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891|回复: 1

大陆向胡锦涛开第一枪的小说

[复制链接]

0

主题

2

回帖

2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0
发表于 2008-10-23 17: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陆向胡锦涛开第一枪的小说
——阅读《跟我的前妻谈恋爱》记
路美玲


最近,北京友人给我发来电子简讯,说有一篇非政治的政治小说《跟我的前妻谈恋爱》(2006年《北京文学》第三期)引发北京文坛议论,是讽刺胡锦涛吃方便面的,说胡锦涛不如小学生云云。他说这篇小说很有意思,被称第一篇讽刺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小说。我没有想到大陆向胡锦涛开第一枪的小说竟然是这么一个非政治化的名字。
我有些怀疑。听小说名字就觉得是低俗的无聊小说。我又想名字可能是政治讽喻小说之外衣。大陆还是有勇敢的作家,敢讽刺当朝皇上。
德国批评家顾彬斥大陆当代文学是垃圾,听起来耸人听闻,但切中肯綮。中国作家自私自恋远离国计民生久已,自然难有什么大作为。《跟我的前妻谈恋爱》这篇小说,题目实在太恶俗。不是北京友人推荐,我是不会有兴趣的。
不过小说读起来还蛮好看的,比我想象的要美丽些。但低于我的政治期待。大陆领政治领袖意识形态一直紧绷,很少有作家敢在公开发表和出版的小说中拿中共的领袖人物进行反面叙事,特别是对今天当朝的江和胡。天津作家李唯敢在胡锦涛江泽民头上动土,的确不简单。《北京文学》敢于发表更显非凡勇气。
这篇小说讽刺胡锦涛江泽民的内容不是主流,只是其中一两个细节,是偶尔之峥嵘。
“这一天,太阳很好。国家和人民都很好”,作为小说的国家咏叹个人叙事的叙事基调,在文本中,从头至尾不断被抒情的色调低声变奏。“这一日太阳还是很红,国家和人民都很好的”,“又一日,太阳还是很红,国际和人民也是很好的”,“太阳又重新红得不错,但共和国的鸡还不断死去”,等等。小说叙事语言意味深长,政治讽喻不言而喻。
小说显然是逗嘴皮子玩语言的,刻意经营的是现实口语和幽默的,是模范的新痞子小说。玩语言不仅是大陆作家的写作方式,也是大陆白领阶级的一种生活方式。小说影视化写作鲜明,影视叙事明显高于小说叙事。自从大陆作家开始为张艺谋写作,影视叙事的洪水就挡不住了(张艺谋早就抛弃了优秀小说)。作家作品只有进入影视才能名利双收。大陆作家因为影视化写作的侵袭,文学品质不断下降。
所谓《跟我的前妻谈恋爱》,主角马勇自始至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所谓“跟我的前妻谈恋爱”,第一,马勇的朋友张琪跟马勇的前妻谈恋爱。马勇介绍他的朋友张琪跟他的前妻俞晓红谈恋爱,是为前妻幸福,也是为自己摆脱前妻滋扰。第二,马勇跟他前妻俞晓红谈恋爱。看起来张琪与俞晓红谈恋爱,其实都是在马勇背后操作,都是马勇的语言在行动,本质上是和马勇前妻谈恋爱。张琪和俞晓红两人都是马勇的道具。在检察院赵慧把马勇抛弃之后,马勇断然设计拆散张琪和俞晓红恋爱。马勇俞晓红复婚,破镜重圆,与前妻恋爱成功。
这篇小说是写当代大陆城市白领阶级婚姻爱情的困局和无解。因为深陷困局离婚,二人再以朋友身份交往,发现竟然换了人间,女人温柔,男人体贴,爱情重新迸发,完全不是婚中你死我活的战争。他们又相互憧憬,激情复婚。但没几天两人都又故态复萌,爱情消散,婚姻战争重新激烈。中国的文化白领的美丽爱情和婚姻原来不存在,或者是短命的几天。难道“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之古老命题不可战胜?
如此看来,小说还是能够触动读者心灵的,是有社会人生现实意义的。作家看似轻松幽默的语言背后,是白领阶级在婚姻爱情中挣扎的沉痛和辛酸。作家虽然把沉重的国家现实隐去了。但是,读者稍加思考就会感触到无处不在的中国给中国人的压迫和围剿。
这或是这篇新痞子小说社会价值之所在。
小说的名字,阅读文本之前让人厌恶,读后感到的却是一种沉痛。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媚俗的小说的名字消解了文本沉重的国家内涵,无法正确体验小说致命的深意。
小说结尾的议论画蛇添足,则是绝对之败笔。
小说结尾是画蛇添足的败笔,但是,讽刺胡锦涛吃方便面却是的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被隐去的现实在此被“隐喻”出来,故事的张力大涨。
马勇女友赵惠出差,马勇照顾赵惠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陈勇刚。马勇给小陈同学泡方便面吃,小陈同学只吃炒方便面。他认为炒方便面有营养。马勇教育小陈同学说,连胡主席吃方便面都是泡着吃的。小陈同学不知胡主席是谁,马勇说,胡主席就是胡锦涛他老人家。小陈同学认为,胡锦涛不是小学生,不写作业,不需要营养,所以,吃泡方便面就行。小学生每天上课写作业很辛苦,必须要有营养。
作家借小陈同学的炒和泡方便面的营养与否讽刺胡锦涛,说胡锦涛作为国家主席还不如小学生用功。小学生每天上课写作业很辛苦,胡锦涛是中共总书记和国家主席无所事事,不理朝政,任凭国家腐败混乱。胡锦涛不如小学生。这让人想起多年前的故事,金大圣不满大陆金学家鼓吹水平,讽刺大陆红学家都是小学生。
所谓讽刺江泽民,也是在赵惠的家里,是在马勇与前妻俞晓红相互检讨中。马勇在谈到过去负气不吃俞晓红的饭,到馆子去吃时,马勇说,在馆子花二三十块钱吃的也不比在家里差,服务员跟我吊脸子,敢!我借给他江总书记的胆子!我是吃饭不是吃气!
我们从小说背景来看,文本的完成应该在2006年初,或者2005年底,江总书记早已不是江总书记,应该是前江总书记!
所谓的讽刺江泽民,看起来是讽刺江泽民,实则更是讽刺胡锦涛。不是说江泽民不行,而是说胡锦涛不行。讽刺江泽民退而不休,更是讽刺胡锦涛被江泽民垂帘,中国的老大不是胡锦涛而是江泽民。小说几乎要说出民间所谓胡紧套了。
小说借小学生小陈同学稚口,说出大陆政治的黑箱之谜,借用的皇帝新衣的文学原型。这是小说的叙事智慧。小小的吃方便面背后是中国大陆政坛的权力角逐,是人民的无奈和失望。国家不幸,岂能百姓幸,白领幸!作家心底隐秘的感慨定会怦然读者。
这般看这篇小说,这篇小说的能够在大陆权力中心的北京市官方的机关刊物发表也颇能引起政治观察家的思考。北京地方政治势力一向强势,但自从江泽民拔掉对抗自己的北京出身北京王的陈希同之后,北京地方政治实例成为江的势力范围,不再挑战中央。相反,胡温上台后,上海市的政治势力依仗江的权威不断在南中国挑战胡温集团,结果上海王陈良宇被废黜。有人说,现在北京地方政治势力对中央非常顺从,也有人说很暧昧。中国中央与地方的政治之间总是充满暧昧之玄机。
北京市的媒体在政治上一向很保守无为,宁左毋右,不会冒政治的风险。像今年北京市官方媒体,力捧司马南用文革的方式大批判南方周末的普世价值,就非常的典型。有北京市作协的机关刊物《北京文学》打响讽胡的第一枪,北京市的文学和政治令人惊异,更耐人寻味。
附:寻《跟我的前妻谈恋爱》记

朋友告知我这篇小说信息后,我去中大图书馆找《北京文学》,找出来一看,大吃一惊,整个《北京文学》的装束简差点把我吓晕。让我吃惊的不是小说,而是刊物不堪入目,这哪里还是文学。刊物内外杂乱无章,红尘滚滚,缪斯杳然,面目全非,风范尽失,非驴非马,像个乡镇刊物,粗俗可恶至极。封面上“精彩阅读”比“北京文学”还大,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整个匪夷所思。
我想,稍有点文学修养人士,见到它恐怕会有不堪入目之感,在惊诧之余马上离开。《北京文学》拒文学和文学读者千里之外。我甚为茫然。
我想,是不是中国的文学期刊都如此不堪,像《北京文学》一样落花流水了。翻了翻《人民文学》《十月》《收获》等,文学魅力依然。我又找与《北京文学》相对的《上海文学》,缪斯女神也是亭亭玉立,与《北京文学》有霄壤之别。就我看到的十来家刊物,没有发现比《北京文学》更糟的刊物。
好多年不看文学期刊了(80年代《北京文学》曾经是我的必读)。老舍先生创办,在中国大陆文学史上曾经叱诧风云的《北京文学》怎么混成这般令人恐惧的模样了,怎么被东施这样低俗地“政变”,不文学了!去年,曾经有几位作家在港很不屑地谈起过《北京文学》,说它早就变成了“故事会”,引起文坛内外愤慨。他们不再为《北京文学》供稿云云。当时,我还怀疑这几位仁兄是不是人家不给他发作品,就在外说人家坏话。现在看来,《北京文学》要比这位仁兄严重的多,非文学化的厉害,下半身形而下的厉害,非驴非马的厉害。不让社会哗然才怪。今日《北京文学》之形象与北京国际大都市的形象相差实在太远了,堂堂的北京容不下一个“文学”期刊(据说北京市唯一的官方文学刊物)?
大北京,大奥运,非文学?匪夷所思,匪夷所思。
不知北京市官方何以支持和忍受这样的践踏和凌辱。这太丢北京市的人了。
我想,这可能是资金欠缺,为了市场才这般粗俗媚俗。好像10年前,贤志兄曾经为《北京文学》写过一篇关于《五四之死》的文章引发《北京文学》人事危机,社长主编几乎被撤。《北京文学》是不是就此转向,不得而知。西施东施化的低俗的办刊路向,就能够赚钱?我表示高度怀疑。因为《北京文学》之品相之卖相实在太差了。
《北京文学》,一个五六十年的文学老鸿鹄,这般天地翻覆,变得燕雀不如,谁人想到?!
原创 2008、8、9

178

主题

511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066
发表于 2008-10-23 21: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的帖子

发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7 23:0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