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31|回复: 0

经济学家:中国要学会花钱 美国要学习存钱(图)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1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786
发表于 2006-3-11 06: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济学家预警中国高额储蓄

  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师史蒂芬·罗奇昨天对媒体表示,中国必须将当前的高额储蓄转化为消费力,由高额储蓄导致的过剩流动性将拖累中国的金融体系,导致沿海地区房地产市场等出现泡沫。此外,一旦美元贬值,中国的美元资产组合将面临重大的潜在财务损失。

  罗奇指出,中国去年储蓄额超过了1.1万亿美元。相比之下,经济规模达中国6倍的美国储蓄额仅为1.6万亿美元。罗奇建议,中国政府应该通过建立全面的社会福利制度来刺激国内消费,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人们因国企改革推进而担心失去工作、收入等方面的顾虑。

 史蒂芬·罗奇:中国要学会花钱 美国要学习存钱

  “中美截然相反的储蓄态势之间正存在一道较为隐蔽的联系,中国的储蓄者实际上正在补贴着挥霍无度的美国消费者。”

  这是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师史蒂芬·罗奇又在动用经济数据讲述最新版本的中美故事。



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师史蒂芬·罗奇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去年的储蓄额为1.1万多亿美元,约占GDP一半。美国同期的储蓄额为1.6万亿美元,仅相当于其GDP的13%。储蓄率在两国家庭层面的差距则更大,去年中国的个人储蓄率约占家庭收入的30%,而美国的储蓄率则低至负值水平(约为家庭税后收入的-0.5%)。

  罗奇称,相对疲弱的消费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出口和投资这两极,但这会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带来麻烦,因为出口方面的任何增长容易引发贸易摩擦,国内投资的持续膨胀也将导致产能过剩和本地通货收缩。

  “过犹不及”,美国储蓄短缺同样不是什么好事。

  延伸阅读:

  美经济学家:平衡储蓄与消费 美国不如中国

  平衡储蓄与消费 美国不如中国

  罗奇认为,美国消费者错误地把像泡沫般的房屋增值视为储蓄,并套用房屋增值借贷以维持消费。为此,美国必须从海外输入盈余储蓄以满足对资金的需求,美国的储蓄缺口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需求压力。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在2005年破纪录地达到相当于GDP约6.5%,并有可能在今年进一步上升至7%的水平。换言之,美国将需要平均每个营业日从外国输入资金30亿美元。

  他解释说:“为了给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支持,人民币就维持在相当水平的汇率,这导致部分储蓄转化为以美元计价的金融资产,美国利率则因此保持在低水平,而对利率敏感的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则可以长期不破。中美储蓄态势因此就存在了联系,即中国储蓄者补贴着挥霍无度的美国消费者。”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均衡,但维持现状对双方均无好处。从中国方面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将导致中国金融体系流动性过剩,如美元贬值,中国的美元资产组合则又将面临潜在财务损失。从美国方面来看,若中国储蓄日后持续转化为消费,可用于弥补美国储蓄缺口的剩余资金便会减少,这势必会提高美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

  罗奇的结论是,中国人要学会花钱,美国人则要学习存钱,以寻求一个较佳平衡点。

  不过,在上海交通大学博导潘英丽看来:“和美国的高消费不同的是,中国高储蓄有很多客观成因”,尽管她也赞成中国确实需要进一步拉动内需来促进经济增长。

  潘英丽表示:“中国的高储蓄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有关,储户用增加存款的方式来应对社会保障的不确定性。中国的消费目前正面临着结构转型,购买力指向以中低档个人住宅、私人轿车为主,但对汽车和住房等大宗商品的消费需要一个积累过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6-9 16:4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