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法国人Raphael le Masne de Chermont的带领下,“上海滩”中西结合新演绎,打入西方上流社会。
2001年,雷富逸(Raphael le Masne de
Chermont)就任著名服饰品牌“上海滩“执行董事。上班的第一天他踏进店内便忙着寻找合适的工作制服。他希望自己身上能展现这一品牌的风格。上海滩的主旗舰店在香港的高档时尚街Pedder
Street。其Art-Deco(装饰风格)令人回忆起三十年殖民地时期的上海。店内衣架上挂着彩色的丝绸唐装,旁边是女士的灰色礼服。四年半前,雷富逸的手滑过一个个衣架,仔细查看服装的质地和裁剪。但最终他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衣服。
“上海滩”源自一个宏伟的设想。1994年香港人邓永锵创立了这个服饰品牌。邓有一个梦想,他要创办中国第一个奢侈品集团。当年中国的对外形象便是低工资,中国出口的都是便宜的体恤和塑料鞋。而成为时尚之都在中国根本没有提上议事日程。邓希望用时尚的方式诠释中国,而他的“上海滩“品牌志在抢占西方的鸡尾酒会和盛大宴会。
然而邓永锵的期望并没有完全实现。耗资巨大的纽约麦迪逊大街的服饰店被迫关门。
香港人无法接受上海滩色彩缤纷的设计。而游人买这些衣服只是作为纪念品,没有人会把它们从衣橱中拿出来穿的。此外,当时公司的运作管理方式与大型蔬菜商几乎没有区别。
2001年瑞士历峰集团(Richemont)收购了上海滩的大部分股份。当le
Masne作为公司领导与他的团队进行商议时,他们的回答是:“你疯了吗?”这位42岁的法国人在就职第一天寻找工作制服时,真正理解了这个问题。“如果作为董事的我在自己店中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制服,能够穿着不让别人觉得我可笑,那么我们的设计可能是有些问题的,”le
Masne如今说道。
le
Masne召集自己的团队说:“我们必须重新开始,所有的样板都必须改”。他知道,中国设计的西服想被西方接受,必须做到能让人们在商务餐时穿着与自己的上司坐在一起。
这个计划实现了。目前这个年轻的企业快速扩张,在巴黎、纽约、东京以及苏黎市等地开设了20多家分店。今年还会在另外五个国家开新店。从2001年
10月起,上海滩的销售额开始翻倍。“帝王裁剪”系列的经典服饰在香港的销售业绩达10万美元,服装上配有手工针织和施华洛世奇的石头。“上海滩”创意总监是美籍华人Joanne
Ooi,她带领着旗下19人的团队。“上海滩”的设计特意采用具中国民族特色的龙、书法、丝绸、羊毛以及闪亮的色彩等元素,而裁剪又融合了西方风格。
1949年后大陆大部分裁缝都逃到了香港,并在流亡中成立了行会组织。他们中的15人仍健在,其中9人便在“上海滩”工作。仅拥有150名员工的
“上海滩”仍然没有成为大型集团。但是在法国和瑞士投资商的领导下,“上海滩”这一名牌打响了,在西方成为新中国形象的“新大使”。
而在中国本土对“上海滩”的兴趣也与日俱增。因为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增长非常迅速。去年的一项企业咨询报告显示,到2008年中国的奢侈商品销售额将每年增长20%。到2015年中国会超过美国。
世界豪华品牌如古奇(Gucci)
、阿玛尼(Armani)、法拉利(Ferrari)以及百达菲丽等几乎每周都会在中国创立新的分店。“上海滩”是第一家从中国奢侈品市场获利的企业。尽管受到西方风格的影响,但中国品位与西方品牌还是有着根本区别的。陈旧的保守风格已经过时了。大胆的搭配才会产生出奇的效果。“在中国不带领带可以是很酷的穿衣方式”,le
Masne说。他的设计中没有一件衬衫是带领子的。他很肯定,中国人的品位不久将会改变和影响西方。
“上海滩”简介:1994年由港商邓永锵(David
Tang)创立的时尚品牌“上海滩”是中国第一家高贵品牌,并以古典中国服饰的设计在西方和亚洲市场取得了成功。2001年瑞士历峰集团控股该品牌。瑞士投资商不肯透露接手后的具体业绩。但据说上海滩品牌“收益颇丰”。从2001年起销售额翻倍增长。到2007年底公司将扩张到30家分店。据说公司执行董事Raphael
le Masne de Chermont也在汉堡和慕尼黑进行考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