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航空旅行有时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虽然从甲乙两地之间(或许以丁地为中转站)真正引人注目的旅行变得越来越罕见,但是飞行顺畅的空中客机或者是波音客机穿越高效管理的空域时的速度,不仅使地球变小了,而且还体现了不同国家对航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以及这些国家对其国际声誉的重视程度。
我17天的旅行进入了最后一段行程。我从伦敦开始这段旅程,现在即将在芝加哥结束。此次旅途中,我逗留过的另外八站,再加上从办公室到机场、出租车候车点到候机楼以及机场到酒店的所有行程,把各个国家的所有特色都体现得淋漓尽致,从国家典型形象到巨大商机,以及有待巴拉克•奥巴马(BarackObama)或者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为入主白宫而想找出来的显眼欠缺。以下是我本次行程的一些亮点:
伦敦到哥本哈根
当你离开任何一个国家的首都时,这个国家给你的印象应该是积极而又持久的。但我离开伦敦时,我的印象既相当不错,又特别糟糕。在帕丁顿车站(PaddingtonStation),我感到很困惑:为什么他们不把这个车站夷为平地然后重建。英国许多伟大的铁路终点站都是那个铁路旅程黄金年代所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问题就随之而来了。这些车站都起到了提醒作用,即英国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领袖地位早已成为历史。希思罗机场快线(HeathrowExpress)干净整洁,快捷高效。但是,旅客聚集的机场却找不到这些优点。
哥本哈根机场到尼姆酒店(Hotel Nimb)
这一北欧地区的主要航空枢纽过去曾是我最喜欢的机场,直到它犯了严重的零售病。新的机场所有者将希思罗视为如何增加收入的榜样,他们把一座曾经的模范机场变成了一个大卖场。机场在效率方面有所下降(是谁认为一个巨大的安全区是个好主意?),但在与市区的顺畅连接上得到了弥补。最近,机场新增了地铁站点,使其在争夺“欧洲第一机场”的头衔时,仍然颇具竞争力。有一个事实使得初到哥本哈根的游客和往返常客非常高兴,即哥本哈根的出租车可以刷信用卡。
樟宜机场(Changi Airport)到乌节路(Orchard Road)
尽管我对于新加坡樟宜机场新建的3号候机楼的地毯表示高度怀疑,但是新加坡的交通、经济发展以及旅游部门都竭尽所能地确保到达机场的旅客能够尽快地抵达他们的酒店。从机场到酒店的路上,政府还在游客对新加坡的第一印象上做了一项出色的工作,他们打造了世界上最美丽的沿途风景。这段路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只要前总理李光耀还活着,新加坡会把它们的机场管理技能带给那些急需的国家。但愿他们能深入挖掘,铲起伦敦的某座机场吧。
苏黎世机场
机场近期的改进推动了交通,同时使之继续成为一个较为舒适的交通枢纽之一。一条新建的轻轨将机场与一片扩展中的郊区连接起来。而且一个航桥即将以全新面貌重新开放,这座航桥自瑞士航空公司倒闭以来一直关闭着。慕尼黑机场的崛起可能挑战苏黎世机场的地位,但是瑞士仍将这座机场作为一个展示其工程和物流技能的一个窗口。
穆尼黑机场
汉莎航空公司(Lufthansa)跟巴伐利亚政府和穆尼黑市政府合作,将其第二个基地设在大多数机场艳羡的慕尼黑机场。机场专家相信,较之于全球其它航空枢纽,慕尼黑机场光彩熠熠的候机楼给乘客提供了更多的个人空间,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有时会走回头路,只为了再次使用它。奔驰S级轿车和保时捷卡宴会将这家德国航空公司的高级乘客直接送到客机上。目前,这一服务成了它克制新兴海湾枢纽的最喜欢的手段。
华盛顿杜勒斯机场
这是不是欢迎客人到访一国首都的最糟糕情形?机场用由支柱架起的旅客运送系统把旅客从飞机引导至行李运送带,在机场刚开始运营的时候,这一招可能引人注目,但时至今日这一系统早已黯然失色,根本算不上什么好法子了。低矮的海关大厅和国土安全部脾气暴躁的盖章人员也表明美国仍然不希望外国人来。
纽约拉瓜迪亚机场
将一个美食广场伪装成一座机场?还是一座早已过时的交通设施被保留下来,作为机场设计的反面教材?像所有纽约的机场一样,拉瓜迪亚机场设计上考虑不周,候机楼空间狭小,并且没有通往城市的高速轨道交通。美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乱七八糟,但奇怪的是,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对这个问题都默不作声。在最后一周的竞选里,承诺全面彻底地检修全美的铁路、公路和航空交通,应该是一个相当有说服力的拉票手段。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撰稿人泰勒•布鲁尔(Tyler Br?lé)
泰勒·布鲁尔是《Monocle》杂志总编
译者/红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