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46|回复: 0

中國六成五家庭“老養小”:下一代還能承擔大任嗎?

[复制链接]

0

主题

6226

回帖

807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8075
发表于 2006-5-27 01: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根據中國老齡科研中心的調查,中國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現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養。這些早該自立卻因種種原因依然“吃”父母的人被稱為“啃老族”。社會學者表示,隨著就業壓力增大,“啃老族”的隊伍還將繼續壯大。中國10多年後進入老齡化社會,“啃老族”很可能成為影響未來中國家庭生活的最大問題之一。


隨著1998年以來中國本科畢業生擴大招生學生陸續畢業,大學生就業問題顯得尤其突出。近5年來,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雖然在以兩位數以上的水準快速增長,但就業率卻在下降。


據中國教育部統計,2001年6月,中國117萬大學生的初次就業率為70%,其中本科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為80%,專科為40%。2002年6月,145萬大學生的初次就業率為64.7%,比上年下降約5個百分點。如果按這一比率計算,03至05年這三年,離校時未就業的畢業生將分別達到75萬、99萬和120萬。青年就業,特別是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受到社會重點關注。


《2005年中國就業報告》稱,有調查顯示,2003年城鎮失業人員平均年齡為33. 4歲,其中35歲以下的失業人員佔全部失業人員總數的70%左右,失業2年以上的佔55.2%,失業1年以上,兩年以下的佔19.7%。


另據媒體調查,目前“啃老族”主要有以下人群:一是大學畢業生,由於就業比較挑剔,總找不到自己滿意的工作,這一類約佔20%;二是以工作太累太緊張、不適應為由自動離崗離職的,佔10%左右;三是“創業幻想型”的青年人,他們雖有強烈的創業願望,但沒有目標,缺乏真才實學,總是不成功又不願“居人籬下”當個打工者,這一類約佔20%;四是頻繁跳槽者,跳來跳去最後找不到工作,這一類佔10%;五類是單位裏下崗的年輕人,習慣用過去輕鬆的工作與如今的緊張繁忙相對比,越比越不如意,乾脆不就業,這一類佔10%左右;最後一類是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勞動力市場上找苦髒累工作,因怕苦怕累索性躺在家中“啃老”,這一類佔30%。


有專家分析,青年,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問題日趨嚴重的原因,與過往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影響下的社會家庭教育,整個教育體系以應試教育為主,以及高校專業結構調整滯後、社會轉型期人們“享受心態”等因素有關。


計劃生育政策間接影響中國人對孩子的家庭教育觀。上世紀70年代末,為控制人口,中國開始嚴格實施每對城鎮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政策,逐漸改變了中國傳統“多子多福”的觀念,使大多中國家庭結構呈三人結構。而現在的“啃老族”絕大部分就是這批最初的獨生子女。因為家家都只有一個“寶”,因此他們倍受整個家庭的呵護,甚至溺愛,父母什麼事都不讓孩子操心,什麼事都不用孩子管。“一切為了孩子”這個當時影響一代父母子女教育觀的口號,使中國父母以孩子為重心的觀念可見一斑。


更主要的是,大多數父母在對子女的撫養過程中,偏重生理是否健康等,而忽視孩子在精神上是否獨立、人格是否成熟。這樣的家庭教育下成長的孩子自小衣食無憂,未受過任何委屈,習慣了一切由父母包辦,長大成人後無法從精神上到經濟上都難以獨立,大學畢業了,工作了,本應瞻仰的父母長輩的,卻因為高企的房價、低薪水僅夠自用等各種“客觀原因”成了“啃老族”。


其次,中國學校教育偏重應試,學生“只會考試不會做人”。雖然很早以前中國就在提素質教育,但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成長起來的“啃老族”,大學前在學校接受的卻多為只重視分數的應試教育,學校只“教書”而不“育人”,教師只“授業”而不“傳道”,很大程度地忽視了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這些家庭中就“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一代,進入社會後會發現書本上教的東西很多都無用武之地,愈發不能適應競爭社會。


還有就是,中國高校教育專業設置較比社會需求滯後。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在1996前中國大學生畢業以後就業仍沿用計劃經濟下的“包分配”制度,1998年之後被逐漸打破。但教育體制並未隨之調整,突出表現為大部分學校缺乏足夠的自主權,招生和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相脫離;部分學校沒有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學,而是單純立足於自身的師資條件,在專業設置和隨市場需求調整專業上滯後,不能滿足市場需要。這一狀況在各大高校進一步擴招後被放大,使得更多學子就業難上加難。


此外,中國整處於社會轉型期,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人們的心理也隨之浮躁起來。隨著互聯網在中國突飛猛進的發展,中國年輕人更多接觸到富裕西方國家的文化,“見過世面”的青年人對生活上有更高的物質要求,享樂、攀比之風一度盛行。一些在校大學生相互之間攀比吃穿,不惜花掉父母給的學費;一些“白領”雖然已是有收入之人,但喜歡追求名牌,為了一個LV的包、一套ARMANI的套裝,但常常榨幹荷包,毫無積蓄,成了“月光族”,到頭來每月仍舊吃父母的、住父母,甚至不給家用,成了另一種帶薪隱性“啃老族”。


值得注意的是,不願屈就當一名“普通勞動者”的觀念已經深深在中國青少年心中紮根。《中國青年報》5月17日報導,遼寧省社科聯、遼寧省青少年研究會近日進行的大型聯合調查顯示,在年齡為10至20歲的青少年之中,最受青少年青睞的職業是老闆或者商人(19%),其次是政府官員或者公務員(17.5%)。另外,影視明星、自由職業者等也是熱門選擇。“普通勞動者”則備受冷落,僅有3%的青少年願意做一名“普通勞動者”。


有專家提醒,中國的教育機構、父母以及整個社會都應該關注“啃老”現象,教育機構應該改革教育體制,適應社會需要,父母應更注重孩子人格獨立的培養,整個社會應該弘揚尊老瞻老、自強不息、艱苦創業的風尚,教孩子反哺父母,孝敬老人。因為如果不加重視,“啃老族”嚴峻的現實是,眾多子女不僅不能贍養老人,而且還要坐吃老人們微薄的養老金,將引發嚴重社會問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8-18 20:2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