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1-30 22: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作者的“观点”之七。
七、批评“犯上作乱”是一种“清议”
孔子高足有子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段话的逻辑是——
孝悌是仁之根本,仁是孝悌这个根本所生之道,君子经营根本,也即经营孝悌之道;之所以经营孝悌,较近的目的在于维持现实的伦理秩序,较远的目的则在于维持现实的政治秩序,秩序不乱,就是仁之道。
有子这里所谓“犯上”,所谓“作乱”,指的是“有道邦国”家族间的“犯上”、“作乱”。不能据此理解为儒学主张庶民“愚忠”,主张要人人做“奴才”。对“无道邦国”,儒学有极其凌厉的学说和思想,“诛一夫”就是。现在有证据证明,有子所在的春秋时代,多能奉行公道,讲求仁德,应该属于“有道邦国”时期(春秋时代,封建诸侯林立,正如《周易》所谓“群龙无首,吉”。《周易》关于“群龙无首”的这个思想,现在还远远没有被视“大一统”为图腾的学人所理解。简言之,不能将诸侯并立视为“无道”。它预表了中华联邦的最早雏形,可能是人类最早的国家邦联设计。当然,诸侯并立的不完善以及先天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不过这并不能因此成为论证“大一统”合理性的根据)。
据“中国军事史”编写组《中国历代战争年表》上册,“作战次数统计表”和“年表索引”统计,春秋时期共发生各类战争战乱395起;其中孔子一生七十三年,就有各类战争战乱110起左右。(《中国历代战争年表》,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1月)这些战争战乱,有很多就是家族间的“犯上作乱”所导致。所以邦国家族间的犯乱,直接影响到共同体间的安居生涯,所以批评犯乱,也就是对执政的清议,是对权力再分配模式的严肃批评与校正。孔子儒学希望经由“选贤任能”,不希望经由“犯上作乱”解决权力再分配问题。这也是“公道-仁德”范畴的孔子儒学事业。
简言之:对“有道邦国”,就要主张反对犯上作乱;对“无道邦国”,不仅需要“犯上”还需要“颠覆”,孔子后人抱礼器投奔陈胜吴广倒秦,就是例证(当然,在更多时刻,面对“无道邦国”,儒学是掉头走开,不予合作的。详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