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50|回复: 0

女博士是灭绝师太?社会转型阶段的产物

[复制链接]

0

主题

3132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011
发表于 2006-5-1 11:4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社会关于女博士最权威界定是:世界上有三种人,一为男人,二为女人,三为女博士。同时还有经典的对女博士形象描述:本科生是黄蓉,硕士生是李莫愁,博士生是灭绝师太。

  神化还是妖魔化?

  命名和意义之间的象征最初是无序的和随意的,但是后来却被凝固为一个界碑,命名的产生总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历史内涵,关于女博士“第三性”的命名,反映了某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心态。最初,女博士仅仅是对于女性的博士生性别的界定,并未带上特定的内涵,然而,后来却有了一种依附价值,如克利福德.吉尔兹所说:它来自社会存在的“赠与”—或者,更确切地说,由于文化不可避免地包含于其中,这是一种假想的
“赠与”。而对女博士的象征意义的固定的过程是一个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过程,同时也带上了特有的东方色彩。

  然而,人是鲜活的存在物,“第三性”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简单区分人,这种一刀切的概念把具体鲜活的人抽象为一个空洞的符号,并且将这个符号涂上神秘化和妖魔化的色彩。博士一个群体,但是作为群体中的面貌各异的个人还是丰富多样的。这样的概念带有了一种空洞的想象,把一个个鲜活的充满多元个体和充满张力的弹性空间,抽象化、简单化、符码化、神秘化、妖魔化。

  不可否认,这种看法,反映出社会转型期的一种特征。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达,女性也可和男性平分秋色,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读博士,女博士由于拥有布尔迪厄所说的“文化资本”,这种“象征资本”使得她们在竞争中有相对优势,让人羡慕尊重敬仰,然而,传统社会中“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依然深刻影响人们的观念,于是出现了对女博士的吊诡的看法。对女博士的这种看法表明了社会的复杂变化的转型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进步,这种歧视也将逐渐消失,同时,这种歧视的消失,也将是这个社会进步的明证。

  又尊重又排斥

  人们往往把丑化和神话联系在一起。神话和丑化是童话和寓言中特有的描写,于是在童话故事,不是美丽天真的白雪公主就是丑陋睿智的小矮人,不是幼稚可怜的小红帽,就是凶狠可恶的狼外婆,充满夸张的描述、激动的驳斥、或者神秘化的描写。神话和丑化,是成人世界的童话和寓言,恰巧体现了了二元对立的思维和不够成熟宽容的社会的特征。

  神话和丑化看上去截然对立,但它们却经常悖论性地联系在一起。将女博士神秘化,对女博士既极端的尊敬,又相当排斥。当对于她们的想象、希望和期待落空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极端将其丑化,把属于个别人的缺点,无限夸大,并且赋予一个群体的命名,于是每隔不久就会有关于博士的轰动新闻,或者是某某名校学生的轰动新闻。所以,在女博士身上,总是充满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小红帽和狼外婆的双重色彩。

  平等看待打破隔阂

  其实,每个人,都是成长中的普通人,无论是男博士还是女博士是从普通的高中生、本科生、硕士生成长起来的。我们看待人或者物,不能不重视中间成长过程,而只是看重成长的最后的一个尖端阶段,并且把这个阶段无限夸张,成为其全部存在的特征。女博士,和所有女性一样,都有普通的成长的过程,那么这样看来,她们也是一般人,正常人,她们也爱逛街,也爱打扮,也很有生活情趣,同样也是一群可爱的人。

  同时,这种现象还说明了这个社会依然是一个学历至上的社会,无论是男博士还是女博士由于拥有最高的学位,所以往往带上了神秘的色彩,而当一个社会真的从学历型社会向能力型社会转化时,那么对这类人的看法也会改变。社会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学历和能力并不能成正比,当然学历和能力也不绝对地成反比。而名列2005年中国富豪榜第二位,读MBA的严介和先生认为:员工中最差的是博士,其次是MBA,读到博士都是低智商的,则是另外一种极端和偏见,当然,在某种意义上说,这和第一种神圣化博士并没有截然的分别,甚至紧密相连,是暧昧心态的硬币的两个方面。

  无论是神圣化还是妖魔化,这种看法的产生,和社会上许多人比较少和博士尤其女博士的接触有关系。很多误会和隔阂由于没有接触交流沟通而产生的,女博士和社会之间要形成双向互动的良性循环,就不会见传奇中才有黄蓉、李莫愁、灭绝师太,也不会见成人版的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童话。

  (来源:香港文汇报 文:罗慧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4 11:2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