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634|回复: 0

谶语成真

[复制链接]

0

主题

262

回帖

1535

积分

金牌会员

普通会员

积分
1535
发表于 2007-7-5 23: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谶”言趣闻<BR><BR>&nbsp;&nbsp; 中国人说话讲究吉利,起名字要图个吉祥。特别是有风险的事情更为讲究。清末民初,关里人闯关东刨人参,伙伴中如有一人说了丧气话,其它人就会把他赶回去,怕应验了他的晦气话。<BR><BR>&nbsp;&nbsp; 最讲究的是买卖人了,尤其是老年人。比如煮饺子,破了不能说“破”,让你说“赚了”。过大年放炮仗,二踢脚飞得高,声音很大,我们都说“好炮”,但老人们有更吉利的说法是“响亮高升”;炮仗潮湿光燃不爆,只有火花和烟,小孩叫“出锅子”或“出了”,老年人叫“通通顺顺”;纯粹不响的,我们一般说“瞎了”“死了”,大人们不许这样说,让说“平平安安。”</P>
<P><BR>&nbsp;&nbsp; 说吉利话已经成为一种民俗,人总得随俗。不过近年来民俗也在变味。放鞭炮本来是迎喜接福的,烘托喜庆的气氛,表达高兴的心情,比如村里一个恶人死了,除了一大害,村民们放鞭炮来庆祝。自己的老爸死了,放鞭炮就不太合情理。如果是年岁太高疾病缠身,不能对社会作贡献了,死了可减轻儿女的负担,俗称“老喜丧”,结彩灯放鞭炮鼓乐喧天庆一下,从新陈代谢的宇宙规律来说也未尝不可,但如果是家里的顶梁柱下世,也来放炮,那就匪夷所思了,因为噼噼叭叭的响声同悲伤肃穆的心情实在难以协调。<BR><BR>&nbsp;&nbsp; 说吉利还必须有人配合。古时考试,榜上有名叫“及第”,榜上无名叫“落第”。笑话说秀才赶考,书袋掉在地上,书僮说:“哎呀不好,落地了。”秀才恼火,嘱咐他,“以后要说及地,别说落地。”书僮把书袋扎捆得严严实实,对秀才说:“这样就是走到天边,再也不会及第了。”再如过年贴对联,有人把“福”字斗方倒着贴,邻居或朋友来了要说:“你家的‘福’到了。”主人一定高兴地回答:“你看见了。是到了。”万一对方不配合,说“头朝下了”“贴反了”就起不到效果。现在的情况往往是,福字倒立180度,一年也没人理,累得腰酸脖子疼,观众看也不看。</P>
<P>&nbsp;&nbsp; </P>
<P>&nbsp;&nbsp; 这些天炒股的朋友们有个讲究,对父亲不能叫“爹”,“被套”也是不许说的。商场售货员问:“您要被套吗?”如果顾客是个股民,就觉得很晦气。还说有一个女孩名叫裴静,找不到工作,招聘单位一看她的名字就摇头,以为不吉利。</P>
<P><FONT size=4><STRONG>&nbsp;&nbsp;&nbsp; </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收藏钱币的人都知道,古代有些钱币名称却很有谶语的味道。<BR></STRONG></FONT><BR>&nbsp;&nbsp; 春秋战国时,流行青铜制的刀币和布币,布币老百姓又叫“铲币”,铲子形状。铲象征土地分裂,刀象征刀兵四起。“五霸强,七雄出。逞干戈,尚游说。”各国用刀枪来争夺地盘,钱币就是那时战乱状况的反映。刀币里最有名的是“法化刀”,结果六国都让秦国“法”给化了,统一了。</P>
<P><BR>&nbsp;&nbsp; 秦统一六国后,蠃政自号始皇,他幻想江山永远坐下去,一世二世,以至万世。统一货币是秦始皇的一大功绩,可惜他把钱币起名“半两”,太不吉利了。“半两”后人解释,就是“半世江山,两代君主”的意思,古代称三十年为一世,半世就是十几年,“两”字里有两个“人”字,就是说只有两人坐皇帝。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算,大秦国还不到十五年就完蛋了。而且他把儿子名为“胡亥”,也不吉祥,土话“胡害”是瞎折腾的意思。</P>
<P><BR>&nbsp;&nbsp; 汉武帝建元五年,出了一种有廓的“半两”铜钱,不知怎么人民都叫它“三分钱”,可能是预示汉朝末年的魏蜀吴三国鼎立,三分天下。为什么叫“三分钱”,现在的钱币专家们也无定论,实在奇怪。</P>
<P>&nbsp;</P>
<P>&nbsp; &nbsp;王莽篡了刘家的天下,最怕刘家复辟。繁体字“劉”,拆开来是“卯”“金”“刀”三字,王莽最忌讳这三个字。因为“钱”字带有“金”旁,王莽下令“钱”不能叫钱,要叫“泉”,臣民们遵命。所以新莽的铜钱铸有“货泉”“小泉”“壮泉”“大泉”等,连“五铢”也不铸了,因为“铢”字有金旁。当时铜很紧张,需要铸大面额的制钱,王莽那天喝醉了酒,忘了这个忌讳,下令铸了“一刀平五千”,就是有名的“金错刀”,还有“契刀五百”,不小心又出现了“刀”字和“金”字,结果江山又被刘秀夺走了。</P>
<P><BR>&nbsp;&nbsp; 公元186年,东汉灵帝三年,铸了一种钱叫“四出五铢”,就是钱背钱孔四角有四条射线,延至钱边。当时大臣们纷纷议论,说这太不吉利了。象征着皇权旁落,政归诸侯,国库财源向四面八方流失。后来的政局发展果然是这样。</P>
<P><BR>&nbsp;&nbsp; 581年,隋文帝铸一种叫“开皇五铢”的钱,篆书钱文的“五”字左边给添了一横,(我不会打此字)横看活像一个“凶”字,古人都说这是凶多吉少的。果然文帝被儿子杨广杀死,下一代炀帝杨广的头也被下属割走了。</P>
<P><BR>&nbsp;&nbsp; 621年,唐李渊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钱,是唐朝的通用钱币。后来人们发现,这预示“开元通宝”时要发生大事。后来在唐玄宗开元年间种下祸根,天宝十四年发生安史之乱,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绝人寰的灾难。若说“天宝”不是“通宝”,就是不懂天机,天机不能说透。天者空也,空则通也。</P>
<P><BR>&nbsp;&nbsp; 宋朝从宋仁宗开始,铸一种“对钱”,就是每种钱都有篆书隶书一对,一直到“靖康元宝”,这可能是预示宋有北宋南宋两代?宋徽宗喜欢御书钱文,最好看的是“崇宁通宝”“大观通宝”大钱,字体十分秀俏俊美,人称“瘦金体”,天下有名。“瘦”谐音“受”,即要受金国的大害,后来徽宗被金俘虏了,北宋也亡了。<BR><BR>&nbsp;&nbsp; 1935年,国民党取消银本位制,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发行一种纸币,起名“法币”,一直使用到1948年。当时民间就流传有“法币法币,作法自斃”的歌谣,人们都说太不吉利了。国民党败退前夕,我那时十岁左右,过年大人给了不少压岁钱,据说能买十几袋面粉,我没舍得花,到后来只买了几块水果糖。</P>
<P><BR>&nbsp;&nbsp; 1938年,日伪成立了一个银行叫“联合准备银行”,家乡的老百姓说“准备银行,鬼命不长。”当地方言念“备”为“闭”,念“命”为“密”(四声),很顺口押韵的,果然这个银行的寿命只有五年多。</P>
<P>&nbsp;&nbsp; </P>
<P>地名也有讲究。</P>
<P><BR>&nbsp;&nbsp; 《三国演义》写庞统死于落凤坡,那是文学作品不足为据。晋西北民间传说:贺龙的部队到某村,准备在该村驻扎,一问村名叫“团龙沟”。贺龙觉得不妥,马上转移。</P>
<P>&nbsp;</P>
<P>&nbsp;&nbsp; 为什么历史上定都西安的王朝比较长久,定都南京的朝代短命呢?据说除了地利人和的因素外,与地名也有关系。西安古名长安,长治久安之意。南京古名建业,建业者,可建而不可守也。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建业南京,不过一两代,就“王气黯然收”了。明初以南京为都,政局一直不稳,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就安稳多了。南京又名石头城,蒋介石自恃己名有“石”,能镇住南京,结果还是不行。</P>
<P><BR>&nbsp;&nbsp; 听北京人说,明朝皇帝埋在十三陵,也有讲究。当时皇帝请得是高级风水师,风水师看中了昌平那儿有一条河,俗名“泔水河”。明朝皇帝姓猪,猪是喜欢吃泔水的,埋在这里子孙兴旺。崇祯皇帝的名字没起好,他叫“猪油煎”。中国文字里,“油煎”就是很痛苦的了,猪油煎则更倒霉。后来李闯兵临城下,崇祯就在煤山上吊死了。</P>
<P><BR>&nbsp;&nbsp; 太原有个“迎晖门”,传说日本侵略军就是从此门攻入太原的,市民们说古人对这门的命名似有不妥。</P>
<P>&nbsp;</P>
<P>&nbsp;&nbsp; 溥仪写过一本《我的前半生》,书中叙述:当举行登基仪式时,溥仪突然又哭又闹,哭着说:我不,我不……我要回家。他父亲哄他说:别哭,快完了,快完了。仪式结束后大臣们纷纷议论:这可不是好兆头,“快完了”预示大清的江山快完了。“回家”是什么意思?也不是好话。后来溥仪当了几年伪满洲国的傀垒皇帝,也算是“回家”吧。</P>
<P><BR>&nbsp;&nbsp; 幼年时听老年人谈论,说宣统刚登基,就有一首民谣,是“咸丰皇帝出大钱,宣统不过三二年”。歌谣共四句,那两句忘了,是说道光和光绪的。这“宣统不过三二年”是老太太们也都知道的,不过有的说法是“宣统只坐三二年”。后来长大以后在历史书上没看到这首民谣,只见有“咸丰无银光绪无铜”的传说。</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7 18:3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