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94|回复: 0

评<疯狂的主妇>:华人竟然全是“女佣”+奴性十足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12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938
发表于 2006-5-5 23: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为倍可亲网友 Ling Bing 来稿。

《疯狂的主妇》剧照。

  “女佣 ”和“主妇”的双重隐喻

  曾筱霞

  “风头正劲”这四个词是对《疯狂的主妇》最好的描述,但这部相当受欢迎的电视连续剧推出第二季时,却意外地遭遇了美国华人的冷遇。

  人民网发表了《固定脸谱丑化华人,美国华人罢看〈疯狂主妇Ⅱ〉》一文揭示了这一现象的缘起:在《疯狂主妇》中出现的华人居然全部都是地位低下的“女佣”,而且奴性十足。
“……华人姚林(音译)是容貌出众的加布丽尔家的女佣,她为了蝇头小利时常替红杏出墙的加布丽尔打掩护,干活时也一副奴相。然而,真正惹怒华人观众的还是第二季里从中国偷渡来的女孩小梅(音译)。小梅来到美国后,一直被马克辛藏在家里当作‘私奴’。在她被联邦调查局发现并将遣送回中国前,牧师安排她暂时住在加布丽尔家。小梅竭尽全力讨好生性懒惰、极端自私的女主人加布丽尔,而加布丽尔也发现小梅是个可以利用的廉价“奴仆”,她送给小梅一个镯子,小梅在接受手镯的时候,激动地用中文说着:
‘你对我真是太好了。’”

  贪图小利、无知、懦弱、先天就该伺候白人主子,对白人的小恩小惠感激涕零的“女佣”
就是美国传媒希望传递给大众的关于华人的负面信息。偷渡到美国,从事下等工作,并整天躲避警察,害怕被遣送,美国媒体是如此演说在华人的生存境遇的。

  对于这种情况,引起美国华人强烈的不满:

  “这一情节是对华人形象的刻意丑化和污蔑,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的感情,我以后绝对不会再看这部电视剧了。”在一个美国国家实验室工作的吴先生这样告诉记者。

  中国留学生唐小姐来美国4年多了,她说:“我一直是《疯狂主妇》的忠实观众,可是看到第二季后真的很失望。”她认为,第一季中的姚林只是个势利、尖刻的中国女人,让人不太喜欢,却也不至于愤慨;但在第二季中,小梅这个角色形象与美国华人的实际状况过分脱节了,是该剧最大的污点。唐小姐告诉记者,她虽然不会因为这个情节而否定全剧,但对该剧的印象已经大打折扣。

  大学生莉莎是出生在美国的华裔女孩,她说:“我是从《疯狂主妇》的第二季才开始看的。我觉得小梅的举动十分莫名其妙,和我平常看到的华人生活相差真是太远了。”

  事实上,姚林和小梅的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华人形象是有相当差异的。多少年来,华人渴望在美国的通俗媒体中展现正面、正气的华人形象,而不是在某一剧集中插入仅供消遣的华人丑角。

  面对华裔们的不满,《疯狂主妇》的原创人员并不认为这是对华裔的侮辱或不尊重,相反他们认为这增加了华裔在荧幕上的亮相机会,是件值得高兴的事。该剧的编剧和导演认为“设计小梅这个角色的初衷,是为了增加少数族裔形象在通俗文化中的比例。”《疯狂主妇》中的某位男演员则表示:
“对少数族裔演员来说,有机会登上主流电视剧已经很不容易了,因此希望华裔观众不要以‘小梅是个下等工人’而认为有贬低华人之意,相反应该为剧中角色多族裔化感到高兴。”

  这反映了怎样一种情况:以华裔为代表的少数民族裔在美国主流文化中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他们“有机会登上主流电视剧已经很不容易了”,演个下等工人就应该感到高兴!

  的确,在美国的通俗文化中,华人形象的比例实在少的可怜。截止到三十年代以前,好莱坞银幕上作为主角的华人形象一律都是由西方演员扮演的。华裔演员只能担任一些不太主要的配角。1985年米高梅推出的《龙年》是个划时代的转折,这是华裔演员第一次成为影片的主角,但是对华人黑社会的凶残刻画这一倾向也严重的影响了日后美国通俗媒体对华人形象的塑造。

  《疯狂主妇》比起早期的美国影视作品而言的确是个很大的进步。它舍弃了这两种西方观众最常见的白人男性中心主义的视角,既:将华人女性定位为“等待白人勇者救赎的天使”和“性的诱惑者”。《疯狂主妇》打破这传统思维模式,从主仆之间的互动来暗示美国政府乃至美国公众的某种潜意识。

  处于女佣地位的姚林和小梅,已经不再是白人勇者需要从自己的邪恶同胞手中救助的对象,也不再是使用“性”为武器来维系美国社会安全的敌人。她们是为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服务的女佣。虽然从事的是下等职业,但女佣们毕竟走进了代表美国主流文化的“中产阶级”家庭。这是一种象征,意味着华裔在美国社会的融合,只是这种融合,并没有建立在平等的前提下。

  《疯狂的主妇》中女佣们性格不同,或泼辣势利,或温和懦弱,但共同点就是她们从事的便是为她们的白人主子服务的职业。讨得主人的欢心成为这些华裔女佣的生存之道。她们或轻易为主人的一点小恩惠,哪怕是一只镯子而感激涕零。

  这是一种隐喻,是某种社会集体想象的结晶体。或许《疯狂主妇》的编导者的本意并没有侮辱贬低华裔的意图,但是在采访中流露出来的优越感却很难令人愉快。难道华裔就该为能够在电视剧中出现自己同胞那无足轻重的身影而感到兴奋雀跃?

  不可否认的,实现对华裔在内的其他民族的征服却深深地烙印在美国公众的集体无意识中。强势而又“体贴”下人白人主妇和温顺的无条件服从的华人女佣之间构成了双重隐喻。

  首先,从美国本土的角度,主妇与女佣分别象征了美国社会两种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占据主流地位的白人统治者和包括华裔在内的处于弱势地位的少数民族裔。少数民族裔往往徘徊在主流文明的边缘。《疯狂主妇》通过这一言说,试图告知公众并建立起这样的社会秩序:女仆理应为主妇服务,听从主妇的差遣,这样女佣才能得到自己的幸福。同样的,少数民族裔也要为主流群体服务,这样才能真正得到主流群体的肯定!

  其次,就国际关系而言,中国如果不再是美国拯救的对象或敌人,那么在美国传媒心目中什么才是最合适的美中关系?《疯狂主妇》为这个问题提供了解答:主妇和女佣!美国充当一个强势而又体贴下人的主妇,她拥有温顺而听话,而且很容易被收买、被感动的名为“中国”的女佣。女佣是没有主见的,主人的话就是真理或者说生存的方向。“女佣”中国是美国政客们的理想!

  然而,这只是美国传媒,或者说传媒背后的某种政府意志的一厢情愿。这种大国沙文主义的视角是很难取信于人的。此次的罢看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笔者认为在《疯狂主妇》剧情中,华裔们强烈抵制的不是姚林或小梅个人的不光彩的形象,而是“女仆”形象背后隐含的不平等秩序。早在两百多年前的法国大革命中,便提出了“人生而平等”这一名言。美国宪法同样承认自由平等是公民的基本人权。那么为什么对少数民族裔,以及对其他国家,“平等”就成为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美国的传媒具有引导大众的功能,难道他们不能向美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传递对这一信念的坚持?希望《疯狂主妇》或是其他的主流影视能够塑造出符合华人期待,真是展现华人风范的正面形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0 16:5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