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是乌克兰在校师生人数最多的大学。世界上第一架实用直升机的发明者,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的设计者都出自这所欧洲名校。半个多世纪来,它也为中国培养了许多人才。
与中国的不解之缘持续了本个世纪
记者第一次走进国立技术大学
是参加在这里举办的2006年中国留学生春节晚会。晚会上,校领导兴奋地对记者说:“在国立技术大学百年校史中,与中国的联系就长达半个世纪,可以说我们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校长兹古罗夫斯基告诉记者,国立技术大学的前身是基辅工学院,成立于1898年。自诞生之日起,它便与许多世界级科学家的名字紧密相连。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者门捷列夫就曾担任过学校首批毕业生考试委员会主席,校长本人也是毕业于此。
正因为如此,新中国成立后,国立技术大学深深吸引了一批中国留学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共有300多名中国留学生在此求学。1995年,基辅工学院增设了人文社会学科,更名为国立技术大学。古老的校园又迎来了新一代中国留学生。
中国小留学生学习不认真
和50年前满怀报国豪情、刻苦学习的父辈们相比,现在的中国留学生并没把全部心思用在学业上。国际留学生系主任塔季扬娜告诉记者:“我们系里有些中国学生都来三四年了,可俄语还是既说不出,也听不懂。”显然,现在的中国学生并不让老师们满意。“他们太贪玩了。”塔边斯卡娅老师说道。
有一次上课时间,塔边斯卡娅老师走进一个中国学生宿舍,发现3名中国学生正用4台笔记本电脑玩游戏,丝毫不理会她的到来。塔边斯卡娅老师喊道:“我是你们的系主任。”这些中国学生居然头也不抬,答道:“我们认识您。”然后又继续在游戏世界里厮杀。
塔边斯卡娅老师给记者抱来中国学生的考勤本。记者随手一翻,发现有的中国学生一学期竟然逃课300多个课时,期末考试自然没能通过。
在这些老师眼里,中国学生还有个缺点——爱扎堆。斯捷潘老师告诉记者:“他们总喜爱和老乡在一起,当然学不好俄语。为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学校特意将中国学生打乱分配到乌克兰学生宿舍。可没过几天,他们就想尽办法,又调回和自己老乡同住。”
齐加诺克老师则不无忧虑地告诉记者:“乌克兰不少大学是以理工科和基础科学见长的。可多数中国学生却偏爱选择经济管理、外贸商务这些听起来时髦的文科专业。这不是舍本求末吗?”
当年中国学生好学自律令人钦佩
50年前的中国留学生并非如此,他们的钻研精神给乌克兰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克列特琴科夫教授就曾与中国学生同窗。他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说道:“中国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自律精神令我们吃惊,那时候,白天课堂提问最多的,晚上又最后离开自习教室的,肯定是来自中国的同学。在我印象中,所有中国同学门门功课都是5分优秀,他们的宿舍永远是最干净的。尽管当时学业很紧张,可他们仍坚持政治学习,定期在教室里关起门来过组织生活。”
这批奋发图强的中国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很快成为了新中国工业建设的中坚力量,有的还走上了领导岗位。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原民航总局局长刘剑峰都曾在这里度过5年的留学时光。
新的中国留学生很活跃
尽管如今的中国学生在学业上没有了当年父辈们的锐气,但为学校带来了一股强烈的东方气息。
学校中国学生会主席李周告诉我,学校举办的三届中国留学生卡拉OK比赛,一年比一年“火暴”。第一年只有中国学生参赛;第二届便有乌克兰学生客串英文歌曲表演;到了第三届,乌克兰学生干脆也上台演唱中文歌曲。
学校一年一度的“最佳先生和最佳小姐比赛”中,来自中国的男女生曾荣获“最受观众喜爱奖”。他们的胜出与极富中国特色的文艺表演密不可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