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一天在夜市里,偶然间看到了「火笼」,掀起我许多记忆的涟漪。外婆提着「火笼」,说着故事,话到开心处,轻声唱起山歌的模样,历历在目,印象鲜明且令我感动。外婆的「火笼」里,蕴藏着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火笼」是一种陶制圆形的罂,外壳套上竹篾编制的笼子,冬天时,人们在「火笼」里盛上相思树烧制的木炭,上面铺上一层已烧燃的火炭,再以火炭灰烬覆盖其上,藉由散发出的热气来取暖,6、70年代的人们,生活简朴,御寒衣物有限,总是以「火笼」来迎接寒冬的到来。
外婆住在「内湾仔」的那段日子,生活拮据,家中许多生活用品,都是取材于大自然。它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源,也提供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外婆的「火笼」,直径长约20公分,外层的竹篾是外公亲手编制而成,坚固耐用,有的用上好几年,外观老旧,她仍然舍不得丢弃,将其摆在墙角,用来烘烤衣物。
外婆的「火笼」除了取暖外,也蕴藏着我们俩浓厚的感情。犹记得幼年时,每一个冬日的晚上,写完功课后,外婆总会说:「乖孙女,歇一会儿,到外婆这儿来烘烘手,暖和暖和。」「要听外婆说故事吗?还是你要说些学校有趣的事情给外婆听。」我的小手叠放在外婆热呼呼的手背上,她那银铃般的笑声、慈祥的面容、关怀的话语,也深深地烙印在我心扉。睡觉前,外婆会先把「火笼」放在被窝里暖被,躺在热烘烘的棉被里,我的心就像冬季和煦的阳光,充满着无限的温暖。
外公的经济曾经一度陷入绝境,外婆为了帮忙家计,必须外出工作,寒冷的冬夜,冻得红咚咚的双手,不停地辛勤工作着,开朗的外婆依然甘之如饴,毫无怨言。偶尔休息的日子,外婆会从大灶里夹起一块块点燃的火炭,放进她宝贝的「火笼」里,轻轻地摆上双手,开心地唱起歌来「这边看过那边溪,看到阿娘头低低,一件白衣托妳洗,问妳工钱需几许?……」
随着时代的变迁,家里的大灶已经被瓦斯炉所代替,电暖器也成了冬季里家家户户必备的电器,外婆的「火笼」却仍然维持着它无可撼动的地位,寒冬时,外婆从小小的烘炉里,夹起烧红的火炭,放进「火笼」里……。
如今,外婆和舅舅远住他乡,偶尔在电话中传来的,依然是她无尽的关心:「我的乖孙,你有吃饭吗?」「外婆,您可好?请多保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