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03|回复: 0

华人超市走出唐人街迈向多元化

[复制链接]

0

主题

242

回帖

310

积分

中级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310
发表于 2006-3-15 08: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NEW CENTURY NET 编辑 张伟国  English
首页 最新浏览 一周文章 繁简转换 旧文重读   


自由谈  中南海  人权  宪政  邦联  经济  万象 媒体  文苑  人物  读书  争鸣

曾慧燕:华人超市走出唐人街迈向多元化  

曾慧燕  


北美华人超市的变迁,宛如一部春秋战国史。

最近几年,来自两岸三地及东南亚等地的华人移民人口剧增,美加各 大城市有大量亚裔人口聚居,亚洲式大型超级市场应运而生。其中由 「温州军团」、「福建军团」新移民为主体的华人超市,有后来居上 之势,短短数年间迅速崛起美加华人商圈。

基于传统华埠的局限和华人社区中心生态的改变,华人超市逐渐打破 过去划地为牢的做法,摆脱家庭经营模式,走出唐人街,迈向多元化 ,向华埠周边地带及非华人聚居地开疆辟土、扩展版图。「温州人正 在大举进军新泽西州」,便是近年来美东华人社区热门新闻之一。

放眼美东的纽约和加东的多伦多,以温州、福建新移民为主体的大型 华人超市越开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从过去的几百、几千尺的店面扩 展到现在的数万尺,为当地的华人同胞提供了众多新鲜蔬果及价廉物 美的南北杂货,也为消费者省了钞票,饱了口福,解了乡愁,为自己 的乡亲们提供了一些工作机会,带动当地华人商圈逐渐成形,也令原 有的华人超市业者感到竞争的压力。

有华人就有超市

随着大型超市进军美加各地,华人超市经营进入汰旧迎新、重新洗牌 的时代。传统的旧式超市跟不上调整步伐渐遭淘汰或易主。一种更新 的市场经营观念,对华人超市传统的经营模式产生冲击,新一代受过 工商管理教育的超市经营操盘手,引进美式大型超市连锁店的先进管 理经验和现代企业化的经营方式,致力让华人超市走出东方杂货店的 窠臼。

有超市业者预言,今后华人超市将一如遍地开花的中餐馆,「那里有 华人,那里就有超市」。华人超市今后发展的格局是什么?如何才能 成为新型态的华人超市?作为超市经营者如何认识市场需要、提高竞 争力?如何满足顾客渴求更高品质的服务和提供舒适的购买环境、让 消费者充分享受购物乐?华人超市未来走势是一枝独秀,还是分庭抗 礼、各领风骚?超市业者能否做到互利共存?还是不适者淘汰?

带着这些问题,《世界周刊》走访了多家华人超市及访问多位超市业 者操盘手,探讨华人超市的生存之道及发展格局。

现代超市成功经营的模式,多是向着集团式、连锁店式、大型多功能 、多元化的方向迈进,这也将是华人超市未来的发展格局。无论加拿 大老字号的「大统华超市集团」,还是美国老字号的「香港超级市场 集团」,旗下都有十多家分店,分别横跨加东、加西及美东、美西。

在美东的纽约,以温州新移民为主体的新型华人超市,近年如雨后春 笋般蓬勃涌现。其中由「温州军团」领军人物之一的张利惠等人成立 的「大中华超市集团」,在风云变幻的纽约超市业中,是一股不可忽 视的新生力量。短短几年,大中华超市集团异军突起,先后在纽约、 波士顿、新泽西及维吉尼亚州等地,分别开设八家超市。

再看多伦多华人超市业,近十年来也发展迅速,在一些华人集中的地 区,如士嘉堡、万锦市,目前已是华人超市林立。以台湾移民为主体 的大统华集团,在占领了加西温哥华地区的市场后,近年再将版图扩 展至加东的多伦多,与当地新兴的「福建军团」华人超市平分秋色。

以香港移民为主体的香港超级市场集团,是美国老字号的华人大型连 锁超级市场之一,目前在美国东西岸共开设 13 家分店,包括美东九 家、加州四家。

在美国加州,以连锁店模式成功经营超市的有大华超级市场,大华在 洛杉矶和旧金山都有多家分店,也是以高品质的服务和舒适的购物环 境取胜。

温州生力军 崛起超市业

纽约华人过去以位于曼哈坦下城的传统华埠为华人社区中心及聚居地 。八○年代末至九○年代,逐渐向皇后区的法拉盛 (Flushing)、艾 姆赫斯特 (Elmhurst) 及布碌仑区 (( Brooklyn )八大道等华人聚居 地扩散。九○年代中后期,纽约地区逐渐形成四个「唐人街」,除了 位于曼哈坦下城的传统华埠,其他三个分别位于法拉盛、艾姆赫斯特 及布碌仑八大道。

走出唐人街,是华人超市成熟的标志。过去老一辈的华人,视唐人街 为华人社区的中心,现在这种观念已经落伍。随着大批新移民的到来 ,唐人街不再是唯一的选择,作用已经减弱。加上唐人街地方狭窄, 商店林立,租金昂贵,竞争激烈。如果要进一步发展,困守唐人街出 路不大,且远离了大部分消费能力高的华人移民。「华人超市不应仅 局限在华人圈子内」,成为新一代超市业者的共识。

踏入 21 世纪,随着华裔新移民不断涌入纽约,华人人口结构生态改 变,许多福州、温州新移民凭着团结、埋头苦干、吃苦耐劳的拚搏精 神,从基层打工做起,再自立门户开设华人超市,带动多元化经营。 这批人大多数只有三、四十岁,年轻力壮,敢拚敢搏,善于吸收新鲜 事物,并懂得经营之道,很快在北美大地打下一片江山。

在纽约的「温州军团」、「福州军团」以「新兴华埠」法拉盛为根据 地,大举进军华人超市业,接着再将超市开到纽约的艾姆赫斯特、布 朗士 (Bronx)、杰克森高地 (Jackson Heights)、木边 (Woodside) 及外州的费城、波士顿等地。这些超市凭着低廉的价格和蔬果肉食新 鲜的优势,在华人超市大战中处于上风。

法拉盛传统的华人超市大多集中在罗斯福大道一带。新兴的超市沿着 主要干道缅街 (Main Street) 自北往南伸展,从北边的香港超市、 中央和记市场,到缅街与凯辛娜大道 ( Kissean Ave) 交口的大丰超 市、瓯江超市,再一路往南延伸,包括黄金超市、中国城超市、新中 国超市、金山超市、万兴隆超市及靠近植物园的另一家同名字的中国 城超市。短短几年大小超市林立,再加上凯辛纳大道上的中美超市、 金城发超市,周末假日吸引居住在大纽约附近地区如纽约上州、长岛 、新泽西州及康州等地的华人,纷纷驾车来采购。

以温州人为主体的超市越开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东西越来越便宜, 华人超市业进入春秋战国时代。多间旧式超市因无法满足顾客需求, 加上未能因应时势调整经营方针,跟不上时代转变的步伐,或无法应 付日益高涨的租金,渐渐式微甚至淘汰出局;有的则因年纪老迈或经 营已久而选择结束经营;个别新超市也因经营不善而出局。

一位广东籍的超市资深业者指出,温州人的特点是能吃苦、不虚荣、 不张扬、团结讲义气,勇于从最低层做起,不分日夜工作,一天工作 十多小时甘之如饴,辛苦赚钱存钱,然后自己投资创业,敢于大胆尝 试新点子,投资不被看好的事业。

大中华超市员工李世民原为马来西亚华侨,幸运抽中移民奖移民来美 ,在纽约从事蔬果业及超市业已 17 年。他说本来马来华人以勤奋着 称,但温州人更能吃苦耐劳,埋头苦干,每天工作十多小时,从不叫 苦叫累。而做超市老板的比员工更辛苦,全年无休,这都是令他非常 佩服的地方。

来自台湾的蔬菜批发商林士城,与五位温州人合夥开设法拉盛中美超 市,是六名股东中唯一一位台湾移民。林士城说,彼此合作愉快。他 的几位合夥人,以前都是路边摊档的小贩,经常跟他入货,时间久了 ,大家成了朋友,便商量一起开超市。

林士城说,温州人做事勤快,脑子灵活,只要有钱赚,不在乎赚多赚 少,是做生意的一大特色。广东人做生意,则追求立竿见影,不喜欢 做薄利多销的生意。

「温州军团」具代表性的领军人物之一、中美超市股东之一虞锡龙表 示,竞争越激烈,对超市业的发展就越好,业者可以取长补短,为华 人提供更好服务。他强调,法拉盛虽然遍布温州人的超市,但因位置 和经营特色不同,各家都能吸引自己固定的顾客。

虞锡龙是一个「既能睡地板,也能当老板」的典型人物。身为老板, 他比员工更辛苦,多年如一日,都是每天凌晨一、两点钟就起床去海 鲜批发市场进货,凌晨两点进海鲜,五时进水果、蔬菜,一天差不多 要工作 16 个小时。一年 365 天,风雨无间。许多超市操盘者,也 都是像虞锡龙这样一路辛苦走过来。

法拉盛中美超市于 2001 年底开张,店面 1 万 5000 平方尺,是当 时华人超市中规模较大的一家。在法拉盛停车位一位难求的情况下, 他们最早推出购物 50 元免费停车一小时的服务。随着后来更多新超 市的出现,尤其是同为温州人开设的金城发超市开张后,由于有一百 多个停车位,抢走附近超市不少生意。中美超市遂以购买 10 元以上 货品免费停车一小时的策略来因应。

中美比金城发相对有利的是靠近法拉盛地铁站,一般美国人喜欢一周 大采购一次,华人则习惯在每天下班回家途中购买少量新鲜蔬菜水果 海鲜,交通便利,是中美吸引搭乘公共交通工具通勤上班族的利器。

温州人在法拉盛把超市开得风生水起后,继续乘胜追击,开始走出唐 人街杀入新泽西。中美超市集团于 2003 年 12 月进军新泽西,收购 了新州 Kenvil 市占地 3 万 2000 平方尺的金川超市,「温州人正 在大举进军新泽西州」,成为新州华人的社区盛事。接着另一位温州 人张利惠,也在新州新布朗士维克 (New Brunswick) 开设大中华超 市,占地四万余平方尺,五百多个停车位,为新州华人带来更多选择 。

金城发超市是由温州移民和印尼华侨联手,在法拉盛市区南端的凯辛 纳大道投资的大型华人超市,2003 年 7 月开张,占地 1 万 5000 平方尺。主要股东吴宽和原为中国城超市股东之一,有多年超市经营 经验,与从事水果批发的印尼华侨潘宝城合作另立门户。

在泊车难的市区中心,停车场是决定一家商店生意好坏的关键因素之 一,更是超市经营成功的致胜法宝。吴宽和等人当初不惜巨资租下金 城发的店面 (原址为一家全美大型连锁药店 ),正是看准了这一点。 他们考虑到不少在法拉盛市区买菜的民众,常为无处停车及吃罚单烦 恼,而金城发的有利条件是有 100 多个停车位,是经营超市的理想 选择。事实证明他们的确有眼光及远见,金城发自开张以来,客似云 来,尽管有的货品价格在同类超市中不是最便宜,但胜在停车方便, 人潮、车潮不断,近十个收银台天天大排长龙,周末假日吸引住在长 岛快速公路 (Long Island Expressway )沿线的华人居民涌来采购, 造成附近交通堵塞。

现代化超市 必备停车场

随着法拉盛地区的超市逐渐饱和,大陆新移民开始将眼光投射到艾姆 赫斯特及附近的非华裔聚居地,如西语裔聚居的皇后区杰克森高地的 金城超级市场、木边的环球超市和布朗士的昌利超市等。

最早在艾姆赫斯特开设华人超市的是金字号的金麟食品,当时是 1989 年,业者以台湾移民为主体,除提供生鲜食品、南北杂货外, 还有港式的明炉烧腊等熟食。此前金字号 1981 年已在法拉盛成立金 山食品,1994 年香港超市进驻艾姆赫斯特;这一区的东方食品超市 还有越华超市,由祖籍广东潮州的越南华侨经营,提供越南、潮州口 味的食品。金麟、香港及越华三家超市各有特定的客源,形成鼎足而 立、三分天下的态势。另外,该区还有以供应新鲜肉食为主的锦昌超 市。

2001 年,以大陆新移民为主体的中国城超市在艾姆赫斯特开张,股 东包括来自福建厦门的邓龙及来自浙江温州的张利惠等人,之前邓张 曾联手在法拉盛缅街开设中国城超市。一个擅批发,一个专长超市业 务,两人本是「最佳拍档」,中国城超市开张后生意兴隆,人流、车 流川流不息。后来邓、张两人分道扬镳,张利惠退出中国城超市,另 起炉灶,成立大中华超市。

在大中华开张前,艾姆赫斯特华人吃喝玩乐的商圈以百老汇大道及 45 大道交口为中心,每到周末都涌入许多买菜的人潮,造成当地交 通拥挤。

2004 年 4 月,大中华超市进军艾姆赫斯特南边的皇后大道。该区本 来以韩裔居民占多数,但近年韩人渐渐迁出,华人日渐增多,商机潜 力雄厚。大中华的股东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当地华人对于购物消费的 需求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大中华超市董事长张潘赛绿表示,艾姆赫斯特比法拉盛地段辽阔,选 择将超市设在皇后大道,主要是看中该店总面积 3 万余平方尺,并 附有 100 多个停车位的大型停车场,又与该区原有的华人超市保持 一段距离。现代超市业者都深知必须要有停车场才能方便顾客购物。 开车买菜的华人最烦恼的就是找不到停车位,许多外州客人来纽约, 采购都是大手笔,但如果没有停车场,就争取不到这个庞大的客源。 有监于金城发超市提供停车位吸引大量客源的成功经验,他们下决定 顶下这个地点经营超市。

大中华开幕后,果然吸引不少开车族采购,也为居住在艾姆赫斯特南 边的华人带来便利,当地的华人商圈范围也随之扩展至皇后大道与百 老汇大街交界处。

互利共荣难 竞争中进步

香港超市总经理黄升源指出,香港超市能在近年的超市大战中立于不 败之地,横跨东西两岸的十多家分店,发挥不少优势。他们以集团式 经营方式大批进货,减轻经营成本,并因应市场竞争,以现代化硬体 设备和多元化经营方式,提高竞争力。有时有些分店缺货,就互相配 合调动货源。

黄升源强调,香港超市的进货量也依各地消费者购买习惯不同,不断 调整,对货流掌控得宜,塑造了香港超市「进货新鲜、货品齐全」的 招牌特色。例如,以应节货品来说,香港超市的年货是同类超市最齐 备的,光是瓜子就逾十余种。此外,购物空间讲求乾净清爽的现代化 超市新形象,亦是该超市受消费者欢迎的原因。

他指出,超市必须货色齐全,除了一般民生日用品及油盐酱醋糖及米 等生活必需品,各超市基本一致外,必须针对所在分店的地域特点和 不同的顾客服务对象来调整货源。以香港超市在纽约地区的三家分店 来说,华埠、法拉盛及布碌仑的客路都有区别。

他说,在一般人印象中,以为香港超市的顾客多是操粤语者,事实上 ,法拉盛分店的客人,讲国语者已占多数,其中不少来自大陆和台湾 ,还有来自越南、高棉、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华 裔。近年不少外族裔人士也喜欢光顾华人超市,而且越来越获重视, 华人超市的顾客已不再清一色是华人。

黄升源指出,在曼哈坦华埠,客人以福州人占多数。布碌仑区新移民 较多,消费力相对较弱,价格贵一点的食品,较不畅销。消费力最高 的是法拉盛,华人教育水准也较高。老一辈的华人比较斤斤计较价钱 ,购物只认熟悉的牌子;新一代不在乎价钱,重视食品包装及是否好 味道。

他说,现在的华人超市各行其道,家乡食品风味突出。北美华人口福 不浅,不但能吃到来自家乡的特产和南北口味的食物,质量也是最好 的,因出产国要争取外汇和顾及形象,「如许多人都说在美国吃到的 的泰国榴连要比当地好吃,因最好的都出口了」。而「中国大陆一向 注重国际形象,更是将最好的食品用来出口创汇」。

黄升源承认超市越开越多,分薄了商家的利润,对老字号的超市和旧 式中小型超市造成压力,但有竞争才有进步。每间超市货品来源不同 ,价钱就会相对不同。如有的香港著名品牌的食品,由于直接进货, 成本较低,售价就比其他超市便宜;但有的是台湾著名品牌,需要经 过中间商,成本相对较高,售价就可能比其他超市略高。总之,每间 超市的货品总是各有千秋,价格难免互有高低,需要精明的消费者自 行比较。

黄升源说香港超市另一宗旨是「顾客永远是对的」,希望他们开心进 来,满意离去。即使有些顾客蛮不讲理,业者都不希望得罪客人。

他不认同华人超市已经饱和的讲法,认为还有发展空间。问题是如何 在竞争中生存发展,他说超市业者很难做到互利共荣,未来的格局将 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若有人无法承受竞争就会出局。他有信心香 港超市会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且不断壮大发展。

以黄升源经营超市多年的经验,他认为华人超市在某些方面比美式超 市更具竞争力,如蔬果肉食及海鲜都比美式超市新鲜美味,在美式超 市买的肉食都是经过冷冻处理的。华人做生意手法灵活,货如轮转, 蔬果肉食很快就售清,即使有时未能趁新鲜及时出手,也会以削价处 理方式吸引顾客购买。

另外,华人超市供应很多主流超市买不到的货品,而且价格低廉,因 此成了消费者购物的另一种选择。

超市小天地 服务大舞台

纽约大中华超市集团总裁张利惠表示,在大中华超市,不允许出现不 新鲜的蔬菜水果或过期食品,他们宁可在超市打烊前,一元一大袋贱 价抛售当天尚未卖完而不易存放的蔬菜。对于过期食品,更毫不犹豫 扔掉。有时有的员工觉得将还能吃的食物扔掉可惜,但他认为如果顾 客吃了影响身体健康,便是一种「罪过」,「自己心里会觉得很不舒 服」。

过去有些华人超市由于无法承担滞销货品带来的损失,将食品过期标 签偷天换日,或是包封盒装水果时,将好的摆在外面,烂的藏在里面 ,变相将损失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张利惠对这种手法非常反感,所谓 「超市小天地,服务大舞台」。他经常教育员工不要欺骗顾客,如盒 装草莓包封时要里外一致,否则消费者回家打开一看觉得「上当」, 可能就损失了一个长期客人,得不偿失。

他举例,假如一斤田螺中有人吃了一个有臭味的,即使其他全部是新 鲜的,但客人已倒了胃口,不敢再品尝。扪心自问,换了是自己内心 也会不舒服。大中华超市艾姆赫斯特分店,去年曾发生客人买了一包 台湾某知名牌子的甘纳豆,吃下肚子后才发现食物已变质发霉。店方 除了向客人郑重道歉,考虑到这种食物只有三个月的有效期,为免同 类事件再次发生影响商誉,宁可从此不再进货。

他说,不要把顾客当成傻瓜,要视顾客都是聪明的人,得罪了顾客, 就等于得罪了自己的衣食父母。开超市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赚钱,还要 让消费者满意。谁能得到顾客的心,谁就有了致胜法宝。

张利惠入主超市后,希望改变一般人「便宜没好货」的心理,做到货 物既便宜又新鲜,大胆引进许多新货品。他说时代在变迁,许多传统 东方杂货食品店却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经营手法过于保守,「九 ○年代还在卖五○年代的货品」。其实许多新牌子的食品,无论质量 、价格还是味道都不错,何况现代人的心理都喜欢尝试新鲜事物。

基于华人现在比较注重健康食品,华人超市的货架上,近年增加不少 菇类食品,如花菇、金针菇、王子菇及鲜菇等。张利惠指出,新型超 市的优势是货色种类多,蔬菜、水果、肉食及海鲜新鲜,价格低廉。 如旗下新开张的法拉盛分店,上海菜和大芥菜都是 3 磅 99 分,几 乎是低于成本价卖出。

针对华人喜欢吃新鲜虾蟹游水鱼的特点,大中华超市引进循环活水海 鲜池,延长海鲜的存活时间,也可以趁机让诸如田螺、蚌、蛤、蟹之 类的海产将肚子里的沙泥吐乾净。

张利惠说,华人超市面对市场竞争,谁能拿出新鲜而又价廉的货品, 谁就占有市场。超市间的竞争是永远存在的,谁能将新鲜果菜与游水 海鲜做好,谁就能占领市场。

经营超市最重要的一环是进货,早期张利惠还在中国城超市打天下时 ,每天都在凌晨两三点亲自去渔市场进货。现在则交由手下的得力大 将负责。在未自立门户之前,张利惠也是这样早起进货。由于是过来 人,他非常体恤下属,要他们安排好工作后就争取时间休息,但他们 仍坚持工作十多小时,令他非常感动。还有的员工主动利用休息天, 到别家超市观摩取经,吸收别人的长处加以改进。

他说自己的成功之道是「先做人,再做事」,无论对顾客还是股东, 他都强调诚信第一,他乐意接受顾客投诉,有问题及时处理改正。

在目前硝烟弥漫的超市大战中,张利惠认为谁也无法独吞市场,超市 发展仍有空间。在这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保持良性竞争,只有竞争才 能带给顾客最优质的服务和最合理的价格。

张利惠曾在一个场合遇到他尊敬的香港超市集团董事长陈学新,他说 陈学新由衷地对他说,他纵横华人超市十多年未遇到强劲对手,现在 终于出现张利惠等温州生力军,他不认为「同行如敌国」,大家都可 以在竞争中获得进步,造福顾客。

问及大中华为何在短短两三年急速扩张?张利惠说,超市竞争大,采 用连锁店式经营乃大势所趋,如此可发挥连锁店多且规模大的优势, 直接大批进货,降低成本。最近大中华又在艾姆赫斯特设立一个大规 模的仓库,跳过中间商,直接从中国大陆、台湾、加拿大和墨西哥进 货。

他说,过去一般均认为韩裔、日裔的超市及美式超市,无论货架的整 齐宽敞及环境清洁都要比华人超市好。他山之石,可以攻错,现在华 人超市既借监美式超市的长处,又充分供应东方特有的商品以及亚洲 各国及美国本地的食品,加上价格低廉,比他们更具竞争力。

大中华最初计画在维吉尼亚州开店时,当地的东方食品一直由韩裔经 营的大型超市一统天下,其中较具规模及代表性的有「韩亚龙」超市 (Han Ah Reun)。20 多年来,韩亚龙横跨纽约、新泽西、宾州、马里 兰州和维州等,含大型仓库销货点共有 22 家,是目前亚裔超市最大 的一家连锁超市之一,并直接代理食品进口,吸引各族裔前往消费。

当时许多人都替张利惠捏一把汗,担心大中华不敌韩亚龙。结果维州 分店开张以来,成了当地居民的热门话题,生意兴隆。

尽管华人超市近年多了不少外族裔顾客,张利惠希望仍以华人为主要 消费对象,同时欢迎其他族裔人士光顾。他举例,大中华超市维州分 店距离美式超市「 Stop & Shop 」不远,因考虑到热闹的地段才能 带动人潮。大中华在维州开张至今,顾客 50% 是外族裔。

他指出,华人超市向华人聚居地的周边地区扩张、向外州扩张是必然 趋势。因华埠地方有限,不容易找到附设停车场的大型店面。现在许 多华人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但在消费上,仍习惯以 华人超市为第一选择,很多华人都是有车阶级,已不习惯过去购物肩 挑手提的做法。「以购袋装米来说,谁愿意拎着一袋重达 25 磅的袋 装米走远路?」

新人新作风 借监他山石

来自福建厦门的邓龙,以贩卖大陆冬菇起家后,进军食品进出口业, 成立龙胜行办庄,以进口福建及其他大陆地区的特色风味食品为主, 成为纽约地区的批发供应商之一。之后再跨足超市业,成立中国城超 市集团,短短四年间,分别在艾姆赫斯特、华埠及法拉盛大张旗鼓设 立分店。

邓龙指出,超市要经营得有声有色,最好有食品进出口公司做后盾, 超市才会根繁叶茂。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超市的生存之道是以量制 价,另外就是要寻找供货的源头直接进货以压低成本。如金字号集团 旗下的金山食品、金麟食品与森美进口公司;香港超市集团与万昌隆 食品批发及中国城超市与龙胜行办庄,彼此都有合作关系。

中国城超市集团负责人之一于建文,是邓龙的妹夫,拥有工商管理硕 士学位,他的毕业论文,就是有关美国大型连锁商店华尔市场的成功 管理经验。他希望利用所学,为超市引进现代化的管理经验,并更新 超市的电脑系统,参照华尔市场用电脑追踪货物销售情况的经验,杜 绝销售漏洞,提高竞争力和改进管理水平。另外,他考虑设立顾客投 诉专柜,旗下三家超市都有专人负责处理投诉。

于建文的构想是以龙胜行为批货中心,旗下三家中国城超市既各自为 政又互相支援。他说最近中国城超市为了增加竞争力,在加州自置农 场,估计明年可以正常运作,届时将「跳过」中间商以降低成本。

于建文说起经营超市的苦乐经,经手处理的个案无奇不有,有的外族 裔客人非常离谱,如有人买了哈蜜瓜,第二天空着手回店内投诉「瓜 吃了不甜」,要求退款;也有的人挑了鲜鱼,海鲜部员工帮助除鳞开 膛清理后,回家后又折回超市说「买错了」,要求退换。尽管这些诸 如此类的要求非常不合理,但于建文仍然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

于建文说:「我们没有权利选择客人,只要客人走进店内,就没有理 由拒之门外。」他经常向员工灌输这样的经营理念。他笑说也幸亏这 些「无理取闹」的顾客基本是外族裔,华人同胞鲜有这种事情发生, 「否则超市就要关门了」。

于建文估计未来超市发展格局,将有越来越多大规模超市崛起,向美 式连锁超市诸如 Key Food 的经营模式发展。他认为法拉盛市中心的 华人超市已经饱和,不易觅到成立大型超市的理想地点,但外围地带 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向周边地区发展势所必然。

邓龙指出,法拉盛市中心房租昂贵、停车不易,是促使华人超市往边 缘发展的主要原因。在市区边缘开设超市,有许多优势,不但可缓解 市中心的交通,而且为居住在长岛等地的华人提供购物方便。

于建文同意华人超市大战已进入春秋战国时代的说法,就拿邓龙与张 利惠来说,两人原来是合作夥伴关系,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两人现在变为竞争对手,于建文认为很正常。他说合作夥伴的分分合 合,生意的起起落落,是市场优胜劣汰的自然现象。同行之间很难互 利共存,只会各自为政或分庭抗礼,最后总会有人「顶不住」而退出 竞争,有人开店有人关门是市场规律。

他说,过去一般人的印象是华人超市味道差、环境卫生脏乱,货品摆 设缺乏艺术感,现在一些新开张的华人超市,包括中国城超市,在这 方面已跟上形势。

于建文指出,中国城超市仿照美式超市做法,每周印发广告减价折扣 券招徕顾客。超市不怕减价品无利可图,最怕客人不上门,只要客人 走进来,大多数都不仅只买某一减价货品,总会顺便买一些其他货品 ,就生意手段而言,这就成功了。他强调在同类华人超市中,中国城 超市是最早推出折扣减价券的华人超市之一。

于建文说,超市越开越多,同行竞相展开价格争夺战,华人消费者受 益匪浅,有时东西便宜到令人难以置信,与上世纪七○、八○年代相 比,价格有天渊之别。前些时在田纳西州,他遇到一位七○年代就开 设东方杂货店的老华侨,对方告说,那时从香港进货,由于货量少, 成本高,价格十分昂贵。一包广东肇庆出产的米粉,售价高达五元多 ;如今,在中国城超市只售三毛多,真的不可同日而语。

于建文指出,温州人开的超市虽然来势淘淘,但目前美东以外地区基 本上是「福州军团」的天下,从前「那里有福州人,那里就有中餐馆 」。现在福建乡亲开始尝试进军超市业。

于建文乐观估计,不久将来,「那里有福州人,那里就有华人超市」 。华人超市将在北美大地遍地开花。有的做餐馆起家的福州人,在事 业有成后,开始兼营超市,龙胜行每月都增加二三个要求供货的客户 ,同时经常接到在外州经营中餐馆的福建乡亲的电话,询问在当地开 超市的情况,有的甚至希望加盟中国城超市集团。但他希望稳扎稳打 ,根据市场需要发展,暂不考虑过度扩张。

开餐馆的福州人转型开超市,法拉盛万兴隆超市便是继「温州军团」 在法拉盛闹区不断扩张超市后,出现的第一家由福州人自主经营的超 市。老板陈善东有多年经营餐饮业的经验,开设万兴隆是第一次踏足 超市业。由于该店店面不大,在目前中小型超市面临激烈竞争的情况 下,万兴隆如何在夹缝中生存?

陈善东说,除了超市,他还有多家餐馆,可以一起进货,相对降低了 成本。另外,灵活的经营手法和薄利多销的方针,以及坚持自己的经 营特色是立足生存的根本。

(来源:世界周刊? 日期:2006/01/22)
(2/1/2006 14:13)


来源:新世纪 www.ncn.org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                              发表意见

相关文章:
曾慧燕:美国一瞥,邮局工作
曾慧燕:华人给小费 大方?小气?
曾慧燕:美加华人有口福 南北杂货解乡愁
曾慧燕:华人超市走出唐人街迈向多元化
曾慧燕:一代飞鸿 群星灿烂——北美华人移民文学的发展
陶杰:清理门户打扫虫鼠
歪脖子树:自由世界的不自由
曾慧燕:大纽约华人教育基金会为华裔清贫生圆梦
曾慧燕:詹秀蓉走过忧伤成大家
貌强:中缅边镇鸦片产区走透透
曾慧燕:华人移民需入乡随俗入境问禁
曾慧燕:加拿大华人移民潮盛况不再
曾慧燕:移民回流的故事
【特稿】草庵居士:让海外“拥共侨领”无处可逃
林保华:当年印尼的中共地下党点滴
曾慧燕:真身分证法案让非法移民无路可走
曾慧燕:海归佼佼者回流挑大梁
北美华人合唱团一起唱过移民路
曾慧燕:华人偷渡美国热潮不减
曾慧燕:美国华人非公民三分之一为什么不入籍?
曾慧燕:纽约闽恩教会救赎福州新移民
曾慧燕:大陆新移民向上帝靠拢
红木家具在美国登堂入室
西向东:过马路即要看右,更要看左—也谈华人参政
曾慧燕:在纽约看见中国盛世文明——大都会博物馆中国文物展重现东汉到盛唐璀璨图景
曾慧燕:假冒名牌从中国大陆涌向世界
曾慧燕:福州结婚大军带旺纽约华埠金饰业
曾慧燕:纽约华埠珠宝业等待回春
曾慧燕:纽约华埠婚纱摄影业短兵相接


Copyright New Century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8-23 00: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