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81|回复: 0

张学良夫妇决意离台赴美 以珍藏换取晚年生活费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9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003
发表于 2006-4-27 07: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少帅藏品拍高价

  1994年4月10日下午3时,历史在台北新光美术馆二楼聚焦:由苏富比拍卖公司主持的张学良定远斋书画藏品拍卖会将在此举行。早在几个月以前,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已开始关注这场拍卖,所以当天开槌前一小时,拍卖场已座无虚席,中国的台湾和香港、美国以及日本等地的收藏家,或亲自到场,或派出代表,或电话遥控,可谓盛况空前。拍卖一开始,现场即洋溢着抢标气氛,许多藏家对某拍品志在必得,频频举手,不忍放下。而附有皇帝印玺及墨宝的作品,更似乎是竞标的动力。许多小件的书画,在定远斋的旗号下,也都拍出了不俗的成绩。

  这次拍卖会,创下了当时华人艺术品拍卖的诸多记录:

  1、全部207件拍品尽数拍出,实现了100%的成交率;

  2、总成交额高达13289万新台币;

  3、超过100万台币的艺术品达29件,占14%;

  4、宋代画家谢元的传世孤本《桃花》以超出估价三倍的价格1655万落槌,创这次拍卖会之最;

  5、张大千的18幅作品掀起了拍卖高潮,其中11幅拍价超过100万,《湖山清舟》以1050万元落槌,《水竹幽居》和《秋声图》也分别以520万元和390万元分列第二、第三名;

  6、成交价超过估价的约占60%,超过的比例之高为历次拍卖会所罕见。如16号拍品明代王宠《行书》估价50―70万元,成交价379万元:86号宋代谢元《桃花》估价300―500万元,成交价1655万元;100号金农、郑板桥等扇面6幅估价40―60万元,成交价181万元;114号蓝瑛设色山水手卷估价70―90万元,成交价225万元;168号赵之谦水墨花卉估价12―15万元,成交价148万元,超出10余倍;192号张大千《湖山清舟》估价120―150万元,成交价1050万元;180号张大千《秋声图》估价80―100万元,成交价390万元。

  许多收藏家走出拍卖场对拍卖竞标之激烈感到不可思议,对拍卖的结果感到不可思议,更对自己疯狂的举牌行为百思不解。

   为什么要拍卖藏品

  这里笔者顺便议论几句,作为艺术市场的商业活动,这次拍卖会是成功的;但作为张学良以拍卖处理这批书画的方式,笔者并不认为是唯一的和最佳的。这样一批珍贵的分散在各地的文物聚在定远斋的门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试想拍卖又使之分散,失去了这批东西的完整性。无论怎么说,以定远斋的名义继续由后人保存,或捐赠给某个博物馆、美术馆作为一个专题收藏,其意义都要大过拍卖。每每想到这件事,笔者都甚感可惜。

  那么,张学良为什么同意拍卖书画呢?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1993年张学良和赵一荻到美国夏威夷后,想在此地定居终了一生,但对外的名义是探亲和治病,所以他在申请美国绿卡的同时,一直担心台湾方面阻挠他定居海外。当此,他离台后先将台北复兴路70号的老宅出售给了一位新加坡巨商,到了1993年岁末,是不是将租房退掉,张学良也一直在犹豫。不退,经济上是个负担;退掉,怕台湾当局识破他不回台北的本意而从中阻挠。

  1993年圣诞节前,张学良的侄女(五弟张学森的女儿)兼秘书张闾芳专程到檀香山与张学良夫妇商议家事,她提出了把家藏的书画交苏富比拍卖,并带去了苏富比开的价目表。张闾芳告诉张学良夫妇,家中其他家具、用品已送张家的亲朋好友,几万册从内地带到台湾的图书包括他和赵一荻搜集整理的《明朝野史》以及张学良读明史的心得笔记,眉批的图书,都已捐给台湾东海大学图书馆。唯有这批书画舍不得送人,想拿出来拍卖,又怕影响太大,所以请张学良决定。从华文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张学良三次口述历史》公布的材料看,张学良夫妇对公开拍卖一开始是不赞成的,而后很犹豫,最后勉强同意。

 张闾芳积极争取拍卖作如下考虑:张学良夫妇晚年将在夏威夷度过,不仅他们的衣食住行需要钱,而且两位老人也没有治病和养老的开支,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将不能带到美国的文物古董出手换成养老金,是两全其美的事。对此,格外虔诚地信奉基督教的赵一荻根本不能接受,张学良也是一样。

  于是张学森、张闾芳再做劝说工作:“你们年纪大了,既然不打算在台湾继续生活,又不想继续收藏这些书画,通过正当的手续将它们易手他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即使台湾当局知道,也是纯属您个人的私事,他们无权干涉。何不就按闾芳的意思去办呢?”书中写道张学良良久无语。最初他对将自己的收藏品用公开拍卖的方式去换取一笔生活费用的想法,确实难以接受。只是在听了张学森父女的劝告以后渐渐由困惑转为理解,但他还是顾虑重重:“闾芳说得不错,那些收藏都是我当年自己出钱从荣宝斋里买来的,可以说是地道的私人财产。按理说将它们卖掉也无可非议,只是用拍卖的方式是否合适?”他很犹豫,于是此事又拖了下来。

  但张学森父女并不甘心:就在她
(张闾芳)离开夏威夷的前一天,父亲张学森决定召集所有在美国的亲友开一次家庭会议,讨论一下台北旧居的收藏品如何处理。张闾芳高度赞成,因为家庭会可以劝张学良和赵一荻尽快下决心。这样又把张闾瑛和张闾琳从旧金山和洛杉矶召集到了夏威夷,在张学良住的希尔顿酒店里劝说他接受拍卖。张闾芳劝解说:“现在不要说在西方国家,就是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每年都在不断举办文物拍卖活动。台湾也是如此,特别是您老人家的名望所赋予那些收藏品的价码,更会让专门经营拍卖行的人深感兴趣。苏富比拍卖行对我提供的文物表示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决定来为您的收藏品举行一次专门拍卖活动。他们报出的底价也十分可观。”此后,张学森全家又是一阵劝说,认为拍卖既可以解决两人的生活之资,而且也可以让张学良的藏品找到最好的归宿。在这种劝说面前,先是赵一荻放弃了原来的主张。

  从书中的描绘分析,张闾芳在这次征求张学良意见前,实际上已与苏富比达成了一致意见并进入了操作程序,请读以下一段文字:

  张闾芳见张学良还是一副踌躇难决的神态,决定劝他尽快下决心。她说:“苏富比拍卖活动是一件好事。因为它可以让这些珍贵的文物找到一个好的归宿!”张学良通过侄女的介绍,得知苏富比此次文物拍卖早在一个月前(注:也就是1993年10月左右)就在各地的报刊上发表了消息。东南亚地区都轰动了!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几乎全世界的各大买主和文物收藏家,都纷纷来电来函向苏富比询问此事了,“好吧,我同意将文物送到苏富比全部拍卖”,张学良最终拍板定夺(实际上拍卖已进入了操作程序,张学良是十分勉强地接受的)。

  从以上过程归纳出说服张学良将文物送拍的理由为:1、东西不能带到美国,放书画的房子又要退租;2、以书画换取张学良夫妇的生活费;3、拍卖可为这些书画找到好的归宿;4、苏富比拍卖公司很热心,已进入了操作程序,收藏家们正跃跃欲试;5、亲友们的再三苦劝,但究竟是那一条真正打动了张学良,尚不得而知。

  不管理由多么好,结果是张学良的这批几十年的珍藏终于通过拍卖又失散各地,未能如他的书籍那样完整地保存下来,这多少令人有些遗憾。其实,张学良夫妇以珍藏换取晚年的生活之资金无可厚非,要找到一次出资整批买下的人也不在少数(以苏富比的拍卖规则,这次拍卖所得扣除佣金,张家实得应在1.1600亿元台币约为3500万元港币,相信有人肯出这个价买
207件作品),而以拍卖的方式来处理,虽轰动却显得仓促,也不符合张学良的本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13 05:5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