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00|回复: 0

“只买最贵的”外地人和外国人大买北京豪宅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83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047
发表于 2006-4-17 03: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北京约90%购房人对现在的房价已达到承受极限,而京城一业界机构的市场调研结果则表明,北京的豪宅却卖得很火。细细一想,这两个调查结果并不矛盾。一面是中低收入人群对“日新月异”的房价感到无奈,另一面是有产阶层的大肆置业。这从某种角度折射出,一部分先富起来人群的收入与普通百姓的收入不可同日而语。不少外地开发商则对北京市场的购买力羡慕不已,“这里人傻、钱多、速来”成了开发商的一句口头禅。那么,究竟是什么人在北京买豪宅呢?

  星河湾是北京豪宅市场的一面旗帜,“只买最贵的”似乎成了京城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在北京房地产市场,户型面积三百平方米左右,总价四百—五百万元的属于一般性豪宅,高价位的豪宅总价在五百-六百万元之间,再往上的项级豪宅就要过千万了。坊间传言,有价格上亿的豪宅,但很多人只是听说过没见过。

  据北京房地产业界著名机构《楼市》今年的一项联合调查显示,截至2006年3月,“两外”人士(外国人、外地人)在京购房比例已由前几年的30%上升至目前的61.5%。在豪宅市场,“两外”人士大约占到整个市场的59.2%。目前,北京市场每平方米万元以上的豪宅在东部与北部区域居多,同时这两个区域也是外地买家最为钟情的地区。《楼市》市场调研员告诉记者,在京城豪宅的外地买家中,来自山西、内蒙、东北、重庆以及港台及外籍人士表现突出,其显露出的购买意向也有所不同。比如,星河湾的外地买家中,山西、山东、东北人士占主导,而阳光上东、北京公馆、柏悦居的买家就是港台和外籍人士相对多些。

  这些“两外”人士在京购房是出于一种什么心态呢?一位来自山西做煤炭生意的张姓购房人是这样考虑的:“到现在,我在北京共买了两套房,一套在北边,一套在东边,就是星河湾。我之所以买星河湾是比较喜欢这种金碧辉煌的建筑气流。至于说到买房理由,一是因为女儿后年想来北京上大学,二是山西的生态环境不是太好,如空气、水质都污染比较严重。所以想等我爱人退休后,举家迁往北京。”

  香港影界人士任华达则认为:“我选择在北京市中心置业,一是看好其稀缺资源的价值,毕竟城中心的土地开发一块少一块,二是出于生活便利的考虑。”

  《楼市》市场部调研员实地勘察发现,北京豪宅确实卖得很火。例如,星河湾在提价前一周卖出37套房,销售额高达1.56亿元。3月20日,该项目提价7%!

  一位业界人士分析,现在在北京投资豪宅不少外地买家出手阔绰。这些人买房时往往只看表面,而并不懂得客观评判一处房产的真实价值。他们大多喜欢大红大紫的风格,只要听说是豪宅就出手下单,十分豪爽。这样的买家为豪宅市场提供了畅销的基础,同时也导致豪宅之风泛滥。

  根据《楼市》市场调研部的统计,购买豪宅的人目的大致有以下几种:长期居住、旅游渡假、投资理财、商务活动。其中,长期居住占74.1%,旅游渡假占12.66%,投资理财占3.38%,商务用途占1.69%,其余目的不详占8.1%。

  在京城热销的豪宅中,虽然用于自住的占有很大比例,但在不同项目中,情况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柏悦居这个项目,投资型买家高达70%以上;昆仑公寓、北京公馆的买家许多是出于商业用途的需求,此外,还有相当部分买家将置业当成储蓄。

  一位业界人士透露,东部区域豪宅项目有大量客户买完房后,既不住也不租不售,而是长期放在那。这些人的心态是,在银行实际负利率的状态下,与其把钱存银行,倒不如买房产更保值些。在全球不少大城市中心区拥有房产的香港影业人士任华达较为认同这一观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香港许多炒股的人都受到了影响,而当时拥有多处房产的人很容易渡过难关。这说明购房的确是一种不错的储蓄方式。”

  从购买豪宅的人群分布看,金融、保险、法律、会计、广告、贸易、商业等服务行业的人群是购买豪宅的主力军,占到65.4%;其次,IT业、生物、医药、挖掘、冶炼等制造业占到22.8%;其余大约11%的人群为娱乐业、体育界、教师、医生、政府机关人士。

  调查显示,在年龄上,四十岁至五十岁的是购买豪宅的主流人士,这个比例占到豪宅市场的52%;31岁至四十岁年龄段的购买人群为35%;51岁以上的占8%;三十岁以下的占5%。

  客观地说,北京豪宅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拉升了北京的平均房价,并且这部分高端市场与普通百姓绝对无缘。然而,在京城确实有一股强大的购买力在支撑着这个市场。去年7月,星河湾以15000元/平方米的卖价高调入市时,很多业界人士均不以为然。因为当时在朝青路一带比较上档次的商品住宅也仅卖到七千—八千元/平方米,每平方米过万元的房子,被人们认为超出了购房人的心理底线,可后来市场的表现却让不少业界人士大跌眼镜。这种市场的示范效应于是迅速扩大,时至今日京城每平方米售价过万元的商品房已不罕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5-17 05:4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