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26|回复: 0

融入主流的Charlie (一)--身边的故事

[复制链接]

0

主题

6226

回帖

807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8075
发表于 2006-5-12 00: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融入主流的Charlie (一)--身边的故事

--------------------------------------------------------------------------------

一直发贴提到想发个系列,今天开始。
关于融入主流的讨论,看到无数,多流于必要性的讨论,已经是无需讨论的。鲜有涉及操作的,在此描述一个成功的范例。

纯粹是操作层面的探讨,不涉及道德。正如250兄所说,我们可以融入主流吗?绝对可以;但是融入了我们就成了白人吗?不,我们永远是主流里的华人。如果您认为融入或接近美国主流能够为您带来切实的机会和收益,并且不与您对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热爱及爱国热情相违背,请往下读。Otherwise,这个系列不是和您斗气的。

首先需要澄清谁为主流。美国云集全世界人种,教派,政治力量,经济圈子,技术流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集合体。何谓主流,我在此设定的是WASP,即白人,盎格鲁萨克逊后裔,新教徒。主要是从这一人群所掌握的财富和社会权利以及经济规模,在美国,任何其他种群迄今无法与之抗衡。当然有犹太富商,黑人精英,华人大老板。但是除非您在特定圈子混,否则您走出校园,第一份工作的老板是WASP的概率有多大,前两份工作至少遇到一次WASP老板的机会又有多大。

自60年代的民权运动,和亚裔移民潮,WASP的势力表面上退缩了不少。至少我在国内的时候是这么想的。看数字,美国人口近3亿,2000多万黑人;墨西哥裔前两年已正式超过黑人,但超过不会太多,不计入非法移民,也是2000多万;亚裔1200万,包括太平洋诸岛居民,其中华裔250万。折腾了这么多年,白人还是70%多,其中WASP估计能占到全国半数以上,但看看这半数掌握的资源。“主流”不是冲着人种或宗教叫的,叫得是这群人手里的资源总量。

当然,美国幅员辽阔,人口地理差别巨大,少数民族占优势的地区是绝对存在的,要看各位生活在哪儿,就像如果一个中西部小镇长大的白人少年和我说美国是白人国家,我不会简单判定他是种族主义者一样。我没住过LA,但我推测即使在LA华人成主流的地方,了解这所谓的美国主流也不吃亏,从经济上和职业上的机会说。

美国社会如此多的经济,政治,信仰,学术,行业的群体中,有些圈子迫切需要打入主流;有些圈子不那么迫切需要。但是生活在美国对WASP圈子的了解也是一个优势。

一维上两点一线;二维上两点间有无数多线;三维上呢?何况美国社会是一个多维的系统。每个人起点,终点不同,同样的两点还有无数条路经,有的通,有的不通,有的平坦,有的艰险。但只要大方向是向上的,是要去占有更多资源的,我提供的这个连接具体两点间的一条线事例依然有他的价值。

Charlie 是我的同事,一个有着一半亚洲人血统和亚洲面孔的美国人,有个非英语的last name 和first name,是移民的第二代。Charlie和我的英文名一样,是口头上叫,而不上任何证件的。他大学差一年毕业的暑假来公司实习,我在他实习开始半年前被招进来,但真正开始上班是在Charlie实习开始后一个月。Charlie3个月实习期满拿到了VP给的offer,title是senior,年薪一起来比master毕业的多3,000。转正后4个月拿了一个外面的offer回来向VP要raise,年收入加了1万5。又过了4个月,拿到行业内最大公司的基层经理offer,年收入再加10,000以上,offer接近6位数字。简直是坐上火箭了,当然我们这儿离发射基地倒是不远。一个本科没毕业的人,他到底有什么卖点?

融入主流,被很多人当作口号喊了很多年很多遍,为什么唐人街还有第三代,第四代中国移民讲粤语而不是英文?可见,这个事不是可以坐等的,也不是个简单的事,就好像不是到美国住几年英文就自动过关了一样。空谈误国,意淫误事。如果你是灰姑娘还可以盼个小概率的王子出现事件;如果你偏巧是灰小伙,公主来主动宠幸的概率可以小到忽略不计,除非你自己策划。融入主流是一个纷繁复杂但收益巨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project,需要立项,可行性分析,策划,路径选择,实施,反馈,调整,再实施,并且多年坚持不懈。从Charlie 身上,我看到两代人有计划,有目的向主流社会靠拢的轨迹,他有今天绝不是上天赐的,他父亲及他自己多年来的积累和经营是十分清晰的。按说他父亲的起点可比大多数80年代后来美国的华人差远了。那么他们是如何在两代人完成这一飞跃的?我们能不能在一代完成?



融入主流的Charlie (二)--身世
第一次在公司里见到Charlie,我吓了一跳。好一个庞然大物!个子不是很高,和我差不多,但是膀阔腰圆,肥头大耳。黑头发黑眼睛,却比一般的美国白人都大一号,基本有我两个大了。后来熟了才知道他打过大学football。

Charlie的 last name, first name 都不是英文发音,曾经有公司里没脑子的美国人问,where are you from?,他很尴尬的说,I was born here。Charlie 是他父亲70年代来美时给自己取的英文名,和在美国公司上班的中国人一样。按照他父亲的民族习惯,长子继承父亲的名字,所以我的同事就叫Charlie。

Charlie的父亲来自汤加,70年代来美国,后来取得绿卡。我原来以为太平洋岛国上的原住民只会跳个草裙舞什么的,他父亲来美国的起点比大多数中国人低多了,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肯定体格强壮,能干体力活。他父亲选择定居在佛州,一是气候和家乡相似,二是海岸线文化比较复合,新移民容易生存。老Charlie后来就在佛州最大的农场打工,能干心细,做到了农场的一个总管。那个农场一年出好几千万磅牛肉,开车几个小时才能到头,估计那时候那地方也没人管什么非法移民不非法移民的。

另外因为手巧,老Charlie给人做些修房子的工作,后来多年经验的积累加上摸清了construction这一行的门道,就自己考了general contractor总包商的执照。这和在北京做装修后来发家的浙江人是一个门路。没有教育背景,就做体力活,慢慢学到手艺,自己做老板。从这个角度讲, construction 和 argriculture都是没有教育背景的新移民的容身之地和起步,和中餐馆一样,没有高下之分。

老Charlie后来结婚娶了个白人姑娘,是从小在芝加哥一个爱尔兰家庭长大的。坦率的说,婚姻绝对是融入主流的快捷手段之一,不过对于中国男人来说好像困难点,原因有很多,80年代后来的高等教育的中国男人能讲英文但是不会看上red neck的白人姑娘,WASP里受过高等教育的高品质女子总是少数,中国男人凭什么和白人精英竞争呢?反正在下的老婆是在国内娶的。

但是老Charlie并没有仅仅靠婚姻就使自己和后代融入主流。首先因为老Charlie虽然有7个孩子,但是因为他的基因太强,都是亚洲人面孔和肤色。其次,虽然中国人看着白人都一样,但是爱尔兰裔和意大利裔属于被歧视过的白人,因为他们早期移民的人口构成是低教育的体力劳动者,当美国还是一个白人国家的时候,他们就像现在北京城里的民工师傅,干体力活,说话带口音,不读书,爱喝酒,不讲卫生,抱团,有自己的聚居区,多子女。虽然是白人,但是和WASP有显著的体貌差别,属于白人里的民工。不过以老Charlie当时的条件,也很难娶到WASP。婚姻要讲爱情,爱情要讲共同语言,实践证明,门当户对的共同语言最多。当然,维系老Charlie两口子的还有宗教,这个也深刻影响了小Charlie,将在下一章里。

若干年后,小Charlie在他读书的私立大学里娶到了WASP 姑娘,两代人的积累使他的条件已经是老爹当年不能比的了。小Charlie 曾经高兴的和我说,他2岁的小女儿长得完全是白人的样子。我很理解他这么高兴,并不是因为他是racist,但这就是这个国家的现实,至少他的女儿不会被人问,Where are you from , 尽管她也有一个来自汤加的last name。

在小Charlie在农场快乐的长到13岁的时候,老Charlie一家搬出了农场,进城了。进了墨尔本,美国的,佛州的,墨尔本,比澳大利亚的墨尔本还农村。这个地方在80年代他们一家来的时候,全城只有一家麦当劳。老Charlie 开始用自己的承包商执照揽一些活,收入可以养活一家九口,还能供孩子上学。对于从汤加王国来的第一代移民,我想老Charlie是幸福的,但是他还有梦想,他的梦想寄托在他的孩子身上。

要照常理,小Charlie也就像多数red neck老美一样,子承父业,一辈子是劳力之人了。但是,老Charlie在他身上做了几件关键的事,改变了他的命运。

融入主流的Charlie (三)--信仰(上)

宗教信仰在美国多重要?
美国是God's country,这不是我说的,是美元上说的:In god we trust。

你敢和美国人说你是无神论者?你不敢。你敢只能说明你不聪明。为什么?
你骂一个美国人godless试试?中国人传统上重宗族和妇女的贞节,美国是清教徒为躲避宗教迫害而建立的。你骂美国人血统不纯是bastard不如骂他godless,和骂中国人“sleep with your mother”有同样效果。

宗教在美国主流就是如此重要,你信不信教,信什么教可以决定你能接近什么圈子。一次和老美出去吃午饭,我说路边有一个教堂的建筑很漂亮,他们说哪个,我说就是前面路边,还有哪个?结果他们开车在公司旁边转了一圈,小小一片农村般的地带,竟然有二十几个教堂。有的在路边,有的自公路后退几十米,但有一块画有十字架的牌子在路边,我平时开车上下班从来没有注意过,我只对写着SALE的牌子敏感。每个街区都有自己的教堂,不同人去不同的,公司里没人知道总裁去哪个教堂,知道了一般员工也不会去。高科技公司我不知道,像我们生产型的公司,就会听到总经理谈论上帝和教堂,不是有意刺激我这唯一在场的外国人,这就是他们的口头语,从小的成长环境。星期一早上的bull shitting 就会总有人聊起前一天在教堂发生的事。读读圣经你就知道美国人有多少正式用语出自圣经,尤其当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想拿捏一下的话,每礼拜听到的圣经语言就脱口而出了。公司说大家可以从家拿CD在上班时间放背景音乐,就有人拿来赞美诗CD放,听来听去都是Jesus, Lord。靠近主流,宗教是躲不开的。尤其在911后,美国转向右倾的时期,小布什都在白宫搞bible study。

有人说宗教仅仅是精神寄托,是不能带功利的。宗教是寄托不假,就不能带别的目的?我认识的单身年轻白人礼拜天上教堂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认识女孩子,志同道合的女孩子。我不参加华人教会活动,我是一个功利的人,作为第一代新移民我有太多事情要做。真要是星期天早上没事情,我泡海龟网,我觉得比星期天起个大早去面对一群带着孩子的海龟大奶,听一个半路出家的华人牧师讲中文圣经有意思,也有价值。要是仅仅为了寄托,我在国内就信了,高中和大学的圣诞节总往教堂跑,图个新鲜。这个我还没想好,也不想骗主说我想好了。所以这一点上我还没主流,但这对于Charlie靠近主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个系列是希望尽量多的把打入主流的具体路径列出来,减去你做不到的和不想做的,乘以你的欲望,就能得出你能打入多深。

Charlie是摩门教徒。我公司一个来美国10年的中国员工居然问我摩门是不是邪教。你问我怎么算打入主流?我告诉你这就不算打入主流,而且还远的很,10年不听不看不想,也很难阿。客居十年,你不一定信,但是起码要了解比老美吃饭穿衣还重要的东西吧。如果下一辈是一样的知识结构,那么他们的生活必将可悲;如果他们了解了太多父辈不了解的,从而失去共同语言,那么就造成他们抛弃中华文化的根源,因为你,他心中最初的中华文化的代表,被他认为什么也不懂,一点也不cool! 扯远了。

Charlie的父母都来自天主教(Catholic)家庭,但是后来分别自己转了摩门,这也是维系他们婚姻很重要的一条。Catholic就是信罗马教皇,主要存在欧亚就大陆上的那一支。美国的先人就是躲避他们的迫害,从英格兰逃过来的。Catholic现在美国也有很大的势力,但不是主流,Bush上次竞选就指出Kerry是Catholic,所以大家不要选他。当然,把宗教和政治搀在一起是很下作的做法。基本上,Catholic是美国主流开玩笑的对象,上次公司里一个哥们自己编了个笑话,说教皇得了禽流感,是大主教传染的,给哪个老美讲都狂笑。我知道他讲的背景是天主教神父个人不检点,同性恋性虐儿童那一段,可是我不上教堂,我笑不出来,笑不出来只好假笑,假笑脸上肌肉是很累的。顺便说一句,天主教神职人员是不能结婚的,和尚一样。宗教话题是老美的禁忌taboo,打破禁忌就有快感,就像国内曾经很流行领导人笑话一样,没有前面几十年的禁忌,领袖们的笑话就不好笑了。你给老美讲中国领导人笑话,估计没人能笑出来。

还有Baptist, 是最初的英裔移民,也是现在清教最大的一支教派。老美总说,everybody is Baptist。这个教信了对你打入主流也没多大用处,because everybody is Baptist,所以没什么紧密的联系,通常教堂很大,成员多,流动性也大,每次都是好几百人,好多人这星期看到下星期就看不到了。我要把它比作公共澡堂好像不合适,但是中国确实没有类似事物可比。其他小一些教派的教堂相对这个大的就像国内各单位的澡堂,人员相对固定,流动性小,你去洗两回没准和单位头头混个脸熟。从洗这个角度讲,教堂和公共澡堂确实又有可比处。又扯远了。

然后是其他对于中国人来说名字怪怪的各种教派,比如有一个教派是几百年前英王要离婚,Catholic的教皇不许离婚,他说那好,我自己开个教派,然后离婚,这样就创建了一个教派。

基本上信教的都反堕胎,但是这个话题现在太敏感,几乎要站队了,我没敢问他们。有些严格的Catholic反对避孕。这个我问过Charlie,我说你们避孕吗?Charlie迟疑了一下,面露羞涩的说,我们结婚四年,摩门反对堕胎,要是再不避孕,你说我现在能只有一个女儿吗?我看他身大力不亏的样子,想想觉得自己问的很愚蠢。

这些所有的教派包括Catholic都信基督,就是Jesus。唯一的例外是犹太人,他们的教堂不用十字架。我问是不是因为他们把Jesus 钉在十字架上?我是故意的,搞得老美都很尴尬,尴尬的老美们很可爱,只有Charlie说,That is a true statement。

摩门教号称是基督徒里的基督徒,他们信两本书,Bible 和 Book of Mormon。其他的基督徒只信Bible一本,犹太教是半部圣经治天下(旧约)。这个很多老美都不清楚,他们不太熟的人之间是不谈论宗教的。我清楚因为我敢问,还是我给公司一些老美扫的盲。Book of Mormon是这年月为数不多的Made in USA 的东西,是摩门的创始人一百多年前在纽约郊区的树林里夜遇Angel找到的,基本就是说其实上帝和耶稣最早是先来到美洲大陆的。这是他们教义的说法,你要是按照通俗的理解书是那哥们自己攒的,我也不能和你争论。后来,当地不容摩门教派,杀他们,烧他们的房子,于是他们西迁,来到当时的西部边界,距离现在安普诺老大的家不远,修了新的定居点。然后又是被杀,烧房子。美国这个国家为宗教而建,也为宗教疯狂。

摩门于是又西迁,最后来到当时还不是美国领土的尤他州崇山峻岭,没人愿意待的贫瘠之地定居下来。早期的生活是艰苦的,因为大石头山(Rocky Mountain)上啥也不长;早期的生活又是幸福的,由于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衡,形成了摩门教一夫多妻的传统。


融入主流的Charlie (四)--信仰(下)

记得上集最后7个字?什么的传统?一夫多妻。改信摩门教吧?!

晚了,现代的摩门教徒是严格遵守美国婚姻法,不包二奶的。有人不死心的问,真没有了?还确实有,有那还生活在过去时代的摩门教徒,基本都在尤他州的崇山峻岭里。一个我认识的摩门教授的摩门女学生就来自这样的家庭。她有4个妈,所有的孩子管所有的女人都叫妈,不厚此薄彼,和谐的大家庭。她幸福的爸爸是这样生活的:每年入冬的第一场大雪封山,全家二十几个孩子就站在门外,热烈欢迎风尘仆仆的爸爸回家, 等着爸爸一个一个亲过来。不用说,冬天是幸福的,齐人之福;冬天又是短暂的,春天的第一缕阳光照到山上的木屋,积雪消融,二十几个孩子再次来到门外,送爸爸远行。爸爸去哪?香港话讲,爸爸“跑路”,去更高的山上,雪永远不化的山上。雪化了,路通了,警察叔叔就来逮爸爸了。守着四个老婆,半辈子都在跑路,也不是很吸引人的生活方式。这种摩门教徒咱们不谈。

Charlie的父亲只娶了一个,但养了七个孩子,也算是忠实拥护教义。墨尔本城在20多年的急速发展后,以我的标准依然是个小城。Charlie一家当初搬来的时候,全城不过几万人。几万人中的摩门教徒想来不会很多,镇上只有一家摩门教堂。在美国社会,摩门是一个处在边缘但极抱团的组织,在边缘就难免受到周围向内挤压的外力,抱团又是紧密联系的内力。这两种力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另一种力:Charlie一家因为肤色受到主流多多少少的排外力。小镇上的摩门孩子都是从小在一家教堂一起玩大的,直到18岁各自离开小镇上大学。社会上的关系没什么比“发小儿”更紧了,知根知底,大家曾穿开裆裤坦诚相见,长大了做生意也好,干什么也好,彼此信任。时值今日,除去周日必去教堂,每周三晚上小Charlie风雨无阻的下班就去教堂,带一帮十岁左右的摩门小男孩,类似校外辅导员吧。摩门很重视家庭,不只是小家庭,还有父母兄弟姐妹的大家庭,小镇上的摩门孩子上完大学纷纷回来定居。尽管摩门总数小,但是考虑到生育比率,小Charlie在小镇上这一代里的人脉却不容小觑。除了离父母近,这也是他选择回来就业的另一个重要考虑。

公司里有一个Charlie 的发小儿,金发碧眼的高大白人,在另外一个重要职能部门,此人也是一个big joker,和长相迥异的Charlie一见面就胡说八道不止。虽然摩门不说脏话,但如果你看到这一幕,也绝不会把他俩往摩门猜。我就此推断人都差不多,顿顿吃牛排cheese ,受美国pop culture影响的年轻男人,不可能像我们想的清教徒一样24小时见谁都道貌岸然,只是你能看到他哪个侧面而已。此人的爸爸曾是城里最好最成功的牙医,做到后来雇了另外两个牙医运营诊所,自己全脱产带着老婆跑到物价昂贵的芬兰住了3年,是摩门青年传教士(missioner)在芬兰的总召集人。我们这个州内第二大的家族企业20年前发迹于这么个小城,您觉得家族里大人小孩的牙都是谁给看的。当年看过牙的小孩现在就是指掌大权的公司第二代传人。这个牙医的儿子,现在还volunteer 在本地最好的高中做篮球教练,公司CEO的大公子就是球队主力。这只是我见到的一点点Charlie的社会关系而已。点到为止,不多说了,否则又要不屑于我了。

反正这么说吧,论职位,Charlie和CEO差十万八千里,论规模,我们这个building里有总部和本城的分公司以及一些相关企业,总有个七八百人;小到各部门人员调动,大到公司要上市这样的高度机密,Charlie 总是可以在第一时间从体制外的渠道直接获得。接连不断的信息具有价值,有价值就可以来交换,交换就让所有人的利益最大化,Charlie身边逐渐聚拢起部门内外大量的人气就不奇怪了。另外Charlie的长远打算是七八年之内自己创业,十之八九还是在本地区本行业,那么到时候除去自己家的6个兄弟姐妹,这些在本行业本地区各个公司的不同职能部门潜伏的发小儿们就等着他振臂一呼。我斗胆废话一句:请您想想我们华人第一第二代走的路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机会成本?

掌握公司的家族是地道的主流WASP,各色握有大量资源的president,VP也没听说有摩门。作为一种宗教,不了解这些人如何评价摩门;但作为一个特定的人,他们是如何看待摩门Charlie呢?总的讲,很欣赏Charlie的几个品质:刻苦,肯干,诚实,负责任, 有抱负,有冲劲, 以把工作做到最好为荣,以对付工作为耻(八荣八耻)。并且他们会主动把这些品质与Charlie的摩门背景联系。就是说,Charlie 的摩门身份在WASP领导层面前给他自己加分了。当然,是作为一个低级阶段的员工加分的,他们愿不愿意看到一个摩门VP出现在身边,我还不清楚。但是Charlie飞速拿到基层经理的offer,我看到了。

我感觉Charlie本人也有意识的在利用这一优势,比如当division president难得一次和我们坐在一桌共进午餐,又主动谈起宗教的话题,Charlie就能够马上接过话头。这次对话,我和另外两个关系紧密的白人基本上都是陪衬,当然他们俩还能符合几句,毕竟是基督徒,没事也去教堂,I could not find anything related to talk。还好我什么也没说,否则万一我也大谈基督,人家转过来问我信什么教,我总不能说I don’t engage with any god 吧?在午餐中,president对Charlie的观点频频点头。我感觉,首先主流承认摩门“基督徒里的基督徒”的先进地位,承认他们在信教作“功课”(此乃佛教用语,套用一下)上是模范; 其次, 因为摩门年轻时普遍有专职传教的经历,为了说服别的基督徒皈依他们这个教派,就要做大量的研究,要知己知彼,因此Charlie对基督教各个派别的外延与内涵是极其熟悉的。一般基督徒最多熟悉本派教义,这还是比较虔诚的老美,像我们一起玩的这几个dude,上教堂主要是找姑娘date。但是,不论president张口说出自己是什么怪名字的小教派,Charlie马上可以就他们那个派的内部事务和他展开讨论。

说到这儿,突然想起来,有空去看看“达芬齐密码”的电影吧,尽管电影歪曲原著,原著也歪曲宗教,但对于增加一点感觉去了解信教之人还是会有帮助的。西方人的精神世界是个三角形的稳固结构:法律,宗教,和道德。法律管不到的道德管,道德管不到的宗教关。你比如婚外情吧,美国没有通奸罪,不犯法,有的人也没什么道德感,但最后多多少少还是怕go to hell的,所以主流舆论对于已婚人士出去乱搞还是盯的很紧的。传统上,中国人的脑子里从来也没给过宗教三分之一的位置,从一种教转另一种相对容易,从无神论去信教就难了。每年圣诞节,教堂演圣剧,最后一句都是“基督已经在马厩诞生了,你在心里给他留出位置了吗?”我现在扪心自问,我这心里乱七八糟的,还真没他老人家住进来的位置。美国人动不动叫 Lord,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叫的时候还是从心里的,我现在要是叫,最多当个口头语,和在国内叫“妈呀”没区别。有高人可以往另外两点,中美的法律和道德上发散一下,我这个系列将不涉及。

Charlie的生活习惯受摩门影响是很独特的。他明确反对婚前性行为(喜欢这个话题的朋友要失望了。我没问Charlie对婚外性行为的看法,不想问完又觉得stupid。估计Charlie的婚内性行为也不具有卖点,所以我也没问。)这是摩门普遍早婚的原因,都是吃肉长大的,不能婚前,结的早点可以理解。Charlie不沾烟酒,不喝茶,咖啡等任何具有咖啡因的饮料。他因为个人习惯也不喜欢其他非咖啡因的碳酸饮料。也就是说,他喝的都是纯天然的东西。原来我们连续晚上加班,第二天很早到公司,我不是喝茶就是咖啡,反正公司免费供应,要不我坚持不到下午。Charlie永远是一杯冰水,我就问他:你睡得也很少,不喝点提神的怎么还这么精神?Charlie突然很认真的对我说:“Water is the best. My friend, water is the best.”那一刻,我突然有点很宗教的感觉,也许他真的有宗教的精神力量在支撑。

摩门教的选择是老Charlie做的,直接的受益有两条:紧密维系了自己和白人姑娘的婚姻;使小Charlie生为摩门,较之汤加移民第二代的单一身份,有了一个更社会化的成长环境。有没有损失的机会成本呢,任何选择都会有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22 14:4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