们嘲笑我是‘泥巴怪兽’,我很伤心。”“那的确是让人感到伤心!然后你怎么做呢?”我一边表达 我的理解,一边想知道后续发展。
女 儿接着说:“我跑去请老师帮忙,我跟老师说因为小文跟杰杰说我是怪兽,使我很伤心,我说‘我不要当怪兽,我想当小公主’。”“那老师怎么做呢?”“老师把 我、晓华、小文跟杰杰都聚在一起,然后老师问晓华、小文跟杰杰:‘妳们觉得菁菁喜欢妳们这样称呼她吗?’他们三个都说知道我并不喜欢他们这样叫我,他们跟 老师说他们觉得我看起来是很难过的样子。”
“然 后呢?”我的好奇一点都没有减少,想知道老师如何处理这样的情境。“老师问我想要对他们说什么,我就自己跟她们说:‘我不喜欢当泥巴怪兽,我的衣服不是故 意弄脏的’,那三个小朋友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我没让他们对我说对不起,就让他们去玩了。”“嗯,很好啊!他们知道妳的心情,你好像也不去生他们的气了, 对吗?”“嗯。”女儿一边看着车窗外,一边点头。
到 家的时候,女儿下车后,还特别回头检查一下车子的椅垫上,是不是被她身上的泥巴弄脏了。从托儿所到家,不过十分钟的路程,我觉得女儿已经不在意刚刚在托儿 所里发生的事了。至于她在游戏区看到我时掉泪的反应,我解释为是一种想要得到妈妈关心的眼泪,我着重在她的心情反应上,恰好让她能感受到我的关爱。
我 同时欣赏托儿所里头老师的处理方式:当老师对家长述说事件时,并不特别指出是哪一个孩子闯的祸,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犯无心之过,不需要让另一个大人对 特定的孩子有成见,虽然家长还是可以从自己孩子口中知道谁是犯错的小朋友,但是老师不刻意指出,是善意的保护孩子,免得闯祸的孩子受到家长不适当的责备, 也避免孩子被不明理的家长贴上“调皮捣蛋”的标签。菁菁的老师的处理方式也创造了一个机会—─她敎小孩子去同理别人的心情和想法;她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机会 让孩子们用他自己满意的方式去处理事情。没有大声嚷嚷的责备,也没有荒唐的处罚。
回家后,女儿换下沾满泥巴的外套后,开心的说:“现在谁想要当‘泥巴怪兽’啊?我的外套借她穿!”好一个“泥巴怪兽”啊!看来,我这个“泥巴怪兽的妈”还不需要急着刷洗她的外套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