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万亿投资应对危机背后的几大误区 □刘斌夫 中央出台应对金融危机的十条措施,并计划两年内投资4万亿元,意在推动中国临危不衰地经济良性增长。但有一些举措值得冷静分析。我们必须看到从中央到地方十余年来一直存在的几大悖谬与误区:一、“把一切物价抬高就保增长” 物价飞涨,必然通货膨胀。平抑基本生活必需品物价,维系社会稳定和广大普通民众的生活权益。去年以来我们为数太少的有识之士一直在呼吁。保增长,是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帮助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实体经济二、“救股市就必须救房市” 把房地产当做国民经济首要或重要支柱产业,是改革开发后新时期即近十几年来我们的战略失误。而今这个失误还在继续。地方政府吵地价,开发商就只能炒房价,投机者推波助澜,广大普通老百姓望房兴叹!这种恶性循环,居然还要在抵御金融危机的今天当成最后的舢板!房市仅是股市的一些交叉部分。为什么还要靠已经是泡沫经济的房地产来拉动钢材等行业增长,岂不是有病乱投医吗?钢(建)材今年初涨价太高几乎过倍,现在回落实属正常。中国须要高速铁路,城市须要轻轨,欧亚大陆桥国际高速公路须要大举建设以缩短中国与欧洲之间经济技术文化交流与商贸物流的时空距离。钢材为什么只能修造普通来百姓似乎永远买不起的商品房。而且,应当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产业,解决富民惠民问题,让更多的农民脱贫,或走近城市化。国家为什么不拿出大笔钱来,建设更多的廉租房?改革开放三十年,功归全国老百姓。国家已经并不穷,能拿出钱来,与其任其白白贬值,何不为民造福祉!难道本届政府就要把18亿亩红线外的土地全卖完给开发商吗? 股市却是必须要救的。因为我们的所有上市资产不能跌成负值,保上市资产底线还很重要。这样客观上已经保住了已上市的房地产公司的资产。按理说,房地产公司上市本身就是个错误,因为房地产(严格的说是住宅商品房产)本来往往应是一次性流动资产。中国特色是“房地产”中的“地”依然是国家的所有权。市场规律决定了房地产绝不会跌至只剩土地的。它只会跌到合理的价格而已。一言以蔽之:救房市,就是违背科学发展规律。三、“依赖外资才能大发展” 目前我们只统计GDP——国内生产总值,不注重GNP——国民生产总值。殊不知,对外资的依存度过大,自己的民族竞争力就变小!四、“改革开放就是全面向境外随意放开” 由于体制、监管和腐败作祟,大量国资在开放中被有意无意地流失境外。幸而我们的金融证券市场仅向境外放开了30%左右。否则,这次金融危机对我们的打击就可能是毁灭性,恐会成为国家破产的第二个冰岛。对境外,要继续扩大开放,但,永远都不能全部开放,都必须留有余地和退路。五、“不开放人民币就为中国经济涂上保护色” 这种消极对策是短见的,所系球的“稳妥”也是暂时的。以崛起的大国、坚实的实体经济做后盾的人民币,只有最终走向世界,才能突破美元垄断。这要有力有礼有节,须要步骤,须要准备。须要改革用人体制,招用济世经国的人才。更需要继续改革扩大开放的智慧和勇气。而今中国经济问题和潜在威胁,是十几年来未能防微杜渐而长期积累所形成。应对历史负责,不能为救眼前之急而继续向未来积累灾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