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黎世近郊的一处山坡上, 星罗棋布的德式农舍间有一处市政厅属下的老人院, 其背靠阿尔卑斯山的茂密针叶林, 空气清新环境优雅宛如仙境. 80年代初由于没有通过政府的检查(设施陈旧, 不符和当地居住与安全标准), 决定予以拆除, 并在原地重建, 恰好此时大慈大悲的天主教会注意到了很多外国学生学者实在难以承受当地高昂的房租, 遂提请市政厅核准将这所建筑改建为外国学生公寓(大概与美国救世军收容所类似).
其实按欧洲标准其条件还不错, 三层楼100多个房间, 每层有几套洗手间. 每间房大概10平米, 只住一个人, 但配有有线电视, 不过只有德法意台, 您要想看BBC还得去楼层的公共活动室. 一楼的厨房蔚为壮观, 20多个电灶一字排开, 其他的厨房设备也是应有尽有. 有的洗菜池子大到掉了东西伸手都够不着. 而那做饭的大锅能喂饱一个连. 每个月收费360 瑞士法郎, 包括早饭和水电. 如果您还嫌贵, 还可以申请以工代租, 即一个人为全体准备早餐一次可免交60 瑞郎房租.
一般早餐供应从六点半到八点半, 五点多点儿爬起来, 先到大门外等送新鲜牛奶和面包的当地农民. 一桶奶大概50-60斤, 服务生得把几大桶奶提到餐厅, 再倒进2-3升的容器里, 这奶原汁原味香甜可口稠的都能挂碗, 一碗下去保证一上午不饿, 就是不知道消毒没消毒. 而这面包外壳厚硬香脆可口, 可就是不好切, 瑞士人偏偏做事极其认真而又有的是时间, 所以这面包一定要切得厚薄均匀, 否则若众生奏本您的饭碗就砸了. 有时候这100多人吃的面包切下来, 累得胳膊一天都不得劲儿. 接下来就是准备咖啡和茶, 再有就是从储藏室弄来大桶的各色
果酱(一位仟诚的教徒采集院内的水果, 自掏腰包买糖自制的,名字很好记德语叫作妈妈拉的, 由于历史的关系, 许多德语和英语单词的词根同源或非常接近)和天然黄油分装后摆上桌. 早饭服务开始后, 服务生不但忙里忙外, 还要眼观六路, 俗话说这人穷志就短, 有些人是连吃带拿, 后来的主儿就没的吃了, 而公寓订的面包又不多. 开始时睁一眼闭一眼, 后来因有人投诉遭管理员严斥, 只得象征性的作作样子. 饭后大概要用一个小时对餐具清洗, 擦干及消毒, 有时管理员还会抽查.
在这个公寓里, 十几位中国室友还受命接待过国内来的春节慰问团,
领馆定的标准是每位50瑞士法郎(瑞士食品及中餐均奇贵, 宿舍附近有家馆子不伦不类的"刷锅水"都卖10瑞士法郎). 该团有国家级演员数人, 包括小品国手郭达先生, 一位大牌女声乐演员和浙江歌舞团的二胡独奏演员(此君拉的二泉映月颇有闵王之风, 当时二胡独奏流派有南闵 -惠棼 北王 -国潼之说, 其实两大流派均源于江浙上海一带, 遂请教了其师出何门), 由于郭先生问及当地风土人情就侃了一阵子, 记得其门出上戏, 遂请教了三大表演专业(中戏, 上戏和北影) 各有何所长, 席间东拉西扯 虽说是关公战秦琼, 但大家聊的还真挺高兴. 这席面虽说是家常菜, 但也是货真价实八仙过海, 诸位演员只是稍微尝了一下儿, 其余的全都便宜了众厨, 大鱼大肉造了好几天.
一般用嗓子的演员(借用候老的话就叫作吃开口饭的, 包括播音员) 吃喝都很小心, 很多名角都是烟酒辛辣一概不沾, 尽管如此, 中外大牌人物染喉疾失音及患喉癌英年早逝者屡见不鲜. 人体结构就象一部机器, 废用则退, 而使用过度亦加速磨损不胜重负. 用嗓子过度者, 声带大多处于应激状态, 轻度水肿抑或有之, 若再受刺激后果则不堪设想. 在国内时曾向一位音乐学院的同行请教过, 其用中医经典理论为众多著名歌唱家和播音员作保健, 颇有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