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在中国的最大商业团体「中国美国商会」今天在年度白皮书中指出,由于美国签证申办程序令人觉得「受辱」,赶走不少中国商业客户。
综合「北京现代商报」与「多维社」报导,中国大陆美国商会会长马诚礼(Charlie
Martin)指出,签证方面不清楚的规章制度、怠惰的官僚机构及缺少透明度,正阻碍美国在中国的商业机构发展。
马诚礼说,将近一半的商会成员公司相信,由于美国对中国公民的签证限制,不利于中国消费者到美国消费,无形中剥夺美国本土企业的大量商机。
报告指出,美国领事馆人手不足、签証程序繁琐,无意中赶跑一些潜在的中国客户,使他们转向欧洲、日本和其他国家。
根据调查,中国企业百分之四十四受访公司表示,签证问题使他们损失大笔生意;百分之七十的企业表示,由于签证原因,他们会儘量避免在美国安排会议。
这份报告指出,多数欧盟国家的签证可在一周内得到处理,但由于申请美国签证需按指纹,包括许多主要国营机构在内的中国客户向美国商会抱怨,美国的签证程序「时间太长,又存在不确定性,就个人而言是一种侮辱」。
马诚礼说,由于种种原因,美国企业仍难以完全进入中国市场。这其中固然有中国方面的因素,但美国的相关政策也阻碍美国公司进入、开拓中国市场。
报告敦促美国政府发展一个更紧凑、协调和坚定的美国出口推广策略,以在中国这个正在成长的可观市场中,争取更多份额。
在备受争议的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方面,马诚礼表示,美国在修正两国关係的定位方面,有时「作茧自缚」,许多美国禁止出口的技术产品在中国「即将进入实用阶段」,或可由其他贸易伙伴处获取。
中国美国商会呼吁美国政府放宽对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限制,以推动、改善中美贸易,让更多的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另外,这份报告显示,去年在中国的美国企业盈利状况并不乐观。面对客户的价格压力、劳动力成本增加、市场价格变化等问题,去年在中国的美国企业仅六成四处于盈利状况,这项数字在二零零三年为百分之七十二。 报告指出,美国企业面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利润日益下降的现状下,正逐步调整他们在中国的战略,超过半数的美国企业开始向中国大陆的二级城市发展。
“美国政府不但不花钱促进出口,反而让那些严格的签証官们,把我们的财神爷拒之门外。”
昨天,中国美国商会第八次发布的《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以下称《白皮书》)传达出这样一种信息。
“由于美国在出口促进机构的失职使美国把中国的市场份额拱手相让给竞争对手。”中国美国商会主席卫兴华在发布会上指出,根据美国商务部的《2005年度国家出口战略》报告显示,在用于促进出口的支出方面,美国与其他国家相比排在倒数第二。美国联邦洲一级政府的贸易促进项目规模有限并缺乏协调,因此他们发挥的贸易作用十分有限。
《白皮书》中呼吁,美国企业希望美国政府能加强与中国的商业合作,比如大幅度增加资金投入促进出口,重点扶持中小企业扩大对华出口。
《白皮书》认为,美国的签証政策仍然是“购买美国货”的显着障碍。美国使馆人手不足、签証程序繁琐在无意中赶跑了一些潜在的中国客户,使得他们转向欧洲、日本和其他国家。根据调查,有44%的受访问公司表示因为签証原因使他们损失了大笔生意,70%的企业表示由于签証原因,他们会尽量避免在美国安排会议。
《白皮书》在肯定中国巨大市场潜力的同时,也指出中国管理制度上存在的矛盾。根据《白皮书》的调查,包括波音、福特、星巴克在内的美国企业认为他们在运营中面对的主要挑战为:法规不明确、官僚主义、缺乏透明度和法律解释不尽一致。虽然,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在改善市场准入上做出了很大努力,但还存在许多障碍,使得美国企业很难真正进入中国市场和充分享有中国入世承诺的开放政策。
1/3美企在华不赚钱
商报讯 (记者 朱裴)
2006年度《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显示,美国在华企业2005年盈利状况不容乐观。虽然有64%的在华企业处于盈利,但由于价格及劳动力成本压力,亏盈持平和亏损的公司数量却比去年增加了9个百分点,占美国在华企业总数的1/3。
《白皮书》中指出,面对客户的价格压力、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市场价格变化等问题,只有64%的美国在华企业处于盈利状况,而这一数字在2003年为72%。
美国在华企业在面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利润日益下降的现状下,各自正逐步调整他们的在华战略,超过半数的美国企业开始向中国内地的二级城市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